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节 晚清牛顿(2)(1 / 2)

刘斌顿时张口结舌,彻底被驳斥得哑口无言了。华蘅芳的这番反驳之语,确实是引经据典、词锋如刀,简直是无懈可击。尤其是“禽兽尚有感恩之心,老夫岂能做一个禽兽不如的叛君乱臣?”这句话,让丁士彬听得面红耳赤、一头热汗。而钱森长强则听不下去了:“华先生,我等对您可谓敬佩有加,汉王亲自拜访更加是诚意可鉴,但是你却说我们是太平天国那样的反叛之人,这不是骂汉王是反贼吗?简直是太过分了!”

华蘅芳冷冷道:“要杀要剐,悉听尊便!老夫一向有话就说,大清自从入关以来,迄今已经有二百四十六年基业,恐怕,这还不是你们能撼得动的!你们反清,简直是蜻蜓撼铁树!况且,尔等又有何德何能,竟敢妄欲窃取华夏神器?挽救中华于危难,如此之泰山重任,岂是你们这班黄口小儿能承担的!大言不惭!”

刘斌脸色一阵青一阵白,钱森长强恼火不已,但又不敢和华蘅芳对骂。萧浩然仍然一言不发,他不动声色地扫视了一下华蘅芳面前的桌子,上面散乱地摊放着一些化学图纸:“华先生正在研究化学元素表?不过,似乎这张元素周期表不太对啊!”

华蘅芳冷笑道:“此图乃俄国著名格致学者门捷列夫集前人成果而所作,呕心沥血数十年方成,早已是格致学之真谛基石,你懂什么!”(清末时期,中国人把西方的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笼统地称为“格致”。)

萧浩然微微一笑:“尽信书不如无书。科学进步之力,就在于后人敢于推翻前人之学说。墨守成规、拘泥不变者,自然不会有所新发现。华先生,我说的没错吧?”

华蘅芳有点感兴趣地看着萧浩然:“看不出,贵军还有如此之人才。不知阁下贵讳?”

“萧浩然,大汉军总参谋长。”

“好,老夫愿洗耳恭听萧总参谋长的见解。既是同道中人,老夫还是愿意互相交流的。”

萧浩然微笑着:“敢问华先生,世界由何组成?是中国的金木水火土五行,还是西方的水火土风四元素?”

华蘅芳冷笑:“万事万物,皆由化学元素组成。

萧浩然继续微笑:“那么,敢问先生,雷光火电这四者由何化学元素组成?冷热温度又是由何化学元素组成?”

华蘅芳顿时哑然:“这…”

萧浩然道:“华先生,早在两千多年前庄子所撰写的《南华经》中就曾说过‘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句话放在数学上确实是正确的,但是在现实中则是错误的。因为数字可以无限分割,但物质却是不可无限分割的,世界万物,皆由几种最基层的、不可分割的微粒组成,而这几种微粒,分别叫做‘原子’、‘离子’、‘分子’、‘电子’、‘中子’、‘质子’。至于它们之间的互相关系,以及如何组成了宏观世界的方式,先生有兴趣知道吗?”

旁边的刘斌和钱森长强互相会心一笑,他们知道萧浩然的办法了,就是投其所好,用科学的魅力来拉拢这个晚清的中国科研巨匠。萧浩然说的东西,是后世高中物理化学的基本知识,虽然不一定全对,但在晚清时期也足够独领风骚了(比如,中子和质子仍然可以继续分割为夸克,但这些更高深的高能物理学知识此时没有必要说出来了)。果然,华蘅芳显得十分惊讶和好奇,立刻追问道:“还请萧参谋长赐教。”旁边的华世芳也顿时被引起了好奇心。

