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节 黑云压城(1)(2 / 2)

“李中堂早啊!看李中堂的样子,气色可真是好呀!”

“不敢当!不敢当!王爷早!王爷也是风采依然哪!”

互道早安的一人身穿深蓝色朝服,胸前背后都绣着一条盘旋成一团的五爪正龙,自然是此时备受慈禧重用的军机处领班大臣和硕礼亲王世铎;而另外这位六旬一品的“李中堂”,毫无疑问是此时大清帝国为数不多的几大汉族中流砥柱之一的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文华殿大学士李鸿章。此时的湘军统帅曾国藩以及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这四大晚清中兴名臣都已先后离世(四人都是湘军重要首脑),继承曾国藩衣钵的李鸿章和此时的湖广总督张之洞便成了维护清廷统治的两大汉族肱骨脊柱。而李鸿章的声望则更在张之洞之上,此时全国主要的汉族武装湘军(曾国藩所创)、淮军(李鸿章所创,湘军分支)、楚军(左宗棠所创,湘军分支)俱被李鸿章所统帅。日本明治九元老之一、日本第一任首相伊藤博文更赞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和西方列强一较长短的豪雄”,西方各国也赞其为“中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

能够获得如此殊荣,李鸿章自然不是等闲之辈。剿灭太平天国、创建淮军、主持洋务运动、出使东西方外务、建设清帝国海军舰队…都是他的赫赫战绩,原本已经风雨飘摇的清帝国也在他的苦心经营下继续屹立不倒。眼下,李鸿章又被派往满洲,加强东北防务,擀旋于日俄两国以维护清廷对朝鲜半岛的控制,同时又呕心沥血修建山海关铁路,以便日俄两国入侵朝鲜后能迅速驰援李氏王朝并抵御两国得寸进尺觊觎满洲和中原本土。一件接一件的内忧外患,犹如一座又一座泰山,沉重的压力几乎要让这位清廷重臣压弯了腰。日俄虎狼在朝鲜半岛和满洲境外图谋不轨,大清偏偏内乱又起。

简单的寒暄后,世铎亲王直奔主题地问起了此时最揪心的问题:“川省绿营兵当真全军覆没了么?”

李鸿章沉默地点点头:“刘秉璋也被贼军俘虏了,现在还生死不明哪!贼军目前已经割据大半个川省了!”他语气中唏嘘不已,因为自己的儿子李经方娶的就是刘秉璋的女儿,李家和刘家是连襟关系。如今,儿子的老丈人落入反贼之手,这怎么不让李鸿章心急如焚。

世铎叹息道:“三万大军哪,居然全军覆没!可见贼势之悍哪!四川可谓是天高皇帝远,京师鞭长莫及,必须要迅速将这股汉匪反贼斩草除根,不然,贼寇在四川日益坐大,早晚酝酿成长毛匪那样的声势。届时,后果真是不敢设想哪!”

李鸿章面露悲凉之色:“俄日两国目前在朝鲜蠢蠢欲动,如果内乱不迅速剪除,外地内寇一起作乱,我大清又要迎来一场浩劫了!唉!”李鸿章说着,忍不住轻轻一掌拍在桌子上。

这时,一名太监急匆匆走来:“启禀王爷、启禀中堂大人,太后有请。”

世铎和李鸿章连忙整理身上的朝服:“好!快带我们去!”

慈禧太后这时候已经用过早膳,光绪皇帝、隆裕皇后、瑾贵妃、珍贵妃也都前来请安过了。在这之后,慈禧便静下心审阅奏折,看奏折的地方是在储秀宫东间的静室里。慈禧的文化水平并不高,但她善于学习、勤于学习,再加上记忆力很好,因此能够看得懂奏折上的文言文,而且能很快地抓住奏折所论述的主旨。崔玉贵在门外静候,一旦批完了奏折,他立刻以最快的速度将奏折送到军机处由军机大臣按照慈禧的意思去处理。每天从全国各地快马加鞭送来的奏折很多,但也很容易分类。各省各地、各巡抚各总督呈上来的奏折事先已经被整理得井井有条。但是今天,慈禧敏锐地看到,没有来自四川总督府的奏折。

这肯定不符合逻辑。四川省出现了反贼,这是一件很大的事情,不管是成功镇压了还是失败了,四川总督刘秉璋肯定都是要报告战事进展的,但居然没有任何消息传来。想到这,慈禧心里有点不安起来。

很快,急匆匆走过来的和硕礼亲王世铎和李鸿章便解答了慈禧心里的疑惑。

听完世铎和李鸿章的急报后,慈禧怫然变色:“岂有此理!刘秉璋…无能!”慈禧平素很注意个人形象和养气内涵的,但今天,她真的动怒了。堂堂一省总督,居然镇压不了一群反贼,自己还被反贼俘虏了,不是饭桶是什么?

