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功课,刷题需要很久。
有的人讲述学习理科应该注重大局观、直觉、理解,做题适量,多研究研究难题,多激发兴趣,这样子才学得好。
徐工的教育方法完全相反。
“你就是要多刷题、多算,把公式都给算熟练,至于其中的原理,不用多么操心。”
原因在于:“我们动手能力简直强的离谱,工作量多到爆炸。我们提高自己的方式就是多干活,多给外勤人员解决实际问题,跟学院派那些研究员是完全不同的。”
徐工发明出过很多种仪器设备,都是为了给外勤人员装备上,保护他们的性命,降低他们的辛苦程度,提高他们的安全性。
问题层出不穷。
基地会给徐工拨款,让徐工去采购自己觉得有用的装备。
仓库中的这些装备很大程度上激发了陈晨的想象力。
而他也开始意识到一个问题。
想把装备设计的更好需要很多科学知识。
像是那个热学镜头,它具有自己分析的能力,可以通过调整参数来把可疑生物、可疑痕迹、感染者身上的可疑变化给观察的更清楚。
无疑它非常有用,而想自己研制它需要他了解物理学、生物学、光学等方面的知识,甚至可能需要他去读个博士学位。
他有点好奇一件事,那就是他对科学到底有多深的兴趣。
刚到基地的时候他想当一名外勤人员,从事消防、抢险救灾的工作。
后来是想当维护设备的工程师。
现在又开始想自己研发设备。
真的研发起来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就多了。
他也不知道自己该把工作做到哪个份上。比如前述的热学镜头他完全可以在别的研究机构订做,只是成本会非常高。
他应该怎么对自己进行定位,他心里充满了困惑。
从他的角度看,x州市文理学院还算是比较漂亮,气氛也说得过去。
上课的时候他都是坐在前两排,认真记笔记。
别人在混学分,他则是学了之后马上就得用,动机完全是不同的。
他并不打算跨年级、专业选课,因为当前负担已经挺重了。基地内的体育训练对他来说真是辛苦。
他距离标准的一字马只有很小的距离了,身体柔韧性已经非常好,看他的各种动作都瞧得出来。
力量也增加了,三米高的绳索现在能够唰唰的爬上去,简单的攀岩训练能够顺利完成了。
只是距离当基地的特勤人员还是差了很远。
基地的特勤人员至少得有特种兵那种素质。
陈晨在心态上放的比较开,在训练、功课、工作方面都比较卖力。
于是就比较辛苦。
如果问他的话,他觉得训练以及在装备库的工作都很有意思,在x州市文理大学上的课程比较没意思。
但是即使没意思,他也得坚持去听。毕竟听课比自学还是要省力气的。
有外勤队出发前到仓库取装备,需要他帮忙调试好。
大姐头有时候会打他的电话,让他把某些装备给准备好,从仓库深处取出来,瞧瞧还能不能用,激活,调整好参数,诸如此类的。
其实在装备库帮忙他是可以获得报酬的,一个月一千多一点。
新星计划本来就给他发一些生活费,加上这些他就不用多么节约了。
张武那边在给他施加压力,希望他在体育训练方面能够投入更多的时间。
他认为应该进行配合。
此外赵宇全表示,他的快乐时间应该结束了。到了该给他打诱导药剂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