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节 晚清牛顿(1)(1 / 2)

钱森长强看到自己终于得到了一个表现的机会,立刻装模作样地咳嗽了一下:“回汉王,这个火器的发展历史嘛,说起来那可真是小孩没娘,说来话长了。众所周知,我们中国是火药的故乡,那我们中国也是火器的发源地。最早的火器是我们宋朝时发明的突火枪,和宋朝战事连连的金朝也发明了飞火枪。南宋和元朝时,这种原始的火器得到了加强和发展,演变成了早期的火炮。当时的火枪火炮并没有什么统一的界限,基本都被称为‘铳’,大口径的火器就叫火铳、火炮、铳炮,小口径的火器就叫手铳、手炮、手枪、火枪。元明时期,中国独立发展出了青铜铳炮,西方在得到了我们的火药后也发展同样的火器,不同的是,西方发展的是铁制铳炮。由于一开始的青铜技术超过炼铁技术,因此西方的铁制火炮也落后于我们的青铜铳炮。但后来随着冶铁技术的不断进步,西方的铁炮也就慢慢地超过了我们的青铜炮。明末和清朝初期时,西方的铁炮淘汰了我们中国本土的青铜炮,并且还不断出口到中国,毕竟明末的中国战乱不断。第一个倒卖火炮给我们的,是葡萄牙人,当时明朝称呼葡萄牙为‘佛郎机’,因此葡萄牙的火炮也叫佛郎机大炮或红夷大炮(红衣大炮)。宁远大战中,清太宗皇太极的老爹清太祖努尔哈赤就是被明军统帅袁崇焕从葡萄牙进口的西洋红衣大炮给炸成重伤的。明朝时,我们中国的工匠还设计和制造出了各种衍生版的初级火器。这是火炮的初期发展,与此同时,火枪也在西方发展了起来,十五世纪中后期,欧洲人发明了第二代的火绳枪,并随着红衣大炮一起传入中国。进入清朝后,中国传统的青铜铳炮就算彻底寿终正寝了,火绳枪被清人称为‘鸟铳’。但此时,‘铳’的概念已经被‘枪’和‘炮’给取代了。第一代的火枪就是我们中国古代的铳,被称为火门枪;第二代火枪则是欧洲人发明的火绳枪,火绳枪在雨天里不能使用,但后来改进出了转轮发火绳枪,可以抵御风雨;第三代火枪则是由西班牙人和法国人发明的更加先进的燧发枪,标志着热兵器真正开始淘汰了冷兵器。第四代火枪直接就发生了质的变化,也就是真正的现代步枪了,其中最经典的代表就是德国人在1865年发明的毛瑟步枪。晚清著名的汉阳兵工厂就是仿制德国这种步枪,也叫老套筒或汉阳造。”

刘斌感到拨云见日:“这么说,现在这个时代最先进的火枪是第四代火枪了。那清军现在装备的是第几代?”

钱森长强不屑一顾地道:“清军精锐基本装备着第三代燧发枪,地方杂牌军绿营兵还装备着第二代火绳枪,但都是西方淘汰的垃圾货。德国人、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俄国人、日本人,都正在竭尽全力地给本国部队装备第四代火枪。极度落后的火绳枪在清军手里一直使用到了清朝灭亡。另外,世界上的第一种自动步枪也已经在七年前被美国人发明了出来。”

刘斌感叹不已:“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中国既然是火药的故乡,更加要知耻后勇、奋发图强呀!对了,后膛枪和前膛枪又有什么历史渊源的?”

钱森长强道:“曾昭吉他们研制的后膛枪,其实非常具有意义。连长、萧参谋长,你们看过《投名状》吧?上面的太平军和清军使用的火枪都是从枪口装填子弹的,那就是前膛枪。另外,上面太平军的火炮也是从炮口装填炮弹的,那就是前膛炮。枪炮按照装弹方式可以分为前膛枪炮和后膛枪炮,前膛枪炮是落后的火器,后膛枪炮的实战威力大大地超过前膛枪炮。清军的精锐部队装备着从西方购买的后膛炮,二流部队装备的仍然是前膛炮。自从普鲁士人在十九世纪上半叶发明了后膛击针枪后,后膛枪才算真正发明出来。普鲁士军队在1840年开始装备了后膛枪。后来,西方各国竞相效仿。在这一点上,德国人走在了最前面。在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侵华英军使用的仍然是前膛装药的燧发枪。雅克萨战役中,俄军使用的也是前膛装药的火绳枪,这两者虽然属于不同代的火器,实际上威力都差不多。因此后膛枪的问世才真正是一种火器的革命。”

