说完,他就放下碗,回屋去准备第三天的演讲了。
根据省长的指示,宣传部把百货大楼经验分享会的活动做成了宣传页分发给各个县市,积极呼吁有志向的商人前来听讲座。
同时,省里把百货大楼的起死回生作为典型上报到中央,希望这个典型能够被全国范围内的商人学习。
90年代是商人地位大幅度提升的年代,省里的报道在燕京引起了热议。他们一致认为这是一种可以复制的模式,这种模式对国企的发展非常有益。
报告交上去的第二天,中央直接要求全国各个省市的国有企业去学习百货大楼扭亏转盈的经营,燕京的领导们对李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据说这个李凡才18岁?老人向身边的秘书询问。
是的,他刚高中毕业。
什么?老人听完后吃了一惊,接着,秘书把李凡的事情从头到尾讲了一遍。
好,这个年轻人有大才,他的所作所为和我的构想不谋而合,你派人盯着他,他现在太年轻,还需要锻炼,时机成熟了再说。说完,老人摆摆手,示意秘书下去。
演讲会是在省城大学举办的,学校专门为此次演讲会找了一个最大的报告厅,这个报告厅能容纳500人。
演讲的当天,学校工作人员傻眼了,除了本省的企业家外,还来了许多外省的企业家,报告厅的位置全部坐满,就连走廊上都站满了人。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不能在室内听演讲。
学校临时决定此次演讲会的场地换到学校大操场,那些没能进入报告厅的企业家们非常支持这个决定。
于是,在省城大学出现了校史上最出名的一幕ashash李凡坐在主席台上,头上方有一架打伞为他遮阳。操场上坐满了人。
那些整天在宿舍躺尸的大四学生听说李凡来学校里做演讲,连觉都不睡了,穿上衣服就往学校里赶。
门卫和宿管阿姨也没有心思看门了,他们拿着笔记本就往操场冲去。
这就是90年代的华国人对于知识的态度,再看看现在的人们对知识的态度,简直是天差地别。
演讲开始之前,校长现在讲台上进行了讲话:今天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能与各位相聚在此,不得不说这是一种特别的缘分。
操场上传来了一阵阵嘘声,还有几个胆大的学生扯着嗓子说:能不能说点人话。
主席台上的风儿有点喧嚣,校长听不清台下在说些什么,他还以为下面的人在为他叫好,他装作受之有愧的样子摆了摆手。
继续说道:这次演讲是省里的领导指定的,省内的朋友应该都很熟悉今天的演讲人,他就是橘之源的厂长ashash天才少年李凡。
在座的各位可能不知道橘之源,但是你们一定知道亚细亚。亚细亚的异军突起一度让咱们的百货大楼等老牌商场无法存活,可是是什么让出于颓势的百货大楼起死回生呢?就让李厂长来给我们揭晓。
校长讲完话后,带头鼓掌,下面的听众早就等不及了,他们玩儿命的鼓掌,希望李凡赶紧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