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特湾成了一座巨大的军舰维修厂,十多座船坞都陷入极度的繁忙中,高耸入云的脚手架密如树林,耀眼的电焊弧光此起彼伏、昼夜不息,陆地上运输维修器材和军舰零件的车辆更加是车水马龙、络绎不绝,鏖战之后的帝国太平洋舰队拖着伤痕累累的身躯缓缓地驶回莱特湾进行全面的大修。激烈的战况使得帝国军各个军舰几乎无不带伤,由于设备有限且时间紧迫,只能优先修理受伤严重的主力舰。在事先为了让莱特湾成为太平洋舰队的“野战医院”,李喜浩调动了帝国本土六大军方造船厂的近半造船工人和机械师。
返航的过程中,李喜浩再次反复计算了一下时间,又认真查询了最近太平洋的气象报告。确定最近一周内西太平洋没有海啸或台风等影响军舰航行的恶劣天气后,李喜浩打开一台无线电台,接通了1300海里外的关岛军港。
“时间到了,出发。目标,珊瑚海。”李喜浩言简意赅。
几乎与此同时,新西兰海战爆发了。
7月6日凌晨,绕道澳洲大陆的帝国印度洋舰队对新西兰首府惠灵顿市发动了强大的两栖登陆进攻。由于英军舰队倾巢北上增援美军,因此帝国军舰队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地驶入新西兰南北两岛之间的、惠灵顿沿海的库克海峡。随后的半个小时内,包括六艘主力舰在内的进攻舰队用铺天盖地的舰炮将惠灵顿码头炸成了滔天的火海。紧接着,在舰队炮火的掩护下,登陆舰队内的帝国海军陆战队一个精锐师排山倒海地涌上了岸,猛烈攻击惠灵顿市,守城的两个英军陆战团在措手不及下仓促应战。帝国军海军陆战队以绝对优势的火力和兵力,旋风般地杀入城内,与英军展开激烈的巷战。另一方面,退入新西兰南北两岛中部山林地区内的帝国军陆军驻军也纷纷投入反击。一时间,刚刚易手的新西兰眼看又要改变再次主人了。
峰回路转的战局让此时正航行到半路上的英军舰队毫无准备。很显然,帝国军的行动大大出乎了美英联军的意料。萨克维尔·卡登中将和巴杰尔少将在无线电通讯里展开激烈争论。
“中国人怎么还有一支舰队?这不可能!”巴杰尔少将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我怎么知道!我们也没有想到中国人会在背后捅我们一刀!”卡登中将气急败坏,“你们不是说中国人的印度洋舰队正在珊瑚海和你们大打出手吗?那为什么新西兰现在却遭到进攻?”
“我们被蒙蔽了!”巴杰尔少将迅速反应过来,“中国人在战术上欺骗了我们!他们的印度洋舰队并未在珊瑚海参战,而是绕过澳洲大陆,出现在了你们的背后!这说明我们一开始对中国人的战略判断出现了严重的失误!他们并不想在珊瑚海和我们决战,而是继续进行着海上机动作战,慢慢地耗死我们!将军阁下,您的舰队现在不能返航,如果你们返航,那正中中国人的下怀!他们巴不得你们这样疲于奔命、东奔西跑。将军阁下,您现在应该继续北上,让您的舰队和我们的舰队汇合,然后我们一起歼灭掉中国人的太平洋舰队,最后再收拾孤掌难鸣的中国印度洋舰队也不晚。”
“那我们在新西兰的部队和侨民怎么办?”卡登中将急如星火,“如果我们现在不返航,新西兰就要第二次沦陷了!此时英国国内正在为新西兰的光复而欢庆,结果还没几天又被中国人夺取。这相当于狠狠打了英国政府一个耳光!”