萧浩然走到桌子前:“华先生,请。”他取过一张白纸,用笔边画边讲解道,“世界万物的本质,是由原子和分子这两种微粒组成。其数量之大,难以想像。一滴水所包含的原子和分子数量也高达百万亿兆之多。分子是多个原子组成,而原子,则是由质子、中子、电子这三者组成。原子的主要部分是原子核,原子核就是质子和中子,电子则围绕原子核犹如月亮围绕地球而转一样。质子和中子不同之处在于,质子带有正电,电子则带有负电,一般来说,原子的质子和电子的数量是相等的,所以正电和负电相互中和,原子本身就不带电了。而离子,则是失去或增加电子的原子。阴离子和阳离子互相通过电子而结合,就形成分子。而化学元素之间的区别,在于原子核里的质子数量。”萧浩然取过华蘅芳面前的元素周期表,指点着讲解道,“比如第一个氢元素,它的原子核里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并且它带着一个电子;而第二个的氦元素,它的原子核里有两个质子,同时还有两个中子,另外还带着两个电子。当然了,每个元素原子核里的中子数目是不确定的,但只要质子数相同,它们就属于同一种化学元素。同样数目的质子但不同数目的中子,所构成的不同中子数的元素,互相称为‘同位素’,以此类推。比方说我们身边的空气里,主要包括两种气体,分别是氧气和氮气,氧元素属于八号元素,它的原子核里有八个质子、七个中子;而氮元素则属于七号元素,它的原子核里有七个质子、七个中子。另外,元素的性质也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现出周期性变化,这种变化规律就叫做元素周期律。因此,华先生,我们可以通过质子数量和这种元素周期规律,推断出还有很多肯定存在但还没有被发现的元素。你看,这张元素周期表的这里…这里…还有这里,都需要修改的…这些地方都必须要留有空格,等待这种新元素被发现后再填补进去…”

刘斌和钱森长强张口结舌地看着洋洋洒洒的萧浩然:你这家伙,忘了他们是清朝人啊?一下子说了这么多现代化的东西,他们能短期内接受吗?你以为你在21世纪的学校里上高中化学课啊!两人都紧张不安地望向华蘅芳和华世芳,而那两人脸上的表情简直是风云变幻,一开始是不以为然的冷淡表情,但后来便是聚精会神地认真聆听,最后直接目射精光,都是一副茅塞顿开、醍醐灌顶般的茅塞顿开神情。尤其是华蘅芳,简直是激动得浑身都在打哆嗦,嘴里还控制不住地念念有词,两眼炯炯有神,犹如发现了一大堆金子般。萧浩然说的东西虽然是超时代的,但华蘅芳两人也不是等闲之辈,这些化学东西他们也造诣极深。

萧浩然继续道:“华先生,我们可以根据化学元素规律来发现很多东西及证明很多东西。比如我们司空见惯的水,它的本质是什么呢?其实水就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一个水分子包括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而氧元素组成的最常见的东西就是氧气,氢元素组成的最常见的东西就是氢气,这两者按照比例后混合燃烧,就会产生水。如果用英文字母o来表示氧元素,用子母h来表示氢元素,那么氧气就是o2,氢气就是h2,这两者的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2h2o2=2h2o。在这个过程中,物质总量是不变的,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所以是两份氢气和一份氧气进行燃烧,最终产生了两份水。想必华先生也做过这种化学实验吧?”

“妙!妙啊!太妙了!”华蘅芳激动得几乎不能自已,两只手端着被萧浩然画得乱七八糟的那张纸,两手颤抖得纸都在哗啦啦抖动,“真是太妙了!世界之真谛,尽在这张纸上了!原来如此,原来如此…我明白了!我终于明白了!以前那么多困扰我的问题,通过这种理论全部迎刃而解,得到了最完美的解答!太妙了!这真是格致学上的最新突破…”

萧浩然微笑着。

华蘅芳勉强从狂热的学术思考中冷静下来,用一种近乎膜拜的眼神看着萧浩然:“萧参谋长,请赎老朽眼拙,有眼不识泰山。阁下在格致学上的造诣,简直是炉火纯青、登峰造极!不知萧参谋长师从何处?”

