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奥斯曼帝国此时的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早已经今非昔比,但坐落在伊斯坦布尔城区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一处海角上的托普卡帕皇宫仍然维持着五百多年来的巍峨和庄严。这座始建于默罕默德二世时期的大型宫殿群正是奥斯曼帝国的皇宫。当初在建立的时候,奥斯曼帝国正处于国力最鼎盛的状态,因此整座皇宫不但规模极大,而且内部装饰和陈设都极度豪华,同时也是土耳其人民鬼斧神工的建筑智慧和炉火纯青的创造才能的巅峰体现。
当李济深和伍廷芳在几名奥斯曼帝国高级官员的带领下走进这座处处都洋溢着浓厚的伊斯兰特色的庞大宫殿时,李济深彻底看呆了。托普卡帕皇宫的占地面积达70多万平方米,略低于中国北京紫禁城皇宫的72万平方米,但这座宫殿的艺术水平和奢华程度都不亚于紫禁城皇宫。别的不说,光是正殿大厅中央的那柱金制蜡烛就让李济深看得目瞪口呆。因为这柱硕大的蜡烛是用48公斤的纯黄金铸造的,而且烛身上下共镶嵌了6666颗金刚石,看上去不但光泽耀眼、璀璨绚丽,而且这柱金蜡烛本身也是一件巧夺天工的艺术品。除此之外,李济深还在托普卡帕皇宫感受到了浓郁的“中国文化氛围”,因为托普卡帕皇宫最著名的就是中国瓷器的收藏。奥斯曼帝国作为一个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国家,自然也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必经之路,而中国的陶瓷和丝绸,是历代奥斯曼皇帝异常喜爱的珍藏品,瓷器也是奥斯曼皇帝用餐时的必需品,更加是奥斯曼帝国上流社会所青睐的奢侈品,因此在历代奥斯曼皇帝的积累下,整个托普卡帕皇宫内共收藏了两万多件中国瓷器,时期也横跨中国的宋、元、明、清等多个朝代,其中不乏一些连在中国原产地都已经绝迹难寻了的瑰宝珍品。毫不夸张地说,托普卡帕皇宫内储藏中国瓷器的大厅就是一间艺术宝库。
李济深一边在心里暗暗震惊奥斯曼帝国皇宫的奢华,一边忍不住感叹:“无论是托普卡帕皇宫还是紫禁城故宫,无不反映了封建君王们穷奢极欲的本质。皇宫越豪华,人民越贫困。”
整个托普卡帕皇宫被奥斯曼帝国的近卫军森严守卫,李济深和伍廷芳穿过最外面宫墙的帝国大门后又穿过了第二道的白云门和第三道的巴布斯萨德门,逐渐进入这个庞大宫殿群的核心地区。沿着曲折迤逦并且守卫严密的通道,李济深和伍廷芳终于走进了巍峨雄伟的皇宫大厅(也叫参拜厅)。这座气势恢宏、美轮美奂的主宫殿不但是整个托普卡帕皇宫的象征,也是帝国皇帝接见重要外宾的会议厅。
正式进入大厅前,伍廷芳再次忐忑地对李济深道:“等一下接见你的除了奥斯曼皇帝穆罕默德六世外,还有青年土耳其党主席、陆军大臣阿麦德·李萨以及内务大臣塔特拉帕夏和海军大臣杰马尔帕夏这三个奥斯曼执政党和军方的巨头人物。我可是费了很大的精力才说服奥斯曼皇帝和奥斯曼军政领导人一起接见你的,希望你能不负众望。”
李济深点点头:“我知道。”
踏进金碧辉煌的参拜厅内,李济深第一眼就看到了正襟危坐在苏丹御座上的奥斯曼帝国此时的皇帝穆罕默德六世:穆罕默德·本·阿卜杜勒·马哈茂德。这位皇帝已经年过半百,蓄着浓密的上唇胡,戴着伊斯兰特色的黑色无檐小圆帽,衣装打扮都很朴素,身上也基本没有什么奢华的装饰品,整个人的神色严肃而凝重,但眉宇间明显有一丝郁郁寡欢和忧心忡忡,脸色苍白而衰老,眼神也浮现出掩抑不住的阴郁和焦虑,紧握成拳头的枯槁双手也显示了他内心的惶然和忧惧。在帝国国力日益衰微、国家内忧外患的时刻,穆罕默德为拯救奥斯曼而做出了最大程度的努力,客观上讲,他确实是一位勤恳刻苦、胸怀大志的仁明君王,但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局势以及帝国积弱百年的严峻现实,让他呕心沥血的努力都收效甚微。为了这个衰老的帝国,穆罕默德六世确实已经竭尽全力了,此时的他不但感到身心俱疲、心力交瘁,更多的还是感到了绝望和茫然。
