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家庭中的战争——吵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1 / 2)

6

家庭中的战争

吵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

(1)经常吵架让我心好累

小c与老公结婚两年了,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吵架。因为孩子哭了两声小c没有立刻去管,就大吵一顿。其他诸如家务谁来做等,经常吵得不可开交。老公还总说小c笨,说自己这么聪明怎么娶了一个笨女人。这让小c很烦躁,每次都大吵一顿。

吵架次数太频繁,小c感觉心里特别累,她甚至想要离婚了,她怕自己哪一天会被逼疯的。

两个人过日子,不吵架的夫妻几乎是不存在的,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矛盾冲突。但过于频繁的争吵会极大伤害婚姻中的双方,更重要的是父母吵架对孩子影响极大,很难让孩子形成足够的安全感,变得自卑胆小,非常怕被抛弃,在人际关系中会过分讨好别人,压抑自己,形成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2)抗争的是态度,不是内容

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围着自己转,服从自己的意愿和安排,否则,就会时常产生很大的愤怒。我们先看看人的怒气是怎么产生的?

我们对一个人或事有期望,如果人或事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发展,就会心理失衡,随即产生愤怒、委屈、伤心等情绪。

愤怒情绪一旦产生,如果不加以克制,必然会伤害到别人和自己。

比如一位丈夫工作了一天,饥肠辘辘回到家,心里特别期望妻子能在自己到家之后马上开饭。但是一进家门,看到妻子还在烧饭,期望落空产生失望和愤怒,于是明显带着指责的口气说:“怎么还没有做熟饭,你一天都干吗去了?”

妻子知道丈夫工作一天很累,但是对于他的指责感到不舒服,不假思索地反击:“一回家就闹脾气,我一天到晚就伺候你,没别的事了?”

丈夫于是更加恼火,大吼起来:“连个饭都做不了,要你干什么!”

妻子也不示弱,声调高了很多:“你说我能干什么,家里这么多事情都是你一个人做的?……”

争吵不断升级,最后一家人晚饭都没吃,吵到了半夜。

这样的情境也经常在家庭亲子关系中出现。青春期的孩子,心里明白父母是为了自己好,但是因为父母明显的权威口气,激起逆反心理,以反抗父母作为自己独立的宣言。

(3)鸡毛蒜皮,争的是控制权

在职场中,很多人削尖了脑袋想要往上爬,想方设法当领导,根本动力就是权力。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能让别人俯首帖耳听命于自己,这种众人仰视的感觉极大满足了我们的心理需求。

夫妻关系中,争吵的核心就是争夺控制权。

比如,上面的案例中,小c的老公认为孩子哭理应妈妈去哄,还必须立刻哄,如果小c没有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就会大发雷霆,指责小c。直到小c听从了老公,乖乖去哄孩子,老公才会罢休。老公发脾气,其实就是在给小c施加压力,逼迫她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

小c不想被老公控制,会跟他抗争:“凭什么都是我在哄孩子,你就不能哄一哄吗?”

下面的争吵就会逐渐升级,直到最后有一方败退。

小c的老公向对方发脾气,指责对方的目的,就是希望赢得一个结果——你很笨,你什么都做不好,你必须听我的。

控制强的人必然会在一些小事上寻找突破口,千方百计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对方头上。于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就成了争夺控制权的主战场。

控制,来源于原生家庭中与父母的关系模式。一种情况是一个孩子一直被父母或者其他亲人控制,他们内心就会产生很大怨怒和报复心理,在自己的新生家庭中,会刻意控制配偶,因为他们惧怕重蹈童年的覆辙,被自己的配偶控制。

另一种情况是,原生家庭中,父母过度宠爱孩子,完全满足孩子的所有愿望,孩子的喜怒哀乐都会牵动父母围着孩子转,孩子很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所以,在新生家庭中,他们依然延续着这种模式,控制配偶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但是,哪里有控制,哪里就有反抗。

如果一个人经常主动发起争吵,说明这个人有很强的控制,他和配偶之间是单方面的控制和反控制的关系。如果两个人主动发起的吵架次数相当,说明这两个人都在努力争夺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