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节 第四盟友(1)(1 / 2)

战争爆发后的第二个星期,帝国前线大军仍然在天寒地冻的西西伯利亚大平原上保持着势如破竹的的高速推进速度。11月9日,第三集团军对秋明展开猛烈进攻。负责攻城的第三军军长刘佳恒和第十八军军长温兴茂集中了全集团军的2000多门火炮对全城进行了持续两个多小时的猛烈炮击,俄军在城外的防御阵地和三分之一的城区尽皆在铺天盖地的炮雨中被夷为平地,俄军狼奔豕突、死伤巨大。随后,承担主攻的第3师师长陈炯明组织部队在夜间发动进攻,同时命令先头部队用战马运载两百多台大功率的探照灯打头开路。数百道雪亮刺眼的白色光柱齐刷刷射向俄军阵地,在堑壕工事里负隅顽抗的俄军无不被照得眼前发花、双目暂时失明,根本无法瞄准射击。乘此机会,十多万帝国军在惊天动地的喊杀声中踏着一片焦土的残垣断壁蜂拥而入并将全城踏成了平地,歼灭俄军四万余人,守城的俄军哥萨克总指挥官谢苗诺夫少将惊魂未定之下举手投降。

挥军扑向库尔干的第七、第五集团军也不甘落后,昼夜不息地对库尔干发动了数番猛烈的进攻。但库尔干地势非常有利于守城的俄军,因为库尔干当地水域辽阔,附近共有2000多个湖泊,同时托博尔河及其支流伊谢季河犹如两个天然护城河般环绕全城。此时气候严寒,两条大河的河面都冰封如镜。攻城的帝国军不得不踏着光滑而宽阔的冰面发动冲锋,守城俄军则使用重机枪和火炮对在冰面上毫无掩护物进行遮挡的帝国军疯狂扫射和炮击,不但炸得冰面天翻地覆、支离破碎,更加让在冰面上进攻的帝国军遭到了重大的伤亡。几番进攻下来,冰面上鲜血横流,刺骨的寒风一吹,热血迅速冻成了红色的冰块。

董彦杰、徐栋、刘益、熊虎等高级军官对略微迟滞的战事既感到心急如焚,又都气得抓耳挠腮,同时也对血染冰面的士兵们感到痛心疾首。董彦杰焦急而心痛地道:“第三集团军的兄弟部队已经拿下了秋明,我们两个集团军要是被阻在库尔干城下,那我们的脸还往哪里放?战事再这样裹足不前,不但有损荣誉和士气,还会对我们快速推进的战略计划造成严重延误的!强攻伤亡太大,时不我待呀!”

第5师师长阎锡山献上了一条攻城计划。面对急得团团转的董彦杰等人,阎锡山胸有成竹地笑道:“司令,我是山西人,我记得《水浒传》里有个章节叫做‘混江龙水灌太原城’,说的是宋江大军攻打太原城的时候也是裹足不前,混江龙李俊趁着当天暴雨滂沱,挖掘河道,引来智伯渠和晋水这两条大河倒灌太原城,淹死城中北军和百姓无数。眼下,我们也可以照样画葫芦嘛!反正城里的老百姓也都是俄罗斯人,淹死多少也不算造孽嘛。”

董彦杰有点疑惑道:“库尔干城区的地势不算低,恐怕即使放水也淹不死城里的俄国鬼子吧?”

阎锡山笑道:“不一定要淹死他们,即使城里的积水只有一尺深,现在气温天寒地冻的,经过一夜寒风这么一吹,冻也能冻死这些俄国鬼子。”

董彦杰一拍大腿:“好!就这么办!”

