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时恭向邻里打听才知道,原来苏兆的妻子刚去世三个月不久,他的儿子苏文迎今年九岁,现在是京城私塾学堂的读书士子,原本乐观的他,由于母亲的去世,从此变得闷闷不乐,漠然不语,可见是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苏兆对此十分担忧,忧而生烦,烦而生怒,眼看着自己的儿子一天天变得消沉,苏兆无计可施,开导了数次都全然无效,这导致他一天比一天烦躁,动不动就动怒,这让邻里都避而远之,不敢再与苏家的人有所交集。
林时恭叹了口气,他知道家人的去世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沉重的,就比如文媚,得知她父亲去世,也是消沉了许久,每天以泪洗面,持续了半个月,好在最后文媚想通了,主动与林时恭合作联系,这才让她的生活充实了不少。
林时恭不由地对文媚产生了想念之情,毕竟离开济南已经有几个月之久了,也不知道文媚他们怎么样了。
放下想念,林时恭继续考虑如何拿到店面的事情,他打算去帮苏家小少爷解开丧母之痛的心结,于是他便到了苏文迎上学的私塾里,恰好私塾讲学的老师也是跟林时恭同届的贡士,名为姜扬武,是河北霸州文安县的人,同时也是一名享誉诗坛的诗人。
姜扬武和林时恭在考场里有过一面之缘,两人相见就如故友一般,交谈甚欢,谈到深处,姜扬武还给林时恭展示了他新作的一首诗,林时恭接过诗纸一看,只见上面写道:“桑干南接独漳流,流到雩池古渡头。秋雨秋风江万倾,垂杨堤上系扁舟。”
“好诗好诗!好一个壮阔的江万顷!诗尾的垂杨扁舟更是点睛之笔,不错不错!姜先生真有文化!”
林时恭虽是如此夸赞,但事实上他对这首诗也并不了解,毕竟他也不懂诗词,这句赞语完全是瞎编的。
可没想姜扬武听了林时恭的夸赞,却是十分欣喜,“林老弟看来也是一名诗词爱好者,能与你相遇真是我的荣幸!”
林时恭接着拍马屁,“姜先生言重了,我只是略懂一二罢了,不过你这首诗是真的可以,放在唐朝,也是唐诗里的佼佼者。”
姜扬武大为欢喜,唐朝的诗人可都是诗坛巅峰,林时恭这句赞词,无疑认可了姜扬武的作诗能力。
不过姜扬武随后却是叹了口气,林时恭见状便询问其思,只听得姜扬武摇摇头说道,“我这首诗只是一时兴起作出来的,诗名还没有想好,不如林老弟帮我想一个?”
“这……”
林时恭对诗词一窍不通,他怎能想得出诗名?
但这可难不倒林时恭,毕竟他有系统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