坐在穆罕默德六世身边的三个椅子上的,都是身穿笔挺军装的军人,这三人按照地位尊贵的程度不难看出就是阿麦德·李萨、塔特拉帕夏、杰马尔帕夏。此时把持奥斯曼最高政权的青年土耳其党隐隐已经成为一个独裁政党,基本掌握了帝国的军政大权。阿麦德·李萨这几人不但身兼党政要职,还都是军方的高级将领,可谓大权独揽。站在阿麦德·李萨身后的还有两个看上去都三十出头的年轻军官,一个蓄着上翘的八字胡须,一个蓄着八字上唇胡,前者表情孤傲而冷峻,后者表情沉稳而深邃。
伍廷芳对李济深介绍道:“站在李萨身后的那两个军官都是他的心腹亲信,也是奥斯曼军队里两个最出类拔萃的后起之秀。左边那个叫恩维尔帕夏,右边那个叫穆斯塔法·凯末尔。”
李济深点点头,然后深深吸口气走上前向默罕默德六世行礼:“尊敬的苏丹陛下,您好。”
默罕默德神色波澜不惊地略点点头回礼。李济深又分别向阿麦德·李萨、塔特拉帕夏、杰马尔帕夏敬了军礼。
阿麦德·李萨回了个军礼:“李上校,中华帝国是我们奥斯曼帝国的朋友,你们中国人有句话叫‘明人不说暗话’,既然我们都是朋友,那就说最重要的问题吧。实际上,我们对你的来意非常清楚。奥斯曼帝国究竟要不要加入中德奥同盟阵营并参加这场对俄罗斯的战争,确实是我们一直在反复研究的问题。当然,英国和法国也已经参加战争了,如果我们和你们站在一起进攻俄罗斯,那意味着奥斯曼同时还要和英国、法国开战。世界局势已经非常复杂,所以我们必须要再三谨慎。李上校,中华帝国以及德奥两大国开出的条件,奥斯曼参加这场战争后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以及战争如果以我们的胜利而告终,奥斯曼最终会得到什么,这些详细的合作同盟条件,伍大使先生已经反复说了很多遍,我们都已经很清楚。今天,苏丹陛下和我们一起会见你,是因为你是中华帝国的前线军官,你能带给我们更多的军事信息。所以,我们愿意聆听你的说法。”
穆罕默德六世开口道:“奥斯曼帝国是个爱好和平的国家,我们万分不愿意让奥斯曼的人民被卷入这场战争,最大的可能就是奥斯曼会选择中立以躲避战火。贸然参战是对奥斯曼帝国和帝国人民的不负责,这种鲁莽而轻率的行为甚至会给奥斯曼人民带来不可预测的灾难。因此,我们的谨慎态度是出于这个考虑。身为帝国的领导人,我决不允许奥斯曼政府和军队用整个帝国的命运以及奥斯曼的5000万人民作为赌注。一旦迈入战争,就像把一只腿伸进沼泽里般不可自拔。而战争,就是死亡的漩涡和毁灭的黑洞。”
李济深听出来了,以阿麦德·李萨为首的军政府代表其实有参加战争的念头,但仍然举棋不定、左摇右摆;而穆罕默德六世则是反对参加战争的,或者是,他其实不愿意奥斯曼帝国和中德奥站在一起。实际上,穆罕默德六世非常畏惧英国,为了让奥斯曼帝国继续苟延残喘下去,他多次不顾身份地“厚着脸皮”央求英国能和奥斯曼缔结永久同盟,但都被英国当局傲慢地拒绝。尽管自尊一遍遍地受到了羞辱,但默罕默德六世始终坚持一个信念,那就是“奥斯曼帝国必须要和英国站在一个阵营里,哪怕做英国的奴仆也是值得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奥斯曼被灭亡。”在他看来,牺牲自己的尊严来换得国家的生存,是非常值得的。
大厅内陷入了短暂的平静,所有人都把目光注视向李济深。