当天夜里,第五和第七集团军的主力再次发动猛攻,以此吸引俄军的注意力,阎锡山和第40师师长冯玉祥则带着两个师悄悄迂回向库尔干郊区的两条河汇流的交叉口,以重金悬赏组织敢死队爬到冰面对岸并用大量的炸药包炸开了河堤。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和直冲夜幕的大火球,几道咆哮的河水奔腾倾泻进城区。完成任务后的敢死队迅速撤回去,同时调集炮兵部队对决堤处猛烈炮击,以此阻挡俄军修堤并将决堤处继续炸开。天明时,大半个库尔干城区已经水漫金山,街巷道路以及俄军的战壕工事里积水半米多深,大批俄军在泥泞里淋得浑身泥浆,寒风呼啸而过,地面上的积水立刻降温凝固结冰。衣裤潮湿的俄军在刺骨的寒意里瑟瑟发抖,无不脸色发青、嘴唇发紫,握着步枪的手指关节僵硬,慢慢失去知觉。随着蔓延进城区的河水越来越多,蜷缩在积水横流的战壕里的俄军苦不堪言,纷纷拼命脱掉已经淋湿的衣裤鞋袜以防止已经湿掉的衣服在结冰时和皮肉冻在一起,或者互相拥抱用体温来取暖。已经化为冰冻沼泽的俄军战壕里,滴水成冰、呵气成霜,大批俄军冻得犹如猴子般乱跳乱蹦、大叫大喊,拼命搓双手和耳朵。

举着望远镜看到这一幕的董彦杰等将领无不乐得哈哈大笑,随即下令全军发动总攻击。早已经饱餐一顿早饭后的帝国军再次在大炮的掩护下席卷呼啸而去,踏着遍地的泥水冰块冲向库尔干。俄军虽然试图继续反击,但在战壕里的俄军基本冻得手脚冰冷、肢体麻木,无法射击抵抗;忍受不了冰水严寒而跳出战壕的俄军由于没有掩护物而迅速在枪林弹雨中被射杀。激战四个多小时后,第五和第七集团军顺利攻取库尔干,歼灭俄军三万五千余人。

相比主力部队的凯歌高奏,负责开辟第二辅助战场的第88师和第89师则陷入了骑虎难下的尴尬境地里。原本踌躇满志的张作霖和郭松龄带着部队同西线军主力分道扬镳后并实施奔袭高加索地区的计划时,才发现这个长途突袭的计划有些过于纸上谈兵了。在地图上制定的计划在现实中实施起来时,事先没有预想到的无数困难源源不断地接踵而至。首先就是行军距离实在太漫长,从鄂木斯克到里海东海岸的距离大约4000公里,第88师和第89师即使按照每天150公里的极限速度行军,部队抵达里海的时间也需要25天,时间耗费太久;其次,虽然两个汗国都是帝国的附属国,但在西西伯利亚和两个汗国之间的中亚北部地区(哈萨克斯坦)仍然被俄罗斯势力所控制,部队如果走直线横穿中亚,必然会被俄军察觉,行动的隐蔽性彻底不复存在,如果绕弯路,不但要穿越浩瀚无垠、环境恶劣的中亚大沙漠,而且行军路程也会超过6000公里;第三,高加索地区的大片地区位于大高加索山脉,崇山峻岭、气候严寒,部队即使能横渡里海踏上高加索地区,也即将面临要翻山越岭的巨大困难,严寒、缺氧、高原反应、后勤不足必然会导致部队的大量减员。届时,第88师和第89师先穿过酷热恶劣的大沙漠,再横渡波涛汹涌的里海,最后翻越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加索山脉,两个师原本三万精兵还能剩下多少,张作霖和郭松龄想想都头皮发麻,况且在里海西岸登陆后还要和俄军展开激战,而第88师和第89师这么大的动静肯定也会打草惊蛇。

最令人泄气的还是帝国在中亚的两个附属国希瓦汗国和布哈拉汗国的表现。两国可汗在接到帝国军要求配合这项军事行动的通知后都面露难色,都表示有心无力。实际上,两汗国国力都很穷弱,无法在短期内按照帝国军的要求征集十万头骡马骆驼来帮助大军运输辎重,帝国军希望两个汗国能征调大量船只让军队渡过里海的要求也无法实现。两国在里海的沿湖水域根本没有大型的船只,只有小吨位的渔船,这些十几吨、几十吨的小船用来运军队都悬,运送火炮、机枪等重武器根本不可能。因此,两个汗国基本帮不上什么忙,自然也无法在帝国军登陆高加索地区后提供补给运输。在这样的情况下,两个师的孤军即便攻入高加索地区,也会成为无源之水。

