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正在安庆前线指挥作战的,是湘军中坐第二把交椅的人ashash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人称九帅,百姓背后称曾九。
曾国荃长着一张再也寻常不过的四方脸,一双圆溜溜的眼睛微微下陷,看起来颇有股破皮无赖的味儿。
这个人不仅无德无才,而且脾气很是暴躁,活脱一头倔驴。可是,就是这样无才无能的人,曾国藩竟然举荐他做了二品。
用百姓的话说,这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可曾国藩却不知羞耻地说,自己这是ashash举贤不避亲。
在收到武昌守将的告急书后,曾国荃急得抓耳挠腮。
他一面慌忙从安庆外围调了几员大将,率领水陆大军星夜驰援武昌;一面派人赶回湘军老营祁门,去禀报自己的大哥统帅曾国藩,请他给拿个主意。
陈玉成在赶到武昌后,并未立即发动进攻,而是先驻扎在了城外。
部将们对陈玉成此举很是不解,他们提议道:如今城内妖兵数量较少,我军若一鼓作气,说不定还能拿下此城。为何英王不下令立攻城?ashash若等到妖兵的援军到了,我们将失去有利战机。
陈玉成说:当初有约定,为了保险起见,我们需等到与忠王的三路大军在武昌城下会师后,从四面同时进攻。
那我们应该派人去各处打探一下忠王的消息。
第一天,打探消息的探马回来报告,周边二百里内未发现忠王大军踪迹。
第二天,依旧如此
到了第三天,陈玉成越发焦躁不安,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狐疑:李大哥的人马怎么还不见踪影,莫非是在途中出现了一些变故?还是
英王,我们不能再迟疑了,妖兵的援军马上就要到了!部将们焦急地说。
不行,再等等吧陈玉成皱紧了眉头。
由于陈玉成的犹豫不决,曾国荃趁机从安庆一线抽调部分兵力加强了武昌的城防。在受了一场虚惊之后,曾国荃又冷静下来,马上集中全部兵力,放心大胆地对安庆展开了更为疯狂的进攻。
陈玉成正焦躁不安地等着南路李秀成的消息
报ashash!英王,安庆告急!
报ashash!英王,安庆告急!
报ashash!英王,妖兵蒙古亲王僧格林沁、都统胜保、还有曾剃头联合数十万人马合围安庆!
一日之内,驻守安庆的太平军连发六封告急信。
陈玉成心里琢磨着:李大哥他们没有如约而至,定是在中途遭到了妖兵的阻击而不能前来。
我独自悬兵在妖兵后面,倘若安庆有何不测,天京将不能守全,到那时,只恐怕我部也将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地!经一番深思熟虑,他决定放弃原定计划,直接飞兵东下,去回救安庆。
可是,事情并非如陈玉成想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