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目睽睽的期待中,圣武皇帝缓缓地出场了。皇帝面色庄严,整个人浑身上下洋溢着不怒自威的君王气势。其实,圣武皇帝倒不是太喜欢摆架子,但此时看看坐着的,只有大概三分之一还是以前的“老兄弟”,更多的则都是后起之秀的新人才。由于现场大多数都不是老朋友,因此君臣之礼和皇帝的威严还是要保持的。
“臣等见过皇上!”众将领一起行礼。为了适合历史趋势以及普及民主思想,同时也淡化皇帝的神秘性,帝国已经废除了以前“皇上万岁”或“叩见皇上”之类的过于封建的口语,也废除了跪拜礼节。帝国的政府官员和军方将领见到皇帝只要说“微臣见过皇上”就可以了。
“诸位爱卿免礼。”皇帝点点头,然后正襟危坐。
看着一双双基本都已经心知肚明的期待眼神,皇帝不紧不慢地道:“这次朕突然间召集诸位齐聚国都,其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帝国和帝国军迅速做好全面战争的准备!”
这句分量沉重的话一出,现场倒没有什么哗然,但一阵阵呼吸声都立刻变得急促起来。在场的要么是军区司令,要么是集团军司令,个个都是消息灵通的军方巨头,帝国即将对外用兵虽然还是秘密,但众人早就都猜得八九不离十了。至于帝国对哪国开战,是局部战争还是全面战争,是短期战争还是长期战争,这些详细的内幕只能等皇帝亲自宣布。眼下,一直期待的时刻即将来临,这些早就望眼欲穿的将领们自然激动不已。毕竟,帝国已经十来年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战争了,对于军人来说,和平虽然宝贵,但却是令人煎熬的;战争虽然可憎,但却是建功立业、彪炳史册以及证明自身价值的大好机会。军人么,肯定期待战争。
皇帝的语气仍然是波澜不惊,但他整个人却是目光如电,声音冷峻:“眼下,世界大局早已经一目了然,八大列强在多年前就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大阵营,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王国,都是我们忠实可靠的盟友,英国、法国、俄国、美国,则是我们的敌人或潜在敌人。我们和德奥两国缔结‘三皇同盟’,而英法俄三国也同样在1907年缔结了《三国协约》,两阵营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国家矛盾如今已是不可调和、愈演愈烈,全面的世界大战更加是不可避免。这个世界,表面上风平浪静,实际上已经暗流涌动。打个比方,眼下世界的所谓和平假象,只不过是暴风雨前的短暂平静而已。帝国作为在世界上同样举足轻重的列强以及东方唯一的强盛大国,被卷入这场即将爆发的全面战争也是不可避免的。对于这个严峻的事实,掩耳盗铃或自欺欺人的态度,都是鼠目寸光或不负责任!诸位都是帝国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这些粗浅的道理想必你们早已经了然在心了吧?”
“皇上明鉴!”华南军区司令兼第二集团军司令刘锦棠上将首先表态,“英法俄三国肆虐世界已上百年,三国仍然霸占着大片亚洲土地,这些都严重损害了帝国的利益,也对帝国在东亚的宗主国地位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如今,这三大传统列强早已经江河日下、暮色残光,旧的世界秩序也摇摇欲坠,帝国确实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构建新的世界秩序,彻底奠定帝国为东方之主的霸权地位。老臣斗胆,不知皇上的意思是对某国局部开战还是对这三国全面开战?倘若开战,帝国军将士虽然勇猛无畏,但毕竟双手难敌四拳,德国、奥匈、意大利等盟友是否愿与帝国并肩作战?”自从聂士成、丁汝昌、董福祥、冯子材、罗荣光等老一辈帝国军老将陆续退役或离世后,此时已经六十六岁的刘锦棠便成为了帝国军界内资格最老的两朝老将军,他的态度差不多也就代表着帝国军内老将们的态度。
