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你到家了!下车吧!(停车声)
主持人:《时代》周刊,逸闻趣谈。买一本,度过良宵。看一遍,安然入眠。
一段警察与深夜游荡者之间的对话,却牵扯出一个杂志的品牌,再加入有创意的剧情,效果是不是比单纯介绍产品优点好得多?
我们再来看某饮料的文案:
a:喜欢春天吗?
b:喜欢。
a:在春天郊游呢?
b:喜欢。
a:郊游时我向您推荐一种新饮料……
多么出其不意,看的人不由得会心一笑,却并不反感。因为在连珠炮式的“喜欢”声中,大部分人都没能快速转换思维,尽管套路深,但广告和产品却让人记忆深刻。
三、做减法
写文案应该像和朋友聊天一样,允许自己有语病。先把所有的问题写出来,然后再编辑、浓缩。这就好比不会煲汤的人,刚开始不懂得佐料如何放,放多少,会一股脑儿全倒进锅里。
写文案最开始也是这样的,将你想说的全部写出来,然后删减、压缩,去其糟粕,留其精华,最后“汤”会慢慢变浓,味道会很好。
比如雀巢咖啡的广告:
◎味道好极了!
这句广告语虽简单但含义却很深刻,读起来朗朗上口,也明确表达了咖啡的好喝。
某印刷厂的广告:
◎除了钞票,承印一切。
相比那些在传单上写着印刷书籍、宣传单、折页等五花八门印刷业务的公司,这家印刷厂的广告简直太“素颜”了,但素得清爽、干净且大气。
四、加情怀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美学家、文学家狄德罗曾说:“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的心。”由此可见,在文案中加入情怀能让其更入木三分。
比如二锅头的广告:
◎用子弹放倒敌人,用二锅头放倒兄弟。
这则文案注入了男人之间的感情和义气,和二锅头的酒劲特性不谋而合。
口子酒的一则广告:
◎生活中离不开那口子。
很简短吧?贴切不?温馨不?一语双关,说的就是这种感觉。
南方黑芝麻糊的广告:
◎南方黑芝麻糊,抹不去的回忆。
这个广告加入的情怀是文化内涵、怀旧情绪。
《舌尖上的中国》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简称央视)一经播出,就收割了一批吃货,其解说词更是被网友称为媲美满分作文的文案。我们再仔细深究一下,在这些文案背后,情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舌尖上的中国》以“美食”为载体,用触手可及的平淡生活引起我们的共鸣,让我们在平凡中看见感动,在美食里看到深情。
《舌尖上的中国》每集大概50分钟左右,作为解说词,其字数相当多。可我们前面刚说了要给文案做减法,紧接着就举了一个长文案的例子,这不是打脸吗?其实,前面说的做减法,是为了避免啰唆,而不是说长文案就一定会显得啰唆,相反,很多长文案能详细描述产品的特性,具有短文案不能代替的讲解作用。
文案无论长短,只要消费者能看懂,且愿意为之埋单,那它就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