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武皇帝不忍心地看着这些身上满是伤痕的将士们,好声安慰:“不要紧,你们还活着,就已经足够了。军舰战沉了,并不代表我们的海军也覆灭了,以后我们会有更强大、更先进、更多的战舰!相信朕!而你们经过战火的洗礼,都已经成为了帝国海军的精英。建造一艘军舰只需要一年,但锻造海军的军魂需要一百年。如今,我们的海军已经开始有了军魂。以后,我们的海军一定会更强大的,四大洋都将是我们帝国海军的纵横舞台。”
海军将领们抹着眼泪,一起坚毅地点点头。
由于海军损失惨重,打了一场不折不扣的惨胜之战,再加上唐仁廉、方耀、杨岐珍等高级将领都阵亡了,因此经过重新整顿后的帝国海军暂时撤消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直接合并为帝国海军。所有参加日本海大战的官兵都晋升一级军衔,同时授予军功勋章并发放奖金,阵亡捐躯的将士也都追晋一级军衔,追授勋章,重金抚恤其家眷军属。丁汝昌上将担任海军总司令,李喜浩上将担任海军副总司令,尹润海上将担任海军总参谋长,宋育仁少将担任海军副总参谋长,刘步蟾中将担任第一舰队司令,叶祖珪中将担任副司令,林泰曾中将担任第二舰队司令,邓世昌中将担任副司令,顾闻博少将担任潜艇部队司令,众人基本都官升一级。当然,帝国军法公正严明,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在海战中驾驶军舰临阵脱逃的济远号巡洋舰舰长方伯谦少将经过帝国海军最高军事法庭的审判后,判处死刑,并在八月十日执行枪决;驾驶广甲号巡洋舰逃跑的舰长吴敬荣不授予烈士称号。但念在方伯谦、吴敬荣等人也曾浴血奋战过,因此他们的家属也享受抚恤待遇。另外还有一百多名经检查后确认在战斗中存在玩忽职守、严重失职、贪生怕死、畏战逃避、军纪废弛等恶劣情况的官兵也都遭到相应的处罚。
还有一件事值得一提,那就是由于帝国海军已经彻底掌控了远东海域的制海权,因此日本海从此改名为“中国北海”。黄海和东海合并为“中国东海”。中国北海、中国东海、中国南海,为帝国的本土三大领海,是中国无可置疑的海疆国土。
帝国总参谋部经过认真研究后,得出了海军为什么打得这么惨的原因:
首先,日俄联军实力确实比较强大,这是不争的事实;其次,海军在一定程度上低估了日军,犯了轻敌的错误,日军比想象中的要聪明,主力舰队没有自投罗网,而是反客为主地调虎离山,同时绕道丰后水道和下关海峡,猛烈攻杀帝国军的登陆舰队和运输舰队,致使帝国陆海军损失重大;第三、帝国军高级将领基本都是原先投诚的清政府海军,在进行现代化海战上经验不足,毕竟日本海(中国北海)的这场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场以蒸汽军舰为主力的现代化大海战,涉及到很多现代化的作战理念和战术思维;第四、日俄两军也在这场战略决战中无路可退,因此抵抗也十分顽强,这也是帝国海军损失很惨重的原因之一;第五、帝国军海军将士作战奋不顾身、视死如归,军舰严重受损的情况下,海军将士们基本都选择驾驶战舰撞击敌舰,与敌同归于尽,虽然这种战术也取得了很大的战果,但同时自然也让自身损失更加严重;第六、帝国军在联络通讯、协同作战、互相配合等方面也欠磨合,如果振武号和建武号提前一个小时参战,那情况肯定会大大好转。但振武号和建武号对海战激烈程度估计不足,第一舰队和第二舰队也没有重视这一点,这自然使得在一定程度上贻误了战机。
但是说到底,这些失误也不是不可原谅的,毕竟没有绝对完美的胜利。帝国海军虽然损失惨重,但确实全歼了日本海军和俄罗斯远东海军,取得了空前的重大胜利,同时也用实战给帝国海军军官们进行了彻底的洗礼,培育了帝国海军第一代精英骨干,这才是最宝贵的。
世界各大国也纷纷极度重视这场海战,毕竟在沙盘上一万次的推演和演习,都没有实战更加能最直接地检验海战的效果。这场大海战,不但决定了远东海域归属中国,也是铁甲舰、无畏级战列舰的第一次实战。铁甲舰和无畏舰的强大威力,在实战中得到了全面的证明。当然了,无畏舰的威力更胜一筹,已经取代铁甲舰成为新的海上霸主。英、法、美、德、意等海军大国自此纷纷展开对无畏级战列舰的研究和建造,各大国随之展开的造舰竞争日益升温,关于海战和海军主力军舰的很多战争理论也都得到了革新和发展。用木头包铁皮做出的铁甲舰和装甲舰都已经落伍了,纯钢铁制造的无畏舰才是新一代的海上霸主。
