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你与恋人是否性格相合?(1 / 2)

4

你与恋人是否性格相合?

不管是恋人分手,还是夫妻离婚,经常被提到的理由就是“性格不合”。

性格不合是一种笼统概括的表达,它能囊括除去极端伤害行为(如家暴)等所有理由。是什么影响了我们性格的形成呢?

(1)我的性格,谁做主

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就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那么,什么因素能影响我们性格的形成呢?

现代主流科学认为,我们的性格形成是遗传和生长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

澳大利亚心理学者罗拉黑尔这样概述性格形成中遗传与环境的作用:首先,在心灵与思想的某些特质上,家庭成员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遗传;其次,至于性格中那些独特鲜明的部分,在遗传中是被放大还是被缩小,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因素;最后,遗传中被放大的部分越突出,受环境的制约就越小。

比如,一个天生敏感胆小的孩子,如果父母科学养育,能够让孩子感受到极大的爱和安全感,孩子非常有可能变成积极自信的人;假如父母忽视孩子或者对孩子粗暴教育,孩子的敏感胆小的性格就会被放大,长大之后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就会增加很多倍。

再如,一个天生活泼好动、很皮实的孩子,父母怎么对待他,就是打骂,孩子都很少受到影响,依然调皮好动。这种现象在农村孩子中较为常见。

在婚姻恋爱中,什么样的性格相合呢?我们有必要了解性格因素在人际吸引原则中的作用。

(2)人际吸引的原则

1相似性原则

是否性格相似的两个人就一定意味着针锋相对呢?答案是否定的。美国心理学家纽加姆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他让17名互不相识的大学生同住在一间宿舍中,对他们的亲疏变化过程进行了长达4个月的跟踪调查。实验结果表明,在相识之初,空间距离的远近决定了彼此的亲疏程度;然而在实验的后期,那些在信念、价值观和个性品质上相似的人,在研究结束时都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两个人刚认识的时候,年龄、外貌、经济、社会地位等方面相似更容易相互吸引。随着交往加深,性格、价值观、品质等方面凸显出来,作用更大。也就是说,越是相似的人,很可能关系就越近。因为相似,才能有更多话题,共同的朋友圈,这样的感情才可以更长久。

从潜意识来讲,我们内在有很多种人格,我们称之为“小我”。其中一些“小我”主宰我们的性格,当外面某个人与自己的“小我”很接近,我们就会把“小我”投射到对方身上,就好比我们从他她身上看到了自己,感觉很亲切,关系很容易拉近。

我的一位来访者是一个比较孤僻,非常缺乏安全感的人,她在学校里几乎不参加任何集体活动,她发现班里还有一个与她一样的男生。相似的性格让这两个从不主动与人搭讪的人恋爱了,她说:“我跟他在一起,就好像看到另外一个自己,即使相互不说话,也觉得非常安心。”

换句话说,相似的人肯定了我们自己的性格、品质和价值观,是一种正强化。每个人都想得到别人的认同,与自己相似的人在一起,就会有存在感和被认同感。

2互补性原则

心理学家认为,人具有渴求互补的心理,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许多漂亮的女孩终会与一个才华横溢而相貌平平的男子结合的心理动因。对自己缺乏的东西,人们通常有一种饥渴心理,而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反而不太重视。

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爱说话的人与沉默寡言的人成为朋友,脾气暴躁的人与温柔娴静的人能和睦相处,大大咧咧的人与谨小慎微的人成为知己。

另外,自信自强型与优柔寡断型,急躁型与耐心型,倔强型与柔顺型,阳刚型与阴柔型,外向型与内向型,急性子与慢性子等,这些不同类型作风和性格的人,都是可以互补并建立亲密关系的。

人都有完整自我的本能,每个人都有“显性”和“隐性”两种不同的性格表现,也就是说,内向显性的人内心还有另外一个外向隐性的性格,而内向自卑的人不喜欢自己这个“显性”性格,他们很想拥有外向开朗的“隐性”性格。他们把自己的“理想自我”投射到外部,很容易被这样的人吸引。外向的人同样也希望自己能够拥有沉静的性格,于是两个人的结合就会让彼此感到自己的人格更加完善。

3性格不合只是替罪羊

一位朋友父母已年过半百,结婚二十多年总是吵架,而且几乎每次吵架都是因为性格上不可调和的矛盾。她的父亲在一家比较大的公司做经理,大男子主义,很要面子,希望家里人都听他的。她父亲觉得女人不应该太逞强,要顺从,非常讨厌她母亲非要把自己的意见加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