李济深沉默了一下,然后缓缓开口:“尊敬的苏丹陛下,尊敬的主席阁下,我是昨天下午抵达伊斯坦布尔的。经过短暂的休息后,我怀着虔诚的心前往奥斯曼一世大帝广场,在那里,我有幸见到了奥斯曼一世皇帝、乌尔汗皇帝、穆拉德一世皇帝、默罕默德二世皇帝、谢里姆一世皇帝、苏莱曼一世皇帝等众位奥斯曼帝国的开创者和创建者的塑像。当时,我的心情异常激动。我像一个朝圣者一样毕恭毕敬地瞻仰着他们的英武风姿,我的心情充满了崇高的敬意。回忆着他们创建帝国基业的恢弘征途,我不禁心潮澎湃。七百多年前,曾经盛极一时的阿拉伯帝国分崩离析,穆斯林世界就此土崩瓦解。但是在亚细亚半岛上,新的帝国的种子正在血泪中缓慢而顽强地生长着。孕育这颗种子的,就是奥斯曼帝国的开国皇帝奥斯曼一世大帝。当时,他拥有的领地只是亚细亚半岛上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国家。这个国家的原始居民,就是现在奥斯曼土耳其民族的祖先。他们在蒙古帝国的驱赶下,从中国北方大草原历尽艰辛地来到了亚细亚半岛。在奥斯曼一世皇帝的励精图治以及众奥斯曼祖先们的奋发图强下,这个原先只是弹丸之地的小国开始绽放出顽强的生命。奥斯曼一世虽然没有让奥斯曼帝国全面崛起,但他已经为帝国奠定了雄厚的基础,而他的继承人也都没有辜负他的期望。乌尔汗皇帝让帝国的国土继续扩张,并首次为帝国在欧洲取得了第一块国土;穆拉德一世皇帝再接再厉,他率领的奥斯曼大军继续在欧洲开疆拓土,在1389年的科索沃战争里,他奋然击败了欧洲三国联军,让塞尔维亚从此成为了奥斯曼帝国的附属国。眼看着奥斯曼帝国越来越强盛,整个欧洲无不惊恐万状,这些基督教国家为了遏制穆斯林奥斯曼的扩张,先后组建了九次十字军进行东征,但最终都被强大的奥斯曼所粉碎。在这之后,奥斯曼遭到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帖木儿帝国(蒙古帝国的四大汗国之一,当时东亚的元帝国已经被明帝国所灭)的进攻,面对强敌,当时在任的巴耶塞特一世皇帝毫无惧色,率领全国猛烈抵抗。尽管奥斯曼失败了,甚至就连御驾亲征的巴耶塞特一世皇帝也被帖木儿帝国俘虏,但奥斯曼并没有停止伊斯兰复兴的脚步。随后,年仅21岁的穆罕默德二世皇帝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横扫欧洲,一举灭掉了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吞并了欧洲的南部。奥斯曼帝国的国力达到历史第一个顶峰。接下来的谢里姆一世皇帝更加是奥斯曼帝国最伟大的统帅,他为帝国报了当年帖木儿帝国的一箭之仇,他的大军攻陷了帖木儿帝国的继承者波斯帝国的首都,接着又挥师南征,将北非和阿拉伯半岛的大片土地也纳入了奥斯曼的版图。奥斯曼帝国此时的国力已经是如日当空、势不可挡,成为一个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庞大帝国。”
李济深所叙述的历史,是奥斯曼帝国在苦难中艰难崛起并走向强盛的过程,这段历史对于穆罕默德六世等奥斯曼帝国的高层们来说自然是滚瓜烂熟。其实,身为奥斯曼帝国皇帝的穆罕默德六世哪里需要一个外国人来讲述本国的历史。但李济深讲述的时候语气饱含感情,而且说的都是奥斯曼帝国当初极其辉煌的历史,自然在穆罕默德六世、阿麦德·李萨等人的心里引起了共鸣,由旁人来叙述自己祖先当年披荆斩棘、开疆拓土的辉煌历史,这让他们也听得心里也有一丝的骄傲,同时都不由自主地同样把思绪放飞到了几百年前奥斯曼帝国金戈铁马、纵横三大洲的铁血时代,穿过时空感受祖先缔造的辉煌。足足顿了几分钟,穆罕默德六世才回过神来,脸上微微掠过一丝神色复杂的波澜:“李上校,你究竟想说什么?”
李济深平静地看着穆罕默德六世:“尊敬的苏丹陛下,我在想一个问题,如果奥斯曼一世大帝、穆拉德一世大帝、谢里姆一世皇帝等奥斯曼帝国的历代奠基者如果看到今日奥斯曼帝国的现状,他们会有何感想?”
