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不大对劲(1 / 2)

一见如故 夏茗悠 2371 字 2021-01-17

周一中午韩一一有门课闭卷考试。而崔璨一整天没课,直到晚上才需要去自杀问题研究课交论文。因此午休时去财务处报销舞台剧置装发票的任务就暂时落在了崔璨身上,她欣然接受,不过去的时间不巧,老师吃午饭还没回来,吃了闭门羹。

崔璨闲着无聊,在行政楼里到处瞎逛,大多数办公室里都没人,走廊尽头有一间门是开的,还离着一段距离就能听见里面的人声。

“……会因为担忧而花很长时间做决定吗?”有点耳熟的女声用催眠般的语调匀速念着,“从不、偶尔、有一半时间、大部分时间、总是。”

崔璨走到门口已经无法控制地犯了困,班里有个内向的女生通常这样说话,朝办公室里一看,果然是她。

抬头看看门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似乎有点印象,在某次班会后听见导师在问班里谁报名了去这部门勤工俭学,两三个人中有这女生,当时还有点疑惑,这几个学生成绩并不出众,他们能帮忙做些什么辅助工作呢。

原来只是接电话念量表,那确实没技术含量。

可这样靠谱吗?

墙上写的电话号码是学校的心理咨询热线,打进来的同学肯定是遇上了各种各样的困扰,光是对他们念量表,真能帮助人?

显然电话那头求助的同学也产生了同样的疑问,使得接电话女生不得不放下量表开始安抚:“我们只有把这些问题问完,记录下你的情况,等老师来了才能做判断。要不然你还是在上班时间抽空来一趟心理健康中心,和老师面谈可能会更快,”大概是被对方拒绝了,话题又回到量表上来,“那就没有办法了,还是先完成这张量表吧,只剩两道题了,再坚持一下。”

正说着,女生余光瞥见了门口的崔璨,微怔须臾,微笑着点个头,然后又继续她的工作。

崔璨顺势走了进去,在一旁看看桌上的两张量表,听她使用催眠声音读到:“在应对焦虑时需要寻求帮助,比如借助酒精、药物、护身符或者向他人求助。从不、偶尔……”

粗粗扫一眼表上的选项,就知道这学生焦虑程度很严重。从纸上回过神,又听见女生说着“再联系”就准备挂电话。

崔璨跨过去接过听筒,对面的男生正好相当地说到“……只是为了收集我的数据吗?”

同班女生在一边慌乱地使眼色,欲言又止。

崔璨朝她摇摇头做个噤声的手势,坐下来:“这位同学,请问你刚才提到的近七天寻求帮助途径,除了打我们热线还有什么?”

对面稍稍冷静:“嗯……你再报一遍有哪些选项我有点忘了。”

“酒精,药——”

“哦,会喝点酒。”

“喝多少?醉的程度严重吗?”

“……比较醉。”

“比较醉是什么程度?”

“大概喝个一斤多能醉到第二天中午。其实我不想喝这么多的,主要是喝着喝着就容易过。”

“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样喝酒?”

“……嗯,实习的时候。我们行业基本都这样,应酬很多。”

“现在实习结束了吗?”

“嗯。”

“已经进入意向单位开始工作了?”

“没有。”

“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这就是我打热线的原因,单位总在拖延和我签三方协议,已经以各种理由拖了我两周时间,昨天被我逼急了终于说不可能签,这两周我感觉不好,太焦虑了……”他给出了自我诊断的关键词,但没有往下说。

崔璨等了片刻,继续问:“你认为自己焦虑的体现有哪些?”

“心慌,手抖,出冷汗,经常犯恶心,坐立不安。”

“这些症状一般在什么时间段出现?上午下午还是晚上?”

“下午到晚上越来越严重。”

“所以你喝酒是为了缓解这些症状?”

“是的,我本来不太喜欢喝酒,只是为了放松喝个一两杯,不小心就过了。但是不喝又很难受。”

“实习期是什么时候结束的呢?”

“两个月前。”

“那么这两个月以来你在不需要应酬的情况下喝酒的频率是?”

“差不多一两天一次,不是,为什么总要讨论喝酒?这只是表现之一,又不是根源。”

“你认为根源是什么?”

“三方协议被放鸽子,造成焦虑、抑郁。”

“单位说不可能签三方协议的理由是什么?”

“找了些站不住脚的借口呗,说我不能准守公司的考勤制度,拜托!我有几次都是为了公司应酬喝多了才上午没去,领导也没去啊。”

“那你认为真正的理由是什么?”

“单位本来就没打算招我进去,用过比较忙碌的那段时间等项目完成就让实习生走人吧。”

“你说你得到确切的拒绝回复是昨天,从拖延中感到不安是两个星期之前,而实习期结束在两个月前,那么你这两个月内知道两周前频繁喝酒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有必要一直讨论喝酒吗?”

“我们需要回避‘喝酒’吗?”

“……这两个月不时出现一些其他麻烦也让我很焦虑。”

“比如?”

“有一门遗留的必修课,老师扬言要挂掉我,这会影响我拿学位证,不过现在已经解决了。”

“老师说要挂你的原因是什么?”

“我有几节课没去,那一阵我经常身体不舒服,后来去医院检查果然肝功能出了一点问题,我的辅导员带我拿着病历去跟他解释了。”

“这件事什么时候得到解决的?”

“上个月。”

“解决之后你还焦虑吗?”

“嗯。所以辅导员觉得我情绪也出了问题,叫我来打这个热线。”

“但你又拖延了一阵?”

“……对。”

“是因为入职遇到困难让焦虑更加严重了才打的吗?”

“是。”

“入职遇到困难这件事有没有再次求助辅导员?”

“……他不想听我说,他坚持让我先打这个热线。”

“他不想听你说的原因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