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未来风云(2 / 2)

大明奸商 天下第二 1044 字 2021-04-07

林时恭在虞城县里疯狂寻找了许久,等到日暮西山的时候,林时恭还是没能找到高迎祥和李自成,这让林时恭十分懊恨,如果早一点察觉到的话,估计未来那起震惊朝野的农民起义,就不会发生了。

望着暮色奄奄的天空,林时恭不禁感慨,或许这就是冥冥注定,明朝濒临灭亡,这已经是一个无法改变的结局。就比如,有些悲剧,是无法阻止的,在历史的舞台上,无论是悲剧还是闹剧,都会统统上演一遍,直至改朝换代,这个关乎命运的诅咒才会被破解。

“大明的灭亡,难道已经成为定局了吗?”林时恭眸中含泪,逐渐模糊的视野里,留着最后一抹坚定的目光,“距离明朝灭亡还有二三十年的时间,我就不信,以我林时恭的实力,无法改写灭亡的结局!”

周尧德被处死以及曹县等三座城池归还官府的消息传到了北京,这是一次属于大明治安的大捷,众人为此欢呼的同时,也为原本消沉的朝廷以及各地官府打上了一支鼓舞的强心剂。

故此,远在京城的万历皇帝拿到捷报奏章,也是相当欣喜,下批文书,给参与山东以及河南两地剿寇斗争的各个官员晋升。

归德知府陈壮新官兼河南佥都监察御史,知县高海茂晋升为知州,府衙通判侯恂被封为山西道御史,县丞丁魁楚上任商丘知县,副使张士良转正为虞城通判,巡检司使张俅累官晋升为山东都指挥使司佥事。

作为河南和山东两地的巡抚,李长庚和梁祖龄也由于剿寇有功,得到朝廷金银赏赐。好似所有人都在这场剿寇的功劳里得到了回报,可唯独林时恭没有任何的赏赐。

梁祖龄等官员为林时恭感到不公,便连连上疏告与朝廷,直言林时恭才是剿寇最大的功臣,可奏章一连几天没有回应,唯有朝廷顺天府的信使带回了一封信。

这封信出自于方从哲之手,这个内阁首辅回信说,河南官员为林时恭鸣不平的奏疏都被司礼监退回来了,督劝梁祖龄等人不要再上疏了,别把朝廷给拖累了。

“司礼监?”

梁祖龄拿到信的时候正和林时恭一起巡查定陶、楚丘以及曹县的粮草储备以及城镇治安,为信中内容感到疑惑的他便问向林时恭,“林大人,你跟司礼监是有过什么过节吗?”

“嗯,去年的事了吧,这跟钱士完大人被朝廷辞退也有关系。”林时恭淡淡地回道。

“所以说,钱大人是得罪了司礼监,才被辞退的?”

“应该说是我得罪了司礼监,连累到了钱大人。这个说来话长,听说是我动了太监们的利益,由此司礼监的执笔太监吕贵以及矿税太监陈增憎恨我,但我不过是地方小官,他们无法动用权势将我扳倒,故此迁怒于钱大人,导致钱大人被弹劾了。”

“看来林大人仕途也是相当险峻。”梁祖龄感叹道,“真是时机不妙,林大人若身为进士,过后不久还能坐我的位置,只是可惜了。”

林时恭闻言纳闷道,“梁大人此话怎讲?坐你的位置?你不是干得好好的吗?”

梁祖龄摇头苦笑,“我累了,当官当了三十年,哪一天不是提心吊胆,日理万机,忙碌不息,我在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当过御史,在京城六部当过侍郎,在应天府当过知县知州,政绩还算不差,也曾参与过对朝鲜的援助,征讨倭寇,驱逐鞑虏,一个不落,我窃以为我做了这么多,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国泰民安,可我错了,这两年来,我遇到过太多令我心寒的事情,尤其今年繁重的官务,四处祸乱,八方灾情,令我不禁怀疑,我过去所做的一切,是否有值得的成分。”

那一刻,看着梁祖龄唉声叹气,林时恭才蓦然发现,这个六十岁的河南巡抚,遍头白发,满面皱纹,老得太突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