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伤自己最深的,是自己最亲的人(2 / 2)

我的一位有严重厌学情绪的来访者说,自己的父亲在单位是中层领导,工作能力很强,对待上司和下属都有礼有节,没有人不说他好的。结果在家里经常挑剔指责妻子和孩子,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就大发脾气。

这种“老好人”是具有典型的完美主义情结的人,他们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内心自卑胆小,很怕被别人指责和批评。因为别人的评价对他们来说,就是自己赖以存活的基础。一旦坍塌,他们就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甚至生不如死。

这种完美主义情结,源自内心的不安全感。童年经历中,父母的忽视或打骂都会让孩子安全感严重匮乏。他们的自我评价很低,这种感觉很不舒服,他们要依靠外界的评价来得到自我价值感。于是,他们不断地向外寻求别人的认可,从而让自己得到心理的满足。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他们发展出一个模式——追求完美,他们做事、对人总是小心翼翼,力求完美,免得遭受别人轻视和伤害。

但是,具有完美主义情结的人,他们在外面努力维持着好人形象,给自己的内心加了一层保护膜,以保护自己脆弱的心灵。在家里,他们卸下伪装,把自己在外面受的气发泄给最亲的人。意识层面感觉亲人不会背叛自己,所以肆无忌惮。更深层次来讲,这是完美主义者自我保护的另一种极端形式,他们用坏脾气维护自己的权威。越是缺乏安全感的人,越是在亲密关系中过分挑剔配偶和孩子,不能接受一点点反对的意见,不然就暴跳如雷,以此来维护自己尊严。

归根结底,老好人和暴君都是因为内心敏感脆弱发展出来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

(4)为何总向亲密的人发火

动物心理学家曾经在实验室中对鸽子进行了一项研究。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如果鸽子“啄木条”时给予食物奖励,饥饿的鸽子可以轻松学会采用这种方式索要食物。哈维就是一只会讨食的鸽子。研究人员在鸽笼内放置一小截木条,每当鸟喙碰触到木条,一些谷物颗粒便会撒入其中,哈维就会得到食物。

研究人员在鸽笼内点亮一盏绿灯并供给食物,哈维表现得异常兴奋。然后研究人员把光线由绿变红,并且在哈维“啄木条”时不给予食物。多次训练之后,哈维学会了等待。虽然灯光变绿之后,它会讨取更多的谷粒,但是在红色光线的照射下,哈维表现得急躁不安。在等待灯光变绿的过程中,它不断地来回踱步,转圈,显得非常不耐烦。

接下来,研究人员把另一只鸽子和哈维关在一起。为了不干扰哈维的行为,这只未受过训练的鸽子双脚被牢牢捆住。哈维似乎对它漠不关心,只要绿灯亮起,哈维就自顾自地进行啄食,与这位新伙伴保持融洽的关系。然而,就在绿灯熄灭,红灯亮起之后,哈维瞟了一眼同伴,迅速杀死了它!

温顺的鸽子也有如此暴行,专家们震惊了。哈维把红灯亮起和不供给食物这个因果与旁边的伙伴联系在一起,暴怒之下杀死了同伴。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维”,我们与别人,尤其是与亲密的人相处时,很容易表现出“哈维式”行为,遇到一点挫折和不如意,就会把怒火撒向他们。特别是一些要面子、在意别人评价的人,遇到挫折会压抑愤怒,回到家找个小由头把火气发给家人。

所有的情绪都来自于离异或尊严受损引起的心理失衡,失衡了,就要想办法平衡一下。和领导或同事发火?职位不保,公众形象受损;和路人发火?搞不好被揍一顿;唯有家人,是最安全保险的人,我们以为,无论怎样,他们不会离我们远去。有了这个心理保障,我们就会变得毫无顾忌。

而且我们还有一个很自以为是的逻辑:我本来就不爽,你为什么惹我。其实,这是迁怒于人的应急反应,在这种状态下,人的判断力会迅速降低,进入一个自我中心意识的误区。就是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不会换位思考,固执地认为自己就是正确的,觉得自己的情绪都是眼前的人造成的。陷入自我中心意识误区的人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理智思考和判断。

解决之道

亲密关系中,对待这样的人,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分寸,坚持自己的底线,做一些必要的抗争。不要事事屈服,这样他们会变本加厉的。当然,如果我们能揣摩到对方暴戾背后的虚弱,能给予对方合理的爱,对方在感觉安全的时候,会表达出真实的自我。这样,两个人才能得到共同成长。

对于老好人来说,最好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无条件接纳自我,接纳过去。要知道,过去已经无法改变,我们需要放下童年经历对我们的影响,接纳自己有一个这样的父母和家庭,接纳自己所有的不幸遭遇,不再与过去对抗。不再渴望从别人那里得到安全感,而是自己为自己营造安全感。当我们接纳了一切,我们的心灵会慢慢地平静。

二是要敢于面对内在的自我和内在需求,试着敞开自己,与亲密的人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比如,不要顾及爱人会轻看自己,找一个两个人共处的私人时间,讲述自己的童年经历和内心感受。爱人的同理心和安慰是一种很好的疗愈。

三是适当表达自己的需求,而且要允许自己被否定。我们需要明白一点:我们表达自己需求的时候,别人拒绝我们,与我们本身好与坏没有什么关系,而与对方看问题的角度有关系。而且我们要明白,别人否定我们一个做法,不是否定我们这个人,我们不要以偏概全地认为否定自己一点就是否定我们全部。我们要学会全面地看待自己,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