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时乐天紧紧握住文长的手道“兄弟,你一定能高中的。”
“承你吉言。”文长答道
“好,那咱们就在大考之后把酒言欢!”乐天说。随即二人分离。
文长来到離部考场,搜身之后便得了一个座位牌“桂丁”,即桂字列,丁字排,文长就位,和想象中的一桌一凳,一张轻纸不一样。桌子后面竟然是一张床。文长心想,果然是大考,准备的格外大气,难倒是不让提前交卷,写完了就躺在那里眯上一觉?
考生光进场大约花费了一个时辰。考官按厅宣读考试的注意事项,无非是强调不要作弊,但是有一点文长比较在意,这此考试竟然要持续考三天,难道不是应该只考三个时辰再进行下一课嘛?山谷里太随便了?
正想着,考卷发下来了,拿到之后看了一下,就一段话,三句: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万钟于自己和加焉。
这是先考文学啊。与老师平时教的也不太一样,难不成是教改了,哎,按照老师的说法就是通讯太不发达,这么大的事情都不能有效的传达到王朝的各个角落。不过既来之则安之。四书五经文长还是读过的。
自从老师的棺材事件之后,文长就开始成绩越来越好,后面每每满分,甚至老师有的时候故意拿一些很超前的考题靠文长,文长也能根据所学举一反三。但其中最好的还是“语文”,老师坚持叫这个名字,文长喜欢称为文学,他觉得文长的文章每每能抓住重点,针砭时事。
只是每每这个时候看着文长的眼光都有些特别,也会更加督促文长练习跑步。对,跑步,是文长从小就被严加督促的另外一项训练,老师说能够强身健体,增加爆发力。文长却总在想,他是不是犯了什么事,不然一直躲在“山谷”里,让文长练习跑步纯粹是为了万一哪天他被发现了,好一起跑路。
但是说起文学,文长还真的不如老师,用老师话说,文长只是一个务实学语文的人。
很多时候同样一件事到了文人这里就变得文雅一些,比如田间牛饮,和花间一壶酒。
再比如茶,老师喜欢喝茶,有一次文长上山去采蘑菇和一些草药。老师让文长带上一些,南山山涧的泉水回来煮茶,文长采蘑菇,追兔子玩的太开心,忘记了这个事情走到了家门口才想起来这个事情,就顺手在小溪前装了一葫芦水交给了老师。
老师将自己珍藏许久的一些茶叶拿出来,煮上了一壶,品了一下,下了咂嘴,道
“这个南山山泉的水,味道似乎变了,和门前的溪水味道差不多。”
文长闻之大惊,自然不好在继续隐瞒下去,就把贪玩,路上才想起来的事如实相告。但是实在是没想到,老师对喝茶已经研究到了这个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