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写作大纲:一个好用的思维导图模板,拿起就能写(1 / 2)

疯狂文案 陈凡 1152 字 2021-03-10

05写作大纲:一个好用的思维导图模板,拿起就能写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可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思维导图不仅能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提升我们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还能帮助我们抓住关键词,让大脑对各关键词作出合适的联想,更能激发我们的想象力、灵感和创意,将各种零散琐碎且不相干的知识融会贯通成为一个系统。

思维导图能够清晰体现一个问题的多个方面,以及每一方面的不同表达形式。相关调查显示,95%的人在使用思维导图后表示对梳理思路有很大帮助,认为它能整理杂乱的知识点并将其条理化。

思维导图可以运用于生活、工作中的一切场合,它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工具,还是一种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思维导图提供的不是方法,而是方法论。因此,学会思维导图,就相当于掌握了解决一切问题的窍门。所以,思维导图也非常适用于文案创作。运用思维导图撰写文案不仅能让你变成一个善于思考的人,还能锻炼你的总结能力,让你能够迅速抓住关键点。

下面是一些撰写文案大纲的思维导图模式,相当于通用模板,可以帮助你弄清楚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一、列举归纳,激发灵感

谁在购买这个产品?这个产品提供了哪些让消费者购买的理由?除了本身优势以外,产品还能给消费者带来哪些情感需求?……可以说,对于列举的每个问题的深入剖析,都能找到一个文案的切入点。

以耐克的鞋子为例,哪个群体会购买耐克的鞋子?买耐克鞋子的人是看重其品牌知名度还是鞋子的颜值、舒适度?消费者是否被“justdoit”“逆风而上,才练得出大心脏”“给我们压力,给我们质疑,我们一球一球回击”“无论寒风酷暑还是劲敌,我们什么都敢去拼”这些品牌精神所打动?将这些问题“平移”到我们的产品上,就是我们写文案的切入点。

二、深度调研,知己知彼

列出问题后,我们就要带着问题和用户进行深入沟通,了解他们对我们所提供的产品的认知,从众多消费者的调查样本中找出相似点或共同点,并不断补充、调整和求证这些问题。值得注意的是,用户画像要注重多样性,在年龄、职业、性别、消费习惯等多方面寻求多元化。

比如,要写一篇手机推广文案,那我们就要对不同的人群进行调查,然后分析各个人群对手机的需求都有哪些。另外,还要对市面上其他手机品牌如苹果、华为、锤子等进行分析,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产品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

三、分析梳理,得出结论

通过以上一系列工作,我们知道了消费者对于品牌理念、产品特性、价格政策等方面有什么样的认知,是否存在什么误解。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后,我们可以归纳总结出关键问题,从而对症下药,在文案撰写时有意识地侧重解决这些问题,修正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

四、文案撰写,“说服”和“打动”

已经明确了文案的侧重点,接下来就进入正题——撰写文案。想让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可以用“说服”和“打动”两种手段:前者偏重于产品利益,输出卖点;后者则偏重于感情连接,输出共鸣。

在“说服”的方法上,同样有思维导图,即寻找痛点、解决痛点、满足需求、引导消费。举个例子:

◎一元人民币现在还能干啥?也许你可以来老徐英语培训听十次课。

因通货膨胀,人民币越来越不值钱了,物价飞涨,以前几毛钱能买到的汽水现在得几块钱。这个线上培训课程就很好地抓住了消费者的痛点,并且提供了物有所值的产品服务。

至于“打动”的方法,更倾向于与消费者建立感情,让他们对品牌产生好感,从而提升品牌影响力。比如台湾中华电信推出的“只想让你听见思恋”系列广告之“每一句话都是思恋”;台湾碳酸饮料黑松沙士的“不放手,直到梦想到手”等。

当然,足够优秀的文案也可以同时使用“说服”和“打动”两种手段,不仅输出卖点,还能赢得消费者的喜爱。例如滴滴出行的这波刷屏级模范文案:

◎感谢最爱:母子篇

如果每天总拼命,

至少车上静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