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帝星晦
如今政局飘摇,山河震荡,天下皆反。京都是非之地,不宜久居。我欲寻一处桃花源安置王母和小五,遍数天下州郡都不可得,老师有何指教?
李太后和权阉朝臣互相妥协,立淄博王唐阳林为天子,即日登基。
李太后的权威大盛,虽然她依旧以养病之名长居西内,并不参与朝政,但朝野上下无不对她毕恭毕敬,不敢稍有违逆。
四大阉没能如愿扶立他们满意的人选,瑞羽也放弃了最初约定的右神策军的兵权。作为补偿,四大阉答应从少府中拨一批钱粮、甲胄、器械,支持瑞羽组建一支三千人的亲卫。
每个人几乎都遂了心愿,只是政局越发动荡。被唐阳景纵容的犯人和无赖子,该杀的杀,该抓的抓。京都此时因为缺粮而闹起了饥荒,令天下各道往京都输粮的命令刚下,便传来西北伊吾诸郡自立为王的消息,安西都护府被攻破的消息。朝廷诸公刚支出十几万钱,勉强打发走前来寻求补给的西北边军,关东又报旱灾,南荒也报大涝。灾情尚未查清,蛰伏的白衣教又揭竿而起,衣食无着落的灾民纷纷响应。刚按下葫芦又起了瓢,天下十道,乱了五道,另外五道也摇摇欲坠。
天下处处着火,朝廷便是被火烤着的一只铜炉,天子后妃、公主皇子也好,宰辅公卿也罢,都只是铜炉里煮着的豆子。
李太后虚弱不堪,一次废立之事,便已耗尽心血。大局初定,她就旧病复发,卧床不起,虽然没有性命之忧,精神却越发不济,所以需要安神静养。不过经此一役,她对瑞羽和东应信任有加,尽数将西内的事务交付下来,从此不再操劳。
瑞羽在东应重伤归来后怒气交加,既对自身的处境心焦,又对整肃宫禁之事急于求成。情急而不能静心的时候,她经常觉得一切都不尽如人意,到此时大局在握,缓下气来,平心静气,反而觉得顺心如意,眼前一片晴朗。
直到此时她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因为自己历练不足,虽然从小就被教导要临变不乱,但一遇挫折,她还是有些手足无措。找出了毛病,放宽了胸怀,她的眼界也就自然广阔起来,开始真正地掌握了身处权力中心而静观风云变幻的窍门,并学以致用。
这一番蜕变,让她的恐惧慌乱尽去,举止间带出的从容镇静,无声无息地安抚了西内上下人心。
她此时眼界已然与过去不同,应对西内的风云变幻她已游有余刃。再看看这左右天下大势的宦官、权臣、世家、地方藩镇、白衣教匪,看看这天灾人祸,便不再心存畏惧,而是觉得身处这盘根错节的利害关系之中,实在难以独善其身,倒不如退出局外,全盘放弃,而后再重整河山。
然而,若要退出这盘迷局,她就应当先有个稳定的立足之地。这纷乱的天下,到哪里去找一处可以让她立足的地方?
她展开舆图,目光在舆图上巡视,从北而南,自西向东,一点一点地扫过:陇州、梁州、庆州、洛州等地离京都太近,地虽富庶,却仍在是非之中;延州、并州、云州等地处北疆与诸胡交界处,连年交战,士卒虽强劲,民生却艰难;矩州、姚州、袁州等地藩镇割据,绝不可能容她入驻,且地方偏僻,不足为倚;魏州、兖州、寿州、光州等地有白衣教作乱,盗匪流寇四处为祸。
她在舆图前站了许久,却始终未能找到一个如意之所,正拧眉沉吟,殿门被推开,郑怀走了进来,拱手行礼,“请殿下安置。”
瑞羽见他进来,眉头松开,微笑还礼,“请老师安置。”
行过安置礼,郑怀便道:“殿下,新招募的五千青壮之士已经安置在灞上,由镇护将军柳望负责安抚。老朽已将花名册及一应粮草甲胄的账册带来,请殿下过目。”
瑞羽错愕无比,“征召令颁发至今不过二十日,消息最远只及关东,怎的就能招募到如此多的青壮之士?据闻父皇征召天下志士讨伐割据的藩镇时,招募十万将士足足花了一年的时间。难道这皇位几度更迭的十几年里,民间青壮之士反而比我父皇在位时更多?”
郑怀脸上不无苦意,摇头道:“殿下,不是民间多添了户口,而是北旱南涝,白衣教又作乱,劫掠关东,逃荒者众多。灾民听闻征兵,踊跃报名,以图温饱。”
瑞羽哑然,接过郑怀递来的花名册和账册,默默地看了起来。那账册的精细之处自有专人处置,她只需看缺损盈余的大概数目。少时她便看完,合上账册问:“钱五万,马二百匹,甲胄兵器的缺损替换略少罢了,怎么军中余粮只得二千石?这还不够五千士卒十日之供。是没去五坊处领取,还是五坊使不肯给?”
郑怀欠身回答:“殿下,军中原有钱十万,米二千五百石。只因所招募的士卒多是灾民中的青壮,尚有家小需要供养,因而不少人恳请柳将军恩典,先支些钱米养活家小。老朽以殿下之名,拨了五万钱、五百石米分发给士卒。当时情急,未及向殿下请示,请殿下降罪。”
“老师说的哪里话,新军筹建是我托付给您的事,您便宜行事,也是应该的。”
瑞羽也知郑怀是在避收买士卒之嫌,一语既毕,有所感触,又道:“赈灾抚民,实是朝廷职责所在。难道朝廷就没有一个稳妥的赈济安抚之法,以致灾民现在只能靠投军来养家糊口?”
郑怀叹了口气,“殿下身在宫中,不曾目睹。”
瑞羽惊怔,“老师言下之意是灾情比我想象的更重?”
郑怀点了点头。瑞羽呆怔片刻,强笑道:“西内不闻朝廷政事,罢了。老师,军中钱粮马匹等物资短缺,是没向五坊处申领,还是他们不给?”
“柳将军四次派人到五坊小儿处领取钱粮,内知使皆以京都粮荒没有余粮为由,拒绝了。”
瑞羽轻哼,“五坊小儿历来打着天子的旗号,卖官鬻爵,广收贿赂,不知积了多少财富。纵是没粮,钱必是不缺的。四阉答应助我筹建长公主亲卫,如今又不肯出钱,这是欺我王母不理事呢!”
郑怀不答话,瑞羽却也没有再发作,先将账册放下了,对他道:“只要五坊小儿在,要钱倒不难。只是眼前却有一件极难抉择的事,弟子深感惶然,想问问老师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