刘斌连连点头。

钱森长强接着道:“火器除了分为前膛枪和后膛枪外,还可以分为线膛枪和滑膛枪。早期的火门枪都是滑膛枪,射击精度和射程都大大逊于线膛枪。线膛枪就是来复枪,也是德国人发明的,17世纪初,丹麦军队首先装备了线膛枪。有了膛线,火枪才算是真正有了灵魂。”

刘斌总结道:“火枪的发展确实是日新月异呀!只可惜,我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这么说来,目前最先进的火枪就是拥有了膛线的后膛装弹的线膛枪了。我们的兵工厂以后要把研究重点放在这方面。另外,火炮的研制也要跟上。现代步枪和大炮我们要学习德国人的成就,自动步枪我们要学习美国人。”

钱森长强补充道:“步枪还分为连发、单发。《投名状》中太平军洋枪队开一枪就要装一发子弹,那就是单发枪,连发步枪此时已经发明出来了,清军就和西方购买了很多连发枪,也就是安有弹仓和弹匣的步枪,可以装填七发或五发子弹,实战中就能连续射击,不需要打一枪装一发子弹。这也是火枪发展史上的一大变革。”

刘斌点头:“了解了。后膛枪、线膛枪、连发枪,三者结合在一起,才是最优秀的步枪。”

钱森长强又补充道:“别忘了还有子弹、炮弹、火药。火枪和火炮可离不开这三种东西。”

刘斌望向他:“哦?那现在的子弹、炮弹、火药又是什么情况了?”

钱森长强道:“一开始的火炮和火枪,射出去的都是实心炮弹或碎石以及圆球形的弹丸,一般都是玻璃球一样的铅弹。德国人后来发明出了金属壳定装式子弹,也就是我们现代子弹的雏形,杀伤力、射击精度、射程都远远超过铅弹。至于炮弹,也是在近代发生了巨大变革。鸦片战争中,英军军舰的舰炮所轰射出的也是实心炮弹,靠重量和冲击力杀伤敌方目标,但后来西方则发明出了落地开花弹,外号‘葡萄弹’,实际上就是榴散弹了,也是早期的榴弹,落地后会发生剧烈的爆炸,靠冲击波和炮弹碎片杀伤敌方目标,威力自然大大超过了实心弹。见识到这种开花弹的威力后,满清权贵才真正被西方打得心惊胆战,才放下所谓‘天朝上国’的臭架子去学习西方。”

刘斌再次深以为然地点头:“没错!我们以后的子弹不能是传统的铅弹,而是应该全面革新为现代子弹,我们的炮弹也必须是开花弹。火药又是什么情况?”

钱森长强回答道:“我们中国发明的火药其实是黑火药,这个四川机器局生产的火药就是黑火药,威力并不大。西方现在已经有更上一层楼的炸药了,就是诺贝尔炸药,他在1872年就发明了出来,距今已经近二十年。我们现在还生产着火药,怎么打得过西方的炸药嘛。”

刘斌目光如炬地望向他:“那你能制造出炸药么?”

钱森长强豪气冲天地道:“当然没问题!诺贝尔发明的主要是黄色炸药,也就是大名鼎鼎的tnt,它的主要成分是三硝基甲苯、硝化甘油、硝化纤维和硅土混合物,这几种物质的生产方式和合成方式我都了然于胸,只要给我原材料、生产设施、资金,我就能制造出来!”

刘斌喜道:“好!”

钱森长强又道:“连长,别忘了还有无烟火药。这也是火器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样东西。《投名状》中太平军发射火器的时候飘起了一阵青烟,那是因为他们的火器使用的还是黑火药。而无烟火药燃烧后没有残渣并且不发生烟雾,这样便能增加子弹的射程并提高弹道平直性及射击精度。著名的马克沁重机枪就是因为使用了无烟火药才拥有了实战价值。无烟火药在1884年的时候由法国人发明了出来,生产原理也难不倒我,就是把硝化纤维溶解在乙醚和乙醇里,再加入适量的稳定剂就制成了。只是不知道这里的四川机器局有没有生产无烟火药的设施。”

刘斌饶有兴趣地转过身:“丁先生!”

丁士彬连忙跑过来:“汉王有何吩咐?”

刘斌问道:“丁先生,我们机器局有没有能力生产西洋炸药和无烟火药?”

丁士彬面露难色:“不瞒汉王,本局进口了大量西洋机器,确实有这个设施,但只能生产黑火药,而无法生产西洋黄色炸药,因为一直缺少一样至关重要的东西。”

“什么东西?”

“镪水。”

刘斌皱眉道:“镪水?”

钱森长强道:“就是浓硝酸。这是制造炸药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样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