“将军阁下,我相信在我们取得最终胜利后,贵国政府和贵国国王陛下会理解您的。”
“协助你们继续作战是为了贵国在太平洋的利益,而返航增援新西兰是为了英国的利益,我们不能让大英帝国的领土和大英帝国的人民落入中国人的手里。对不起,我毕竟是英国的将军,不是美国的将军,我的舰队也是大英帝国的舰队。希望你们理解和尊重我们的选择。”卡登中将说完,命令关闭无线电台,同时下令舰队全速返航,回援新西兰。
“fuck!”一千多海里外,巴杰尔少将恨恨地一拳砸在无线电台上。
印度洋舰队临时旗舰乌江号战列舰上,尹润海也在进行着和李喜浩同样的事情:反复的计算。通过航海图、军舰时速、气象资料等综合因素来计算和推测出英军舰队的位置和航线。
也许这样的做法有点纸上谈兵的味道,但在种种现实条件和及时情报的辅佐下,却是非常有效的。战争,也是一门精确的科学。而数学则是所有科学的基础,那么数学的一条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也适用于海军作战。海洋很大,但军舰为了最快地抵达目标,肯定会走直线,而不会在海面上绕曲线或圈线。对于此时的英军舰队来说,增援新西兰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再加上英军舰队携带的燃料补给并不充裕,因此尹润海判定,正在返航的英军舰队肯定不会走s形航道或c形航道,他们只会沿着直线快马加鞭地赶回来。
如此一来,再通过之前获得的种种情报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计算,英军舰队的航线和位置度已经浮现在尹润海面前的航海图上。
“程副司令的舰队现在哪里?”尹润海不放心地追问了一句。副司令程璧光此时率领的分舰队是这场海战的获胜保障之一,必须要和主舰队进行精密的配合和协同。两支舰队之间不能有任何时间或位置的误差,而整个印度洋舰队和太平洋舰队之间也不能有任何方面的误差,这也就是李喜浩在开战前反复强调的“把握时间”的重要性此时在实战中的体现。
“请总司令放心,程副司令率领的分舰队此时已经抵达预定位置,方位新西兰南岛南部的斯奈尔斯群岛附近海域,具体坐标是东经168度40分,南纬48度20分,距离我们640海里。”参谋长宋育仁回答道,“分舰队已经蓄势待发,随时可以参战。不管英军是从库克海峡的东部进攻我们还是从西部进攻我们,程副司令的舰队都会保证在30个小时内迅速赶到。如果水上飞机能提前发现英军舰队的踪影,那么程副司令的舰队也能提前赶来。”
“派遣舰队所有的水上飞机进行侦察,随时密切监视英军舰队的动向!”尹润海道,“再命令潜艇部队也前往北岛以北海域进行搜索,一旦发现敌情,立刻报告!”
“是!”宋育仁凛然立正。
帝国太平洋舰队和美国海军的第二场珊瑚海大战与帝国印度洋舰队和英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库克海峡激战几乎在同一时间爆发,前后相差不到3个小时。获悉印度洋舰队顺利按照计划迫使英国舰队回援新西兰后,李喜浩长长松了一口气:“谢天谢地!”
排除人为的战术谋略,在这个协同密切的计划里,数学规律起到了不可动摇的作用。
7月5日凌晨,李喜浩命令停泊在莱特湾内的太平洋舰队再度出击,而且仍然是通过托雷斯海峡,进攻珊瑚海西北部海域内的美军舰队。
几名高级将领都提出了质疑的意见。刘步蟾道:“总司令,目前我军和美军拼得基本是两败俱伤,所幸我们背靠本土南洋地区作战,军舰可以得到修理,而美军则是万里迢迢而来,他们的受损舰队是得不到修理的。为什么仅仅间隔两天不到,我们又要出击?卑职认为我们应该起码在一周后再出击,那时候,我军大部分的主力舰都能修复,而美军仍然是伤痕累累。到时候再交手,我们的胜算岂不是更增添了一些保证?为什么要在我们也伤痕累累的情况下和美军强行再度交手呢?”
李喜浩回道:“我们的作战计划必须要和印度洋舰队保持步骤一致,如果我们迟迟不动,美军有可能抽调兵力增援英军,那么印度洋舰队就很难支持下去了。一旦印度洋舰队的攻势功败垂成,那我们的胜算也大打折扣。我说过,两大舰队是唇齿相依的关系,所以我们的出击不仅仅是为了我们自己的胜利,也是为了印度洋舰队的胜利,更加是为了帝国海军的胜利。”
林泰曾道:“总司令,时间太仓促了,这短短一天多时间,我们很多军舰都没有修复好,就是优先得到维修的主力舰,也都是修理了一些要紧部位,至于辅助作战的巡洋舰和驱逐舰,基本都仍然是处于受损严重的状态。这样仓促出击,恐怕损失惨重呀!”
李喜浩道:“这个问题我刚才已经回答过了,不要再提出来。”
邓世昌道:“总司令,我们上次出击是通过托雷斯海峡,想必美军早已经在托雷斯海峡里设下了防御措施,美军肯定布设了大量水雷。综合而言,美军这次已经有所准备,我们再循规蹈矩地按照原先的航线出击,形势是不利于我军的。”
李喜浩道:“这个问题,我可以用刚才的答案来回复。是的,对于我们来说,出击的时间很紧,而美军也一样。短短一天多的时间,美军能在托雷斯海峡里布设多少水雷?如果我们继续按兵不动、准备充分,那美军在托雷斯海峡里布设的水雷岂不是更多?另外,我让舰队返回莱特湾的目的,是为了补充燃料和炮弹,进行维修只是次要目的。”
面对总司令几乎是顽固的坚持,将领们也不太好继续反对。但刘步蟾仍然坚持劝道:“总司令,卑职请您三思。我们的舰队损失严重,实力更加逊于美军,此时继续硬拼,除了间接牵制美英军、援助印度洋舰队外,似乎没有太大的军事价值。卑职认为,我们只要在托雷斯海峡以西海域内故布疑阵、迷惑美军即可,不需要再次全力出击。”
李喜浩点点头:“子香,你的想法比较稳妥,也确实比较保险,但和我们这次出击的目的其实有所违背。我们这次出击的目的,并不是简单的机动作战,而是和美英联军展开最后的决战!”(刘步蟾字子香)
“什么?决战?”将领们大哗,互相面面相觑。
“是的,决战。”李喜浩坚定地点点头。
将领们的脸上都是愕然和迷惑的表情。太平洋舰队损失严重、伤痕累累,在这种情况下和实力仍然占上风的美军进行决战,显然是不理智的决定。但李喜浩是海军总司令兼太平洋舰队总司令,他的决定除了皇帝本人外,部下是无法改变的。望着将领们都难以置信的表情,李喜浩道:“诸位请排除杂念,准备作战吧!”
