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是在当时的情境下,配偶的言行或神态会瞬间击中我们的“心理情结”,也叫“心理按钮”。小时候父母对我们的批评、惩罚或虐待产生的痛苦一直没有得到处理,它就像一个没有痊愈的脓包,表面结了痂,但是里面却是溃烂的。当现实的情境与小时候的情境吻合,我们立刻被拉到儿时,又重新经历被父母苛责的痛苦。也就是说,我们爆发的情绪不是现实的,而是引爆了过去积压的情绪,所以有时候会觉得小题大做。
我一个来访者小常很怕自己被忽视,因为他是家里的老大,在他四岁的时候,父母又生了一个弟弟,看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围着弟弟转,他感觉自己受到了极大的忽视。而且爷爷奶奶会跟他开玩笑:“生了小弟弟就不喜欢你了。”小孩子不知道这是玩笑,他真的认为父母都不喜欢他。他通过捣个小乱来引起父母的注意,但是父母除了斥责他不懂事,不会给他足够的关爱,这让他非常失落和痛苦。结婚后和妻子生活还算和谐,但妻子的娘家是一个大家庭,经常会有一些家庭聚会。一次在聚会的时候,妻子忙着招呼其他人,没有顾上叫他,他一怒之下离开了岳母家。
妻子很困惑,不知道哪里惹到了他,让他这么不给面子就离开了。
当小常对妻子说出自己埋藏在心中多年的感受的时候,妻子理解了小常为什么做出这样的举动,也表示愿意给小常足够的关注,弥补他童年被父母忽视的伤痛。
如果配偶的某些做法让你勃然大怒,我们一定要觉察到这是配偶无意识地按到了自己的“心理按钮”,也要明白配偶不是故意惹我们生气,而是我们自己内心的创伤被触动,激起了童年痛苦的体验。我们可以在平静之后跟配偶说出小时候的心理创伤,争取得到配偶的理解,尽量避免刺痛我们。
(3)健康的婚恋关系能医治创伤
健康的婚恋关系是一种疗愈型的交往关系,双方彼此尊重原来的样子,不试图改变对方。两个人在相互陪伴中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但是如果对方因为工作或其他事情不能时刻陪伴也不要感到失望和寂寞。这种关系是自由平等的,不会因为对方地位高低和挣钱多少而发生倾斜。在亲密关系中,双方付出理解、支持和鼓励,男人会接纳女人的情绪而不试图帮助她解决问题,女人会理解男人的处境并给予他一定的自由空间。如果产生矛盾和误解,双方的矛盾也是短暂的,会因为合理有效的沟通而化解,他们不会用对方的错误惩罚自己,更不会迁怒于其他家人。他们是相互独立而彼此依存的,他们会给彼此的人生增色,而不是填补彼此的心理空白。
如果遇到一方或双方心理情结比较严重,需要做深层次的治疗。比如上面的两个案例,配偶一方足够强大,能包容理解配偶的心理创伤,愿意为他她做出改变,可以修补配偶受伤的心灵。
我们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配偶身上,要做到自我觉知。
首先要觉察出自己的哪个心理情结被触动。比如,小常的心理情结是“害怕被忽视”,小常可以培养一种理智的思维——觉知力,它起到监控潜意识的作用。每当有这种感觉出现的时候,身体或情绪上都会有反应,就能很快意识到。
然后改变思维和情绪。告诉自己:停一下,先不要生气,先了解实际情况是什么样的。然后客观观察,是别人故意忽视,还是自己过于敏感。极有可能是第二种情况,于是改变思维:我这是在重复小时候与父母的关系模式,太被动了,我应该主动与人交流。思维转变了,消极情绪也会随着改变。
最后付诸行动。思维再多也是想法,需要付诸行动才是真正的改变。小常可以主动与人交流,长长眼,动动腿,多做点事情,作为年轻人照顾一下年长的亲戚,这样就会得到相应的价值感,而不是感觉被忽视和排斥。
另外,夫妻之间最好定期进行有效的深层次沟通,心理创伤疗愈的同时,也可以促进夫妻关系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