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1 章(1 / 2)

此话一出,自然也被有心人给传了出去,那些害怕自己也突然无声失踪的人们自然希望乌敏文越快归案越好,纷纷说李正德乃是天公地道的真君子!

张氏为名声计,转背就在人前演绎了几次只要那作恶多端之人能得以伏法,她只能忍痛割爱,但求老天保佑李正贤父子吉人天相,倒也在世人面前博得了一番同情。

而这时候的乌敏文带领左军虎豹营雄狮营和暗影营以江州为界,与凉国军队持续胶着了快半个月,互相没有讨到什么好。

本来作为主帅的乌敏文是丝毫不担心的,他平日主张凉国是强弩之末,这样的战况顶多还能持续一个月,那凉国就会鸣金收兵,只是今夜的乌将军却与平日不同,他一改与凉国交战时你退我攻,你攻我守的战略,对凉国发起了猛烈的攻势,只因他现在急需一场战功来堵住悠悠众口!

此刻已是黄昏,日头虽然已经西下,留下的余晖还是丝毫不留情面地炙烤着这片战场。

战场上大昭的士兵在主帅的指挥下和凉国人厮杀正烈,本来以为只要自己发起猛烈攻势,凉国军队就会一击而溃的乌敏文这时候也有点发懵,已经四天了,这场战事还是如火如荼,凉国那等弹丸之地的军队比他想象中更强,难道之前一次次的进攻都只是试探?

如果不是他收到一些对他不利的消息需要一场战功来保自己的命而主动发起攻势,只怕真的会被一直示弱的凉国打个措手不及。

经过四天的热战之后,许是之前乌敏文消怠的作战方式让凉国的将领以为他们已经撤退三十里,又回到了平度城内,这乌敏文不会再发起进攻了,谁知道这次乌敏文竟是不计损伤,宁愿自损一千也要伤敌八百,翌日清晨,乌敏文趁着天色将亮未亮之时,对着已经被凉国占领的平度城发起了偷袭。

可惜平度城不是那么好偷袭的,直到天色大亮,日上三竿,乌敏文都还没能够进城,交战正酣之时,所有人都在战场上你死我活,而乌敏文的帅营里来了一个不速之客。

那人穿着一身大昭士兵的铠甲,话里夹带着凉国口音的内容却是让乌敏文心里一沉:“乌大将军,鄙人乃凉国帅前军师,我们知道你现在急需一场战功来保命,不如我们来做个交易。”

乌敏文悄悄摸上自己袖中的匕首又听那人道:“将军不必惊慌,我既然能只身前往,自然能够全身而退,倒是将军你,现在战事上你并没有讨得什么好,据我所知,今日傍晚贵国那传达旨意的天使就会传你回京,只怕这一去,大将军你将会步贵国肃亲王的后尘喽!”

乌敏文闻言脸上又是一白道:“我身边有你们的人?”

那传达旨意的人本来十天就能到战场上,是自己的族人为自己争取了五天的时间,那凉国人又是怎么知道这些事情的呢?

除了有奸细,别无他想。

那人轻笑一声道:“将军言重,今日我前来,就是给乌将军指一条明路,你不妨先听听。”

当日正午,乌敏文带上亲兵披上铠甲,佩上重剑,直冲战场,一场偷袭到了正午之时还未见成效,便算得上是偷袭失败了,乌敏文却不听左军统领余海和两营统领冯古渊的劝,带着将士们强势攻城,一番激战之后,竟然真让乌敏文攻开了防守,打开了平度城的城门。

眼看胜利在望,又有统帅冲锋陷阵,士兵们的士气高涨,竟真把凉国军队赶出了平度城,傍晚时分,乌敏文让将士伴着斜阳在城墙上又插回了大昭的帅旗,至此,平度城收复。

此时到了江州的天使在江州听闻乌敏文已经收复了平度城,便又带着旨意往平度城赶去,到平度城时,军中的将领们正在准备庆功宴,而主帅乌敏文则带着亲信在城主府里接待了天使,并在天使面前演绎了一场对得起天地君亲师,对得起黎明百姓的铁骨铮铮之后便和天使走上了回京受审之路。

李俯还是愁云惨淡,赵氏却依然忙的脚不着地,李正德闲下来之后也总陪着赵氏忙进忙出,这日水运队终于筹建完毕,只待试航了。

晚膳后,李熹微和父母一起商讨这次试航路线,只因是试航,锦记商会的水运队没有接外面的运货生意,只把自己商会里的商品运送到邕江两岸的各分店去,最终李熹微和赵氏商定把水运路线的终点定在与戚国交界的边防大城漳州。

李熹微拿着手里的路线图,对着赵氏和李正德道:“父亲,母亲,我想跟着水运商队一起走一趟。”

赵氏闻言看了一眼李正德道:“是什么时候有这个打算的?”

锦记商会的成功,还有那一系列的蒸汽设备,还有李正德所遇到的那两次危机都被李熹微化解,赵氏对李熹微早就不只是单纯的母女情了,每每看着李熹微时,她的内心总是有一种莫名的安定感觉,她知道自己的女儿做事很有计划,想跟着水运队出行肯定不会一时兴起。

只不过赵氏这次想错了,李熹微这次的出行计划确实算得上是一时兴起,是从阵里脱困后才有这个想法的。

李正德却觉得自己好像从来没有看透过自己的女儿,自从知道自己中毒一事主要是李熹微所策划时,他心疼之余倍感欣慰,他觉得自己的女儿有勇有谋,如若是个男儿,肯定能在庙堂上一展抱负。

后来又知晓自己妻子所办的锦记商会,赵氏名下那大量的矿业,还有那蒸汽纺布机,全部出自李熹微之手时,李正德又觉得自己的女儿继承了妻子在经商方面的天赋,更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是个经商天才。

再后来,李熹微带着人马赶去李俯假山,杀伐果断并有惊无险的救他于水火,又连夜与自己商定后事计划,且一再提醒自己,如果皇上要他回庙堂的话,一定要拒绝时,他的心情是复杂的,虽然这个提议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现在的确不是回庙堂的好时机。

只是浸淫官场多年的他也是在这几年里才彻底想明白何为君心难测,何况现在的现在的皇上到底不是对他有知遇之恩的老先帝了,先帝致力平衡淡化寒门和士族之间的矛盾,而一直没有实行的田赋策可以说是先帝心中的遗憾,而现在的皇上,幸好自己醒悟得早。

现在,李熹微说要远行,李正德好像找不到理由拒绝她,哪怕她连一个跟水运队出行的理由都还没说。

李熹微把早就想好的说辞拿出来道:“想着开拓水运生意时我就在想了,蒸汽船毕竟是第一次下水,我还是有些许担忧,万一在途中有什么变故,如果我在的话,能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同时,我也想借此机会出去走走,好好感受一下这大好河山。”李熹微这最后一句话是对着赵氏说的,她知道这样一说,赵氏绝对会心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