在满腹的愕然、忧虑、迷茫以及少许的不满中,将领们神色凝重地返回各自的舰队。
下午2点,补充了足够的燃料和弹药后太平洋舰队再度使出莱特湾,一路向南,开赴四天前的战场。莱特湾距离托雷斯海峡的航程大约1400多海里,以舰队此时19节的速度昼夜不息地航行,共需要75个小时,也就是三天零三个小时。当初舰队从托雷斯海峡返航回莱特湾也是这个时间,而中间的休息时间自然只有一天半。眼下舰队的再度出击,几乎可以用疲于奔命来形容。
三天三夜马不停蹄的航行后,7月8日下午7时许,舰队重新回到了七天前浴血奋战过的托雷斯海峡西部海域。李喜浩的时间把握的很准,舰队抵达时,夕阳刚刚西沉,夜幕再度降临。夜色可以保护帝国军的舰队不受到美军水上飞机的攻击,也能掩盖帝国军的出击计划。
晚上8点多,舰队在准备一番后开始强行穿过托雷斯海峡。事实证明,美军确实抓紧了这几天的时间在海峡里布设了上千枚水雷。三十多艘扫雷舰艇在舰队的前方艰难地扫雷开路。很快,李喜浩几乎是“刚愎自用”地下达再度强行出击的命令便凸显出了恶果。短短两个多小时内,四艘扫雷舰艇先后触雷沉没。第二舰队的洛河号重型巡洋舰原本就已经伤痕累累,在这次穿过海峡的航程中祸不单行地连续撞上了两枚美军水雷,勉强抢修号的舰尾中弹处再度被炸裂开,10座锅炉里还能工作的8座被炸烂了两座,同时又被涌进来的海水接连浇灭了三座,动力系统基本陷入瘫痪的洛河号不得不暂时停在原地进行抢修,并退出战斗序列不参加接下来的海战。
穿过海峡的行动让舰队损失严重。德州号、吕梁号、许昌号、盘锦号等六艘驱逐舰先后触雷重伤或沉没,第一舰队的巢湖号轻型巡洋舰也被炸烂了舰艏,不得不原地抛锚进行修理;第二舰队的旗舰珠江号战列舰也被一颗半路上漂来的水雷撞上,侧舷装甲崩裂开一个两米多宽的大洞。浓烟滚滚的珠江号只好踉踉跄跄、步履蹒跚地艰难地追随着主舰队。在这段不到五十海里长的海峡航道里,一路上共有20多艘帝国军的舰艇先后触雷,并沉没了12艘军舰。
舰队还没有和敌人开战,就遭到这么严重的损失,这让副司令萨镇冰等将领们忧心忡忡。望着几乎是气定神闲的李喜浩,萨镇冰实在忍不住:“总司令,您此举究竟有什么特殊目的?舰队损失严重,再贸然和美军交手,恐怕结果不容乐观呀!”
李喜浩摆摆手,语气不容置疑:“不要紧,继续前进。”
午夜时分,舰队磕磕碰碰地穿过了托雷斯海峡,进入珊瑚海。仅仅半个多小时后,海战便猛烈爆发。
美军也不是傻子,自从舰队占领西南太平洋的这些岛屿后,他们虽然无法深入南洋地区,但也有足够的能力在托雷斯海峡这个咽喉通道附近设立了警戒线和瞭望哨,同时还收买了一些当地的土著人作为他们的眼线。因此,当帝国军舰队狼狈不堪地穿越海峡的时候,美军迅速得到了这个情报。另一方面,自从第一次珊瑚海海战被对方突如其来的打击造成自身的巨大损失后,美军便加强了对这个海峡的警戒,舰队主力都集中于海峡以东不足五十海里的范围内。因此,帝国军舰队此时遭遇的是美军的全部主力,而且美军的准备也十分充分。因为巴杰尔少将等美军将领都清楚地认识到,己方是耗不起的,必须要集结全部力量,在下一次的交锋中力求全歼掉对方。对于这场海战,美军的求胜心理和渴望复仇的愿望都异常地强烈。
凌晨1时45分,第二舰队奉命搜索敌舰的齐武号轻型巡洋舰发来信号:主舰队前方不足三海里出发现大批敌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