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今生最美的修行 第十三章,大事小事,铭记于心(2 / 2)

李当归静静的听着,并没有开口询问。

她松开李当归,忽然想起什么,眼眸一亮,“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教你一门剑招,然后你去桃子坞向那位剑仙请教。”

李当归一头雾水,但还是点了点头。

不过颜宝钗很快就摇头把自己否定,“干脆去学塾请教那位刘先生,不过这种事情需要你自己去,向来都是别人求我,我从不低声恳求他人。”

李当归反手揉着被颜宝钗按的生痛的背,关于后面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以至于对前边的言语一头雾水,不过不管她说什么,喜怒哀乐如何,少年都笑着点头。

他喜欢颜姑娘,毋庸置疑。

十四岁的少年,情窦初开,对于山河险恶的认知局限于那段逃亡之旅,也因为那段旅途,让他遇见很多事情都会不自觉的‘躲开’,就像毫不犹豫拒绝浥轻尘一样。

……………

头顶高官身穿黄袍的道士站在酒楼门前,低着头,看着准备打烊关闭门窗的十二岁,神情闲适,默不作声。

十二岁抬起头,抿着嘴唇,一样是片言不发。

两人就这么四目相对,大眼瞪小眼。

桃子坞关于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丫头传言有很多,坊间流传可信度最高的仍旧是她跟着张大人一起来到镇子,百姓们都知道这位张镇官隶属于天都长安,由天子钦点,以往江南境内官员都由江南王任命,大隋年间那会烽火狼烟不断,每有镇官来到镇上都活不过三个月就死于战火,一直到西楚亡国江南才逐渐安定下来,然后天子便钦点了许多官员来到江南任命。

好在是当时烽火初熄,也没人在意其中细节,属于那种当局者不管,旁观者也不看,既然当事人都不管不问,百姓们自然不会多说什么。

更何况镇子上多一个人不多,少一个也不少,对此事,一旦百姓们好奇劲一过,仍旧是那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十二岁对于自己的身世也不提,朝廷那位大官的私生子?亦或者大隋高官遗孤?

镇子上能想起黄袍

道士的人只怕不超过三位,十二岁对此并没有给太好的脸色,对于降妖除魔的道士,大抵如同背剑山上的剑士一样,妖精们向来不会笑脸相待,更无半点好感。

年轻道士漫不经心的看了眼酒楼内的格局,向前一步,脸上生气不屑一顾的神色,语气平静如止水,“遇到你这么一只大妖,运气实在太好,不过擒拿你之前,我会让你心服口服,你与背剑山有何关系与我无关,我也懒得管,你的谋划照旧便是,但是前提是你能够活下来,在此前我已经向家师请命,此方圣人道场就会是你殒命之地,若是能随我一同前往玉泉山,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少女讥笑道:“这样都能遇见真君大人,实在是不幸,不过光凭真君一人就想要擒妖,谁给你的勇气?降妖剑吗?”

道士向来不喜欢与人喋喋不休,他一只手泛着金光,身后长剑出鞘,剑身满是符箓,将少女真身照的若隐若现,轻轻一挥,金光便如同满头青丝伴随着降妖剑袭杀向少女,人间修士九境,春秋武夫九品,道家三家合一之前,称真人、天君为第七自知境,便是说‘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道家修士勤修千年法相、日行一千三百善便是真人,头顶三花又称天君,但凡七境之下修士有碾压之威,气机霸道绝伦,又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生生不息。

当修士开辟天府便是真正踏上修士大道,莅临第七境,身背法相,头顶三花算是触摸了长生大道。

他作为山河中少有历经春秋大劫的修士,春秋甲子之前就已修得法相金身,春秋落幕时头顶三花齐聚,如今手持降妖剑,擒拿一只妖精只不过是手到擒来。

只不过遇见一只不清楚路数的妖精,他不曾有丝毫懈怠,甚至一出手,便是魂飞魄散的杀招。

若是两位修士大战,尚可以以法器取胜,要是与天幕底下体魄号称“山河第一”的妖精,太甲真人不敢留半分力气。

可实际上,那些金光伴随着长剑皆与少女擦肩而过,一来一去,道士一开一合,只不过徒劳无益。

少女神情闲适,对之置若罔闻。

他又向前一步,身后木剑出鞘,脚下大阵凭空升起,身背法相,头顶三花,此方道场内,宛如一尊神邸。

气势霸道绝伦,压的生灵喘不过气。

少女对此视而不见,双手负背作高人模样,挺胸抬头,望向道士身后的金身法相,微笑道:“姑奶奶感怀苍生修行不易,今日便饶你一命。”

其实这么一句话,她只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合适的理由,因为少女觉得脸面很重要,要是对一个名不见传的天君动手,有辱她‘盛名’,以后回到天幕,只怕要被嗤笑千年。

少女神情如常,实际上她对于这座天下的道士并没有什么恶意,山河中天幕的妖精只和背剑山的剑士们有仇,要她为了春秋剑胎杀一个天君倒也无伤大雅,只是坏了三家大事惹出圣人,那便得不偿失。

假若真要想杀这个道士,何需真身,翻手之间便能削去他顶上三花。

此刻道士五脏六腑波涛汹涌,看着岿然不动的少女,内心震动,闭目塞耳,嘴上默念道家上乘法诀。

少女静静的看着,如果不是此方圣人道场大阵尚未消亡,她早把镇龙石毁了,那把剑折断,像真人、天君这类神仙道人,她一只手便能拿捏一堆。

他念念叨叨,只是负隅顽抗。

不过很快,酒楼内便响起了久违的声音。

“三花未聚,五气未藏就来这圣人道场,胆子倒是不小,一万四千年的修为,一万四千年的见识,到头来还不如人家一个世俗皇朝的公主看得广。”

年轻道士蓦然抬头。

在少女后边楼栏上,有个剑士,端正衣襟,挺直腰杆,真正所谓正意,镇子上没人能领会其中奥义。

背剑山把蝉衣‘剑妖不两立’立为第一教义,题字“正意”二字,其中‘降妖除魔’专门有一篇,讲道剑士如同君子,专门向春秋学宫请教,若夫,坐如尸,齐如礼,礼从宜,使从俗,嘴上明白、脑子明白可不表表心里明白、手上明白。

浥轻尘就看着楼下一道人一妖精,山河中所有人提起第一反应都是‘降妖除魔’,摇了摇头,他轻声笑道:“了不得,了不得。”

让两人诧异的是印象中的长剑出鞘,剑意盎然并没有产生,酒楼一片宁静,恢复如初,,楼中落针可闻。

少女转身看着楼上剑士,怒气冲天,只是不曾有任何动作,说道:“山上的剑士果然都是一个臭脾气。”

声音低沉,要是李当归听见,定然是一脸惊讶,与人骂架打架这么多年未曾一败的少女,何曾这样。

浥轻尘看着少女,他的确是来捉妖的,不是此妖非彼妖,与小庭院少年心心念念的那只妖不同。

少女显然习惯了身后总有一个人盯着的感觉,冷哼一声,头也不回的离开。

道士来的无影无踪,走的无影无踪,或许是败的太过彻地,丢了颜面,最后只能是落荒而逃。

不过谁输谁赢,显然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