大厅内的气氛一下子变得僵硬了。穆罕默德六世的脸色立刻变得异常尴尬,而旁边的阿麦德·李萨、塔特拉帕夏、杰马尔帕夏也尽皆变色,他们的神色与其说是恼怒,还不如说是极度的难堪。李济深这个绵里藏针的问题,无疑相当于一记响亮的耳光,扇在了他们心里。
李济深不动声色道:“苏丹陛下,恐怕这个问题的答案,您心里比谁都有数。几百年来,奥斯曼帝国雄踞亚非欧三大洲的交界处,帝国的强盛国力让欧洲的基督教异教徒们恐惧得瑟瑟发抖,为了消灭奥斯曼,欧洲国家组织了无数次的联军进攻和对抗奥斯曼,但最终都以惨败而告终,整个欧洲臣服在奥斯曼帝国的脚下足足上百年了,基督教徒也不得不对穆斯林敬畏万分。可是今天,奥斯曼究竟怎么了?这个拥有辉煌过去的帝国究竟怎么了?”李济深说着,取出事先准备好并带来的两张大幅地图,打开来后,李济深凛然道,“尊敬的苏丹陛下,请您看看吧,这张地图是奥斯曼帝国在十六世纪最鼎盛时期的版图,那时候,整个亚细亚半岛、全部的南欧、大部分的高加索地区和整个埃及、以及大部分的北非和阿拉伯半岛,都是奥斯曼帝国辽阔的疆域,大半个地中也都是奥斯曼的内湖。但是现在呢?请看看这张地图吧!这就是奥斯曼帝国此时的版图,您看到了吗?奥斯曼正在日益萎缩,此时的奥斯曼,已经丧失了绝大部分的南欧,埃及也被英国人夺去了,高加索地区被俄罗斯人通过11场‘俄土战争’后给霸占了,而意大利人也正在准备对奥斯曼的利比亚地区下手。帝国的版图不断萎缩,不断被欧洲列强所鲸吞蚕食。面对欧洲列强的步步紧逼,奥斯曼屡战屡败,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在被强加到头上的不平等条约上签字,丧权辱国、割地赔款,让奥斯曼蒙上了无数次的奇耻大辱。一个曾经睥睨欧洲、让全欧洲在惊恐和害怕中屈膝求和的强大帝国,此时却被昔日的手下败将所凌辱,甚至不得不听命于对方,成为对方的附庸和奴仆,这是何等得国耻!曾经创建这个帝国的诸位大帝们,如果他们看到今天的这一幕,他们会怎么想?”
大厅内响起了急促的呼吸声,穆罕默德六世的手有点微微发抖。阿麦德·李萨的脸色愈发阴沉,站在他身后的恩维尔帕夏和凯末尔都露出了年轻人特有的极度愤慨。显然,李济深的话语极大地刺激了他们内心对祖国百年来苦难所积累的耻辱。阿麦德·李萨沉声道:“李上校,你究竟想说什么?”
李济深针锋相对地道:“我想说,英国和俄罗斯,都是奥斯曼不共戴天的死仇,这两个欧洲强盗侵吞了奥斯曼大片的土地,掠夺了奥斯曼无数的财富,给奥斯曼增添了无数的耻辱,让奥斯曼不但尊严扫荡,国际地位也一落千丈,甚至让奥斯曼成为全世界的笑柄,并获得了空前耻辱的‘西亚病夫’的称号。奥斯曼帝国昔日的辉煌和整个国家的尊严,已经被践踏到了体无完肤的地步。说到这里,我想问,奥斯曼帝国是不是已经害怕得连报复的勇气都没有了?奥斯曼民族的精神难道不复存在了?伊斯兰和穆斯林的荣耀在哪里?难道即使有中国、德国、奥匈作为盟友,奥斯曼也不敢发动复仇的圣战吗?”
穆罕默德六世艰难地斟酌词句道:“是的,奥斯曼昔日的辉煌,今日的耻辱,每天都交织在我的心头并折磨着我。为了振兴帝国,我已经竭尽所能。但是,敌人太强大了,奥斯曼帝国不得已而在屈辱中韬光养晦。外界的质疑和盟友的鄙夷,我都可以承受。我不仅要为帝国负责,也要为帝国的五千万人民负责,我不能急于求成而穷兵黩武。奥斯曼现在的每一份国力、每一分元气,都来之不易。我不能草率地作出决断,我无法振兴帝国,但我起码能维持帝国的生存。这也仅仅是我现在力所能及做到的事情。”
李济深毫不客气地道:“苏丹陛下,您难道希望奥斯曼帝国就这样屈辱地苟延残喘?您是帝国的继承者,您觉得您现在忍辱偷生的国策对得起创建和光大这个帝国的诸位大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