萧浩然脸皮红也不红地大言不惭道:“没什么!这只是我平素思考研究之成果,献丑了。”

华蘅芳庄肃地拱手向刘斌:“汉王,老朽一开始倚老卖老、出言不逊,特向你赔罪!大汉之中,真是藏龙卧虎、人才济济呀!老朽心服口服!这位萧参谋长,在格致学说上的造诣可谓是百倍胜于老朽,老朽万万不敢班门弄斧。另外,老朽毕竟是大清之臣,不能侍奉大汉,还请汉王恕罪。”

刘斌埋怨地看了一眼萧浩然:都是你胡乱卖弄,吓得这个老头子更加不敢归顺我们了。

萧浩然的语气非常诚恳地道:“华先生,您是中国当今首屈一指的数学巨匠、科学大师,相信您也注意到了一个情况,那就是,西方的科学、数学、格致学都在飞速发展中,各领域的科学大师可谓是层出不穷,简直是江山代有才人出,但为什么我们中国却人才凋零、万马齐喑,并且在各领域学说上几乎毫无建树呢?您穷尽半生,翻译大量的西方学说,一直在竭尽全力把西方科学引进中国,但这种亦步亦趋的方式又怎么能改变我们中国科研事业远远落后的大局呢?如果老是去学习别人,那中华又如何崛起呢?没有我们本国的大科学家、大数学家,中国的科学事业又谈何兴起?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中国没有产生优秀人才的土壤啊!根本原因,就是满清政府落后封闭的社会制度。满清政府为了维护他们满人的统治,因此采取了愚民政策,闭关锁国、闭目塞听,并且夜郎自大、坐井观天,结果让全国犹如一潭死水般死气沉沉。这样长久以往,中华必然远远落后于世界民族之林!落后就要挨打呀!我们大汉现在举事,就是为了要彻底改变这一切!粉碎满清政府封闭落后的社会制度,建立一个开放的、积极向上、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新中国。您效忠的满清王朝,几乎窒息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生机,让整个民族丧失了活力。那是一个愚昧的、反动的、不得人心的的朝廷。我们让您投效大汉,不仅仅是为了效力大汉,更加是为了解放整个中华民族呀!我们希望您能为我们中华民族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民族大义和国家利益,远远高于个人荣辱呀!您不能计较个人的清誉,而去愚忠于一个卖国求荣的腐败朝廷呀!”

萧浩然这番推心置腹的话语,无疑让华蘅芳原本冥顽不灵的脑子有了不少波动,但他仍然沉默不语。

萧浩然接着道:“华先生,我们中国人其实并不比外国人差。西方的毕达哥拉斯定理其实我们中国人早就发现了,也就是勾股定理;西方的二项式定理,其实我们中国人也早就发现了,就是贾宪三角和杨辉三角。空气主要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实我们南北朝时的炼丹家马和在那时就已经发现了,他认为氧气是阴气,氮气是阳气。我们中国古代也出现过祖冲之、张衡、贾宪、杨辉、郭守敬、朱世杰等很多大数学家,也出现很多了不起的格致学家、天文学家等大师伟人。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这是我们中国的四大发明,也都是我们中国古人伟大的智慧结晶,我们中国在以前是远远超过西方国家的,我们的科学成就那时候也是西方望尘莫及的。但是为什么现在却落后了呢?就是因为满清朝廷闭目塞听、封建锁国,残暴地使用‘文字狱’来打压国内的知识分子,还用八股文来束缚国内的学术思想,使得全中国的学术界暗无天日、暮气沉沉。满人的朝廷,已经无法带领着中国走向强盛。不推翻它,中国和中华民族将继续在窒息中走向灭亡。华先生,我说的对吗?”

华蘅芳明显被说动了,因为他本人从小就极其厌恶八股文和四书五经,对数学和自然科学极其感兴趣,他这些年投身洋务派,也算看够了清廷的腐朽和黑暗。沉默了一下,华蘅芳深深叹口气:“萧参谋长,老朽不得不承认,你说得对啊,只是,老朽毕竟是大清之臣呀…”

萧浩然露出一个狡黠的笑容:“华先生,如果您执意要走,难道就不想继续从我们这里得知更多的科学奥妙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