李鸿章慌忙跪下来:“太后息怒哪!反贼举事之初,刘仲良立刻调集成都全部兵力进行镇压,并亲自筹备兵器粮草等事务,还把三个儿子都送到了兵营。川省绿营兵可谓倾巢出动,但反贼明显准备充分,大破绿营兵并兵临成都城下。反贼为了攻城,把刘仲良的三个儿子绑在阵前以此要挟,刘仲良不屈强暴、坚持气节,誓死不开城门。反贼畏其铮铮铁骨,因而不敢戕害。太后哪,刘仲良确实竭尽所能了。川省绿营兵也无不浴血奋战,四川提督钱玉兴也战死于阵。另外,根据溃逃至湖北的绿营兵士卒报告,这批反贼还拥有一批火力强大的火器,极有可能是购自西洋某国。由此可见,反贼是得到了西洋某国在背后的支持的。川省绿营兵装备低劣,失败也在所难免。太后明鉴,刘仲良确实无愧于朝廷之厚恩哪。”(刘秉璋字仲良)

对于李鸿章,慈禧还是非常信任和器重的,既然他都为刘秉璋求情了,那自己也没有必要继续动怒了。慈禧定了定神:“少荃,你先起来吧。你说,有洋鬼子背后支持这股反贼?”

李鸿章站起身后,肯定地道:“回太后,肯定有,但是哪一国还不清楚。据逃离四川的川军绿营兵供述,反贼确有一批火器十分强大的火器。这些反贼,都是乡野村夫,而且深山野林里也不可能有机器局生产火器。由此可断定,定有某国暗中驰援反贼。据老臣推断,目前在西南地区图谋不轨者,唯有英吉利和法兰西。英吉利一贯垂涎藏南三国和西藏,穷尽心思妄图染指藏边;法兰西自上次安南战事结束后,也贼心不死,于云贵、广西两地屡有骚扰。因此,极有可能是这两国暗中伸手,借助反贼来侵染西南边区。”

“这些贪得无厌的洋鬼子!”慈禧再次银牙紧咬,“俄日两国正在东北寻衅不休,英法两国又在西南挑起事端。简直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世铎上前道:“东北乃外患,西南是内忧。欲全力应付外患,则必先解决内忧。否则大清内乱再起,朝廷应付俄日两国及朝鲜危机必然分身乏术。眼下,西南反贼只有英法二国暗中援助,一旦俄日和朝廷交恶,这二国极有可能也会支持川境反贼,以达扰乱大清和胁迫朝廷之效。四国一起和反贼沆瀣一气,朝廷将陷入巨大的被动,朝鲜和西藏等问题也会处处受制于人。届时,四国肯定会威胁朝廷,一日不接受他们的要求,他们就会继续支持川境反贼。此乃洋人惯用之卑劣伎俩。倘若反贼在列强支持下日益坐大,甚至和朝廷分庭抗礼,那将是我大清的噩梦哪!长毛匪之乱也有可能重现!”

李鸿章频频点头:“礼亲王说的对哪!俄日英法乃是肌肤恶疾,川境汉匪则是心腹毒瘤,必须要将其迅速铲除。否则,那就是养虎为患、后患无穷!朝廷如果镇压不及时,全国各地暴民乱民定当竞相效仿继而叛乱蜂起,那时候,悔之晚矣!”

慈禧已经恢复了一个政治铁腕女强人的镇定,听了两人的分析,慈禧深以为然:“你们说的对啊!短短数天,这股反贼便攻占成都和巴蜀大半,确实不容小觑,绝不然任其壮大而掉以轻心。”慈禧看了看窗外,此时已经日上三竿了,“立刻召开朝会,商讨剿匪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