另外,帝国新投入实战的秘密武器:潜艇,也引起了嗅觉灵敏的列强们的注意。当然,帝国并没有对外宣布潜艇的任何资料。不过身为帝国最坚定的盟友,德国当然知道了更多的内情。德国军方立刻对潜艇另眼相看、情有独钟,随即秘密联合帝国,希望展开两国在潜艇上的合作,换句话说,就是希望得到帝国第一代潜艇的研制资料和设计图纸。帝国政府自然不会太小气,当然也不会太大方,合作肯定合作,但帝国也有自己所急需的东西,那就是新式的水面战舰。在两国皇帝和军方高层的秘密联络下,帝国愿意让德国分享潜艇的研制资料,而德国必须帮助帝国建造下一批水面战舰,毕竟帝国海军的水面战舰都已经打光了。
急于得到潜艇技术的德国自然和帝国一拍即合,帝国提供世界上第一代真正用于作战的战斗潜艇“潜龙”型号的全部研制技术和设计图纸给德国,而德国则必须在三年内帮助帝国建造一批新式的水面战舰,毕竟帝国此时的造舰能力还不是很强大,需要德国的大力帮助。
帝国和德国的这次秘密合作,其实主要内容也差不多就涵盖了帝国的下一批造舰计划。当然,铁甲舰和装甲舰至此都已经退出海战舞台,帝国不会再建造了。就是定远号和镇远号,从此也不再是帝国海军的主力舰了,全舰身都用钢铁建造的战列舰和巡洋舰才是此时海战的主角。按照帝国海军宏伟的规划蓝图,帝国在三年内要在德国的帮助下建造4艘新式的重型巡洋舰和8艘新式的轻型巡洋舰,每艘重型巡洋舰的标准排水量预计达12000吨,每艘轻型巡洋舰的标准排水量预计达8000吨。届时,拥有了4艘战列舰、4艘重型巡洋舰、8艘轻型巡洋舰的帝国海军将会真正跻身世界一流海军强国行列。另外,帝国还积极和德国进行合作,共同研制一种集合了战列舰和巡洋舰综合优点的新式军舰:战列巡洋舰。如果这项研制成功,帝国预计要再建造2艘两万五千吨级的战列巡洋舰。当然,海军的发展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既不能操之过急、急于求成,也不能揠苗助长、一蹴而就。
帝国的一部分高层还试图建造后世的驱逐舰和护卫舰,但经过研究发现,驱逐舰此时就相当于更小一点的轻型巡洋舰。而后世的驱逐舰主要是用导弹作为武器,此时导弹还没有问世,驱逐舰的作用并不很强大,但也可以弥补海军在轻型作战舰艇方面的空白。因为实战已经证明了,北洋舰队以前大规模装备的炮舰炮艇基本在实战中没有什么用,只能成为靶子,用装甲厚、速度快、火力猛的驱逐舰来取代炮舰炮艇,也是历史的必然性。而护卫舰则完完全全没有必要研制和建造,因为护卫舰的主要功能是防空和反潜,此时飞机和潜艇都还没有大规模运用到战争里,自然也没有必要建造护卫舰。
帝国在研制驱逐舰的同时,也大力建造损失殆尽的辅助舰艇。比如运输舰艇、运兵舰艇、布雷舰艇、扫雷舰艇、打捞舰艇、补给船、医疗船、维修船、侦察船、训练船、巡逻艇、挖泥船、拖轮等等。这些辅助舰艇吸取以前的教训,都安装自卫武器。而通讯船基本没有必要建造了,因为无线电正在帝国海军内大力普及。潜艇则是帝国海军的重点发展项目,潜艇的威力已经在实战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证明,帝国要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潜艇大国。鱼雷艇也是帝国海军研制的重点,鱼雷威力的日新月异,使得速度很快的鱼雷艇在实战中也具有很强的攻击力。炮舰炮艇基本都淘汰了,但优点也可以和鱼雷艇集合起来,成为新式的鱼雷炮艇。
海战尘埃落定后,陆战也随之拉开了序幕。获悉海军全军覆没后,暴怒的尼古拉二世命令俄罗斯帝国的远东陆军,全面入侵中国本土;与此同时,帝国军和日军在日本本土的作战也如火如荼。对于帝国来说,最险恶的还是帝国即将陷入三线作战。因为美国方面眼看帝国和日俄两国纠缠在一起,都认为这是收复夏威夷群岛的大好机会,此时最缺少的,就是一个挑起战争的借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