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爱银看着自己的小儿子,手冻的红彤彤的,鼻涕一收一缩的在鼻孔徘徊。
“妈,我要养着。”徐华举着手里的鱼给母亲看。
“快去炉子边烤烤,爸给你找个盆子。”徐俊直接拉着徐华的手走进厨房。
农村冬天取暖的工具只有俩种,一个就煤球炉子,那时候的煤球炉子不是铁的,是泥胚烧制而成,徐华家的炉子一直用到现在都没有用坏,如果现在的物品质量跟以前一样,真能饿死好多商家。
另一种工具则是暖水袋,那时候的暖水袋是硬的,一般家里都是只有一个,都是给孩子暖暖被窝,还特别容易烫伤人,有的则是直接用输液的玻璃瓶,动不动在被窝碎掉的也不知道有多少。
小渠的泥不脏,其实是小孩子不干净,用炉子烤了会,烤干了拍拍就可以了,也不用换。
“哥,等养大了咱就吃了它。”徐华对旁边的徐增说。
“吃它干嘛!”徐增用一根小木棍挑逗了下病怏怏的鱼。
“不吃?我要它干嘛!”鱼可以当宠物的认知在徐华这里行不通。
徐俊找了一个盆子,随意的倒了半盆子井水就把鱼放了进去,也不知道是天太冷还是什么,这鱼被徐华折腾到家竟然没死,进了水里翻了个身还动了起来。
“别玩了,洗洗手吃饭。”棉袄保暖,但是对于小孩子来说太笨重,每次洗手都是母亲把儿子把棉袖子翻过来,把儿子手放进温水里洗洗,用粗糙的手帮儿子擦擦脸,儿时的徐华总觉的扎的慌。
冬天的农村一天三顿基本都是白菜。
早晨的时候拌凉白菜喝粥
中午炒白菜或者白菜炖粉条
晚上也许是白菜汤,也许是疙瘩汤。
“爸,鱼吃什么?”徐华喝着疙瘩汤,疙瘩汤咸咸的不好喝,放了一勺子黑糖还是有点咸,准备放第二勺子就被母亲阻止了。
“还放?你看你汤都成什么了?”好好的疙瘩汤都快黑成中药汤了,大儿子是一点糖不吃,二儿子是什么都放糖,白糖对于现在的家庭还是有点奢侈。
“一会放点麸子就行。”(麸子就是小麦外皮)徐俊又弄了一小勺糖放进儿子碗里。
“没事,喜欢吃就吃一点。”
“你就惯着他吧!”
“爸,你就放这一点?”饭后徐俊捏了一点麸子放进盆子。
“这它都吃不了,晚上就把鱼放厨房,厨房暖和,这样鱼就不会冻死了。”
“哦”徐华看着盆里的鱼。
“这是谁放的?”早晨起来做饭的母亲看到眼前的一幕都愣了,如果不是知道这是养鱼的盆子,以为还就是装麸子用的盆子,麸子鼓鼓的都冒出盆子了。
徐华的鱼死了,得于昨天,卒于今天,徐华自认为是鱼撑死的,却不知鱼窒息于昨天晚上。
母亲的手从记事起就从没感觉光滑过
冬天裂的是口子
其它时候则是厚厚的老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