“这帮参谋全是纸上谈兵的赵括!”张作霖气急败坏地骂道。

“赶紧把这些实际困难上报给集团军司令部,取消计划撤军吧!”孙传芳气馁道。

“难道我们就这样寸功未立、铩羽而归?”李济深很不甘心。他的话也是众青年军官的心里话:好不容易真刀真枪地上战场了,不立个大功就灰溜溜地撤军,岂不是白瞎了机会?

郭松龄霍然起身激动道:“当年霍去病年仅21岁就率领五万大军参加漠北之战,在茫茫大漠里长途奔袭两千多里,大小血战三十多场,斩杀匈奴七万余人,饮马瀚海、封狼居胥,是何等震古烁今!我们大中华帝国以前的国号也是大汉,既然以前的大汉帝国能出霍去病这样的英雄将领,难道我们这些现在的大汉帝国的将领都只能看着前辈的功绩而自叹不如么?”

这番黄钟大吕般令人振聋发聩的慷慨之词让众人心里的颓然一扫而空。张作霖陡然间目光如炬:“没错!我们要是这样灰头土脸地回去,还有什么意思?必须要狠狠地立个大功,即使不能像霍去病那样青史留名,起码也能光宗耀祖、衣锦还乡嘛!我们是军人,不在战场上立下盖世奇功,那穿这身军装还有什么意义?”

孙传芳点头道:“话是这样不错,可是,横穿中亚和里海的计划明显不切实际,我们可不能为了自己建功立业而糟蹋手下兄弟们的命。”

郭松龄摊开地图:“我有个计划。”

张作霖等人齐道:“什么计划?”

郭松龄指点着地图道:“我们奉命开辟第二战争的目的是辅助西线军主力,既然走中亚和里海走不通,那我们就走这条路。你们看这里,中亚地区大致上分为北中南三部分,中部的希瓦汗国和布哈拉汗国都是我们的附属国,南部地区基本是波斯的国土,是英国人的地盘,北部地区原本是哈萨克汗国(今哈萨克斯坦),以前也是中亚地区的大汗国,但现在已经被俄罗斯吞并。我觉得,我们应该一路南下,攻克哈萨克地区的首府阿斯塔纳,然后沿着中亚的锡尔河北进,穿过哈萨克地区进攻俄国。这条路不但路程近,而且十分快捷,我们现在距离阿斯塔纳只有区区400公里,俄军在哈萨克地区的防御也十分薄弱,很容易打个措手不及。攻取了阿斯塔纳后,我们再挥军向西,就不需要翻过乌拉尔山了,直接绕过乌拉尔河进攻奥伦堡。这样,我们不但能帮助西线军主力牵制俄军,说不定还能抢在主力部队前面杀进欧洲!”

“行啊,有你的!”张作霖兴奋地拍拍郭松龄的肩膀。

“这条路线确实非常好,不但快捷而且切实。哈萨克汗国在六十年前被俄罗斯所灭亡,当地肯定存在大量复国势力,我们可以和他们进行合作,这样,也能解决了我们的后防辎重补给问题。”孙传芳也表示赞同,“我们立刻把修改后的这个计划汇报给司令部吧!”

郭松龄摇头道:“兵贵神速,要是等司令部的那些参谋们反复研究后再批准,那就浪费了大量宝贵时间了!皇上不是说了嘛,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就别管他们了!立刻开拔吧!”

张作霖点头道:“说得对!别管那群赵括了,我们立刻动身南下!区区400公里的路程,三天给我跑完!第四天给我攻取阿斯塔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