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百福笺
“宫里纸倒好。”寿王妃习字毕,将笔置于案之砚台。
“说起纸,当载太平公主作的百福笺。真得意趣儿。”橘侍儿自幼宫中,素与宫中老人亲厚,宫中旧掌故大略晓得些。
“那百福笺怎生样儿的?”寿王妃问道。
“说是太平公主自制各样染料,以宫中上好新纸,染的各样纸笺。染成后,皆割作五寸见方。左下角印个“福”字,右上角穿孔,银环串了,百纸为笺。称百福笺。”
“这样儿?”
“太平公主还制乌木小签。挂银环之上。纸笺将染时,说染之不匀色,取洒脱不羁意。故皆色染不匀。百福笺制成时,未有不赞之者也。”
“果然得意儿。妙在染不匀色,取洒脱不羁趣。”闻橘侍儿言毕,寿王妃托了腮,若思着。
“王妃(即寿王妃杨玉环),今儿风意真暖。”橘侍儿言道。
寿王妃依样慵懒着。
“王妃,上回王妃吩咐的面脂经合好了。王妃就用些麽?”看铜镜中娇艳可人之寿王妃,橘侍儿问道。
“用罢。橘吉子。”寿王妃吩咐着。
“唯。王妃。”
施过面脂,扫过小山眉,淡注口脂,将蕊花钿贴于额心。着了淡黄地绫满绣金棣棠文的单衫儿,绯地绫丝帛缘边帔子,浓黄裙的寿王妃娇艳可人地立内之央。
“王妃真吾唐第一美人。宫里那麽些皆比下去了。”橘侍儿看着寿王妃,止不住赞道。
“自然比下去了。王妃原于洛京时,容色之浓艳早闻于国戚。宫里人皆晓得。不然岂会——”桐侍儿旁侧言着。
“桐叶子。”寿王妃看了桐侍儿一眼,桐侍儿就便止了言。
“今儿天那般样好。往院处铺了锦席,将我于洛京携之茶器取来。且自烹些茶。”
“唯。王妃。”桐侍儿应的声,就准备将去了。
锦裀席铺于院廊檐侧处,桐侍儿将红泥小炉燃了松木,就便烹茶起来。
“桐叶子,如何此茶与宫里的不同?”橘侍儿一旁道。
“橘吉子,你不晓得。此饮法乃尼寺之烹茶法,与世殊别,乃系我于洛京时,家中有幼年曾于尼寺者,故桐叶子知此尼寺之烹茶法。”寿王妃饮的口茶,闲闲道得。
(烹茶魏晋以来,兹以成风。烹茶诗自魏晋、隋唐起,至开元初即大盛也。即茶事之兴非自唐时陆羽《茶经》始,乃以陆羽《茶经》,民间愈盛也
注:魏晋及唐玄宗朝及唐玄宗朝不几年饮茶之风:
1、晋张孟阳《登成都楼诗》云:借问杨子舍,想见长卿庐。程卓累千金,骄侈拟五都。门有速骑客,翠带腰吴彄。鼎食随时进,百和妙且殊。披林采秋橘,临江钓春鱼。黑子过龙醢,果馔逾蟹蝑。芳茶冠六情,溢味播九区。人生苟安乐,兹土聊可娱。(唐陆羽《茶经七之事》)
2、弘君举食檄:寒温既毕,应下霜华之茗,三嚼而终,应下诸蔗、木瓜、元李、杨梅五味,橄榄、悬豹葵羹各一杯(唐陆羽《茶经七之事》)”。
3、《全唐诗卷179李白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化城若化出,金榜天宫开。疑是海上云,飞空结楼台。升公湖上秀,粲然有辩才。济人不利己,立俗无嫌猜。了见水中月,青莲出尘埃。闲居清风亭,左右清风来。当暑阴广殿,太阳为裴回。茗酌待幽客,珍盘荐凋梅。飞文何洒落,万象为之摧。季父拥鸣琴,德声布云雷。虽游道林室,亦举陶潜杯。清乐动诸天,长松自吟哀。留欢若可尽,劫石乃成灰。
4、《全唐诗卷197张谓道林寺送莫侍御(一作麓州精舍送莫侍御归宁)》“何处堪留客,香林隔翠微。薜萝通驿骑,山竹挂朝衣。霜引台乌集,风惊塔雁飞。饮茶胜饮酒,聊以送将归”
5、《全唐诗卷109【句】李泌赋茶》“旋沫翻成碧玉池,添酥散出琉璃眼”
注:依《初学记》,魏晋南北朝、隋、唐已有缥红纸、青赤缥绿桃花纸、土纸、藤角纸、苔纸、及称官纸者。
依《旧唐书》,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朝纸乃常物也。甚有州吏以纸万余张以赠者。
详注:
1、《初学记卷二十一纸第七》【缥红青赤】《东宫旧事》曰:皇太子初拜,给缥红纸各一百枚。桓玄《伪事》曰:诏命平准作青赤缥绿桃花纸,使极精,令速作之。
【藤角桃花】范甯教曰:土纸不可以作文书,皆令用藤角纸。桓玄《伪事》曰:诏命平准作青赤缥绿桃花纸,使极精,令速作之。”
2、《初学记卷二十一纸第七》【后梁宣帝《咏纸诗》】皎白犹霜雪,方正若布棋;宣情且记事,宁同鱼网时。【隋薛道衡《咏苔纸诗》】昔时应春色,引渌泛清流;今来承玉管,布字改银钩。【梁刘孝威《谢赍官纸启》】
3、《旧唐书卷五本纪第五高宗下》“三年(唐高宗上元三年,公元676年)春正月戊戌,徙封冀王轮为相王。……闰三月己巳朔,吐蕃入寇鄯、廓、河、芳等四州。……戊午,敕制比用白纸,多为虫蠹,今后尚书省下诸司、州、县,宜并用黄纸。”
4、《旧唐书卷七十四列传第二十四刘洎》“太宗疾愈,诏问其故,洎以实对,又引马周以自明。……洎临引决,请纸笔欲有所奏,宪司不与。”
5、《旧唐书卷八十七列传第三十七刘祎之》“初,祎之既下狱,睿宗为之抗疏申理,祎之亲友咸以为必见原宥,窃贺之。祎之曰:“吾必死矣。太后(武曌)临朝独断,威福任己,皇帝上表,徒使速吾祸也。”……祎之乃自操数纸,援笔立成,词理恳至,见者无不伤痛。”
6、《旧唐书卷九十八列传第四十八杜暹》“杜暹,濮州濮阳人也。父承志,则天(武曌)初为监察御史。……秩满将归,州吏以纸万余张以赠之,暹惟受一百,余悉还之。”
三十八香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