“刘老将军所言甚是。”皇帝微微颔首,“面对多个强敌,‘远交近攻、逐个击破’确实是最佳战略手段,但英法美俄四列强早已经针锋相对地缔结了联盟条约,四国可谓狼狈为奸,因此,帝国无论是对英、对法还是对俄开战,都必然会引发和这四国的全面战争。对其中一国开战,和对四国同时开战,其实没有什么区别。至于我们的德奥意盟友,这一点也请诸位大可放心。朕在七月中旬曾与德皇威廉二世、奥皇约瑟夫一世秘密会见于雅加达,缔结了《三国战争同盟条约》。如果此时帝国和英法美俄任何一国正式选择,德奥两国都会在48小时内同时宣战;当然了,如果德奥两国在欧洲和英法美俄任何一国正式选择,帝国也会在48小时内同时宣战。三国如今已经是同仇敌忾、同舟共济。另外,朕还和德皇、奥皇共同组建了同盟国联合总司令部,德皇为盟军总司令,朕为盟军副总司令。如果战争爆发,三国军队会在同一个最高指挥部的指挥下并肩作战。因此,诸位不必担心帝国会孤军奋战。”
“皇上高瞻远瞩、慧眼如炬,老臣敬服!”刘锦棠佩服地道。
“目的,德奥意等盟国和英法俄等国在巴尔干半岛独立、摩洛哥归属、塞尔维亚地位、非洲重新瓜分、地中海和黑海的地盘分配等问题上的利益矛盾已经彻底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各大国都在加紧军备竞赛。陆军方面,德军已经由原先的42万扩充至90万,法军由50万扩至95万,奥军由28万扩至85万,意军由20万扩至45万,俄军也准备从原先的80万扩至230万,但由于俄国国力衰微、财政赤字,因此这个不切实际的扩军计划暂时没有完成,但俄军现在也已经膨胀到了150万。就连美国也在扩军,美军由4万扩至40万;至于英国,原先英军60万,现在同样也在迅速扩军中,估计一年之内英国的陆军兵力将会超过100万。而海军方面的军备竞赛,也同样如火如荼。既然战争已经是箭在弦上,帝国绝不能被动挨打。因此,我们必须未雨绸缪、早做准备。”皇帝目光炯炯。
“皇上英明!”南洋军区司令袁世凯上将道,“如何进行这场战争,请问陆海军总参谋部是否已经制定好主要的战争规划?”
“这是当然。”萧浩然道,“针对四大列强,帝国的对策对于美国是‘缓’,对英法是‘防’,对俄国是‘攻’。换句话说,帝国要先发制人,第一步就是速战速决摧毁俄国,继而再和英法两国展开全面的持久战争,至于大洋彼岸的美国,帝国是尽全力拖延美国参加战争的时间。至于这个战略构思的主要原因和详细布置,接下来请诸位同僚过目。诸位尽可提出不同意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随着他的手势,几名少将级别的总参谋部参谋开始分发战争方案书给现场的众将领。
会议大厅内的气氛再次变得亢奋起来,众将领纷纷急切地浏览起方案并互相小声讨论。萧浩然的总参谋部办事还是很有效率的,经过总参谋部深入浅出的分析,将领们都表示赞同,赞成战争的第一步就是速战速决地解决俄罗斯,瓜分俄罗斯辽阔的领土,收复北亚,打击英法美三国的士气和斗志,打通帝国和德奥在陆地上的通道,从根本上解除帝国可能会陷入南北两线作战的不利境地,可谓一石多鸟。
“对俄作战,主要是中北军区、蒙古军区、中亚军区、新疆军区、西北军区起到主要责任。”皇帝亲自点名道,“华司令、刘司令,希望你们能不负众望,完成帝国在这场决定帝国兴衰并且注定载入史册的重要战争里立下头功!”
中亚军区司令兼西北军区司令兼新疆军区司令华震东上将、中北军区司令兼蒙古军区司令刘峰岭上将一起激动万分地站起身,两人肃然立正:“微臣一定不辜负皇上和帝国的重托!一定圆满完成任务!”
“帝国在全面进攻俄罗斯的同时,牵制和防御英法两国,主要是西南军区、华南军区、南洋军区的责任,也希望刘司令、龙司令、袁司令出色地完成任务。”皇帝再次点名。
西南军区司令龙兴汉上将、华南军区司令刘锦棠上将、南洋军区司令袁世凯上将也豪气干云地道:“臣等一定完成任务!”
“对英法开战,帝国海军印度洋舰队也是主要的力量;帝国如果对美国开战,帝国海军太平洋舰队也必须厉兵秣马、枕戈待旦。”皇帝望向身穿雪白色海军服的几位海军高级将领,“我们的海军在吨位上已经是世界第二,至于战斗力,朕和帝国百姓可是拭目以待呢。”
太平洋舰队司令李喜浩、参谋长黎元洪、印度洋舰队司令尹润海、参谋长宋育仁等海军将领们肃然起立:“海军早已经千锤百炼,只要皇上一声令下,一定为帝国建立不朽功勋!”
“诸位!”皇帝冷峻地扫视着众人,目光严肃得近乎森然,“这将是一场空前绝后的旷世大战!一场决定中华民族最终复兴崛起的终极战争!世界也将因此而改变!毫不客气地说,中华民族的兴衰在此一战!帝国的兴衰在此一战!我们将集中全部的国力和全部的军力投入这场终极的战争!我们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彻底地打败英法俄美四国,构建以帝国为核心的新的世界秩序!奠定大中华帝国和大中华民族万事昌隆的伟大基业!”
“帝国兴衰在此一战!”将领们的声音都在发抖。现场每人眼中都射出道道炙热的光芒。
“由于局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帝国也即将迎接全新的挑战,下面宣布帝国陆海军全面大整顿计划以及军官调动和新职务任命等各项命令。”皇帝吩咐道。
萧浩然走上去打开文件开始宣读命令。(内容见下章节)
“朕给你们三个月的时间,十月份,战争开始。”圣武皇帝冷然命令道。
尽管帝国对外宣战这种大事是需要通过国会批准的,但圣武皇帝空前的威望足以让他的命令暂时跳过国会而得到切实有效的贯穿。随着皇帝的战备命令,帝国广袤无垠的领土和领海内立刻如火如荼,交通网络超负荷运转。铁路上汽笛长鸣、公路上飞沙走石、水路上浪花四溅,覆盖着整个帝国的交通网顷刻间陷入空前繁忙,成千上万满载着帝国军士兵的火车、轮船以及运载着武器装备的一列列军列彻夜不停地川流不息,白天喇叭声震耳欲聋,夜里车灯光亮如白昼;南海、北海、东海等各个帝国领海的海域内,飘扬着铁血飞龙旗的运输船舶、商船、货船、油轮、万吨巨轮更加是千帆竞就、乘风破浪,在帝国海军舰艇的护航下飞驰如梭地从海外运输巨量的石油、煤炭、钢铁、橡胶、稀有金属、黄金白银等战略物资以及粮食、药品、木材、棉花、布匹源源不断地驶向本土或前线;分布在帝国各地的成百上千座大型重工厂、军械研制基地以及成千上万家民营企业一起开足马力地生产着进行战争的各种物资。除了陆军六大兵工厂和海军六大造船厂外,上百座其他兵工厂也一起开足马力生产,帝国政府同时又动员了上万家被服纺织厂、炼油厂、钢铁公司、金属冶炼工厂、煤矿采场、橡胶园、牧场、农场、渔场等民营企业彻夜不息地生产着各种军械、弹药、粮食、冬衣、医药等物资。浓烈的战争气氛笼罩了整个帝国。
靠近国境线的城镇内更加是充斥满了大战即将来临的凝重气氛,城市陡然间变得喧嚣、狰狞、肃杀,大量军用车辆和拖曳着重型火炮的牵引汽车或战马在市区的柏油路上来回如风,大街小巷、商店饭馆都被形形色色、不同兵种的军人给填满了,不同番号的帝国军官兵排着密集整齐的队伍在铿锵轰鸣的脚步声和响亮的口号声中奔向部队集结地,野战军的深灰色漫山遍野地蜿蜒迤逦,白花花的刺刀在阳光的照耀下像一片片死亡的森林般闪耀着森然的光芒;标着红十字标志的野战医院和标着步枪标志的靶场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城镇的郊区遍地开花。夜幕降临后,各个城镇便在军方下达的宵禁命令下陷入了漆黑和沉寂中,只有军营内射出的那一道道粗大的探照灯光柱像一把把锐利的光剪般交叉舞动着,将夜幕撕裂。陆军大军纵横,海军军舰驰骋。帝国陆军的200万军队倾巢出动,数量更加庞大的预备役民兵部队也纷纷接到了动员命令,帝国的几个附属国倒一片太平,因为帝国政府并没有声明是要对外进行战争,但各种小道消息早已让社会各界一片骚动。哪怕最普通的老百姓也明显地感觉到了:帝国即将要对外开战了。不过,民间并没有引起太大的社会恐慌,因为老百姓们都坚定不移地相信,帝国如此强盛,帝国军如此强大,再加上在圣武皇帝如此英明神武的君王的领导下,帝国军队肯定是百战百胜、所向披靡。因此,战火也必然是在国外弥漫,不可能波及到帝国本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