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蒸馒头那天也非常热闹,因为都是几家一起蒸,主家的孩子,加上帮忙的妇女也都带着孩子过来,两家关系好的,帮忙蒸馒头的妇女丈夫也会过来吃饭,新蒸出来的包子、馒头特别好吃,都会一顿吃好几个,吃饭的往往会说:“不在自己家啊,吃得就多了。”
主家会接着说:“过年就是吃吃喝喝,在哪也是吃。能吃啊,就证明能干,来年还得是个好年景。”
孩子们不吃豆包,菜包,糖包,就爱吃个小猪或金元宝什么的。
蒸馒头的前一天,主家需要把老面搅成一大盆面丝,放在锅台上暖和的地方,第二天全家人都需要早早起床,把炕腾出来,炕上铺好准备好的白色粗布,撒上一层层面粉。
然后一盆接一盆的和面,和好一盆,就把面放到炕上,在铺好的粗布上从里往外放,家里人少的放半炕面,人多的能放一炕,面的上面再撒上一层面粉,面粉上再盖上一层粗布,最后把被子再捂上,等半晌午的时候,面也就发好了,帮忙蒸馒头的人就陆陆续续来了。
肉馅基本上是前一天剁好的,帮忙的人来了有的洗白菜,有的剁菜,有的揉面,有的包包子,有的做花卷,还有烧火的,一帮妇女们边说边干活,孩子们在边上跑来跑去,好不热闹。
方四儿家二十六蒸馒头。豆馅是张秀头一天把枣洗干净和把黄豆泡好,睡觉前把一大锅枣和豆,加点红糖都放在一个锅里,加上水蹲在火上,等锅开后,就把煤火添上煤,露出一个小缝,整个晚上都慢慢熬着,半夜睡醒时搅拌搅拌,以防糊锅,经过一晚上的小火慢炖,第二天早上,除了香甜的豆馅出现在全家人的面前,更有弥漫在整个屋子的香气和年味。
蒸完馒头后,第二天就炖肉,大锅煮肉时,放上葱、姜、蒜、花椒、大料、盐。当张秀把炖好的肉端出来,孩子们就围了过来:“娘,娘,我要吃。”
“这是过年才能吃的,还没上供呢?”张秀就端回屋里去了。
“让他们吃吧,能吃多少。”方四儿就在边上说。
“你光说得好听,现在让他们吃,过年亲戚来了,就没了。现在啊,比以前不知道强了多少倍了,咱们小时候都是高粱,后来变成了玉米面馍馍,现在是白面馒头,还有菜包,豆包,孩子们够享福了!”张秀说。
“那一会儿我炖鱼,让孩子们吃,家里的两只老母鸡也杀了吧。”方四说。
“随你便吧,过年了,怎么高兴怎么来吧!”
炖鱼就是把整条鱼洗剥干净后,一层层放在砂锅里,每层中间也是放上葱姜蒜等各种调料,酱油醋都倒上后,也在火上闷一晚上,第二天别说鱼肉,鱼骨头都是稣的,可以拿着整条鱼一口一口咬着吃,不用怕鱼刺扎着嘴或嗓子。
方姿依记忆深刻的是:小时候姐弟五人就喜欢爹把鸡炖好的时候,五个孩子站成一队,方四儿按顺序一口口往孩子们嘴里塞肉,最后的鸡汤都泡着馒头吃了。
二十八,方四儿和张秀开始炸丸子,把白萝卜洗干净后用擦子擦成细丝,然后放在开水锅里焯一下,捞出来,用纱布挤出水来,再放在案板上
用刀剁碎,放在一个大盆子里,加上花椒茴香面、盐和少量白面,搅拌在一起,炸丸子的前期工作就准备好了。
炸丸子需要3-4个人,一个人烧火,两个人出丸子,一个人捞丸子。炸丸子需要大大的油锅,大大的火,鲁氏的工作就是烧火。
出丸子的人左手拿一把丸子面,从大拇指和手掌的空隙处往外挤,右手往油锅里放,一个个被挤出来的丸子差不多大小一致,等在油锅里炸的金黄色时再用笊篱翻翻面,等这面也炸成金黄色时,用笊篱捞起,控出油,放在一个空盆子里。新出锅的丸子又脆又酥,让人百吃不厌。
转眼到了腊月二十九,方丽依从平光市包子铺也回来了,除了带了2万块钱外,还带了给爹织好的藏青色毛衣,方四儿穿上后,不大不小刚刚好,方姿依看到方四儿脸上发自内心的笑容,她也很高兴,其乐融融的一家人在一起过年,这是多么高兴的事情啊,张秀忙里忙外的脸上总能看到微笑。
她说:“丽儿,你教教我,怎么织毛衣。”
“好啊,大姐,我还会织袜子,织手套,我都教你。”
“好的。”
“这两天啊,就歇着吧,我和你爹也不用下地,你们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儿吧,就是啊,记得叫着霞妹一起。”张秀说。
“知道了,娘亲。”方丽依说话向来不中规中矩,有时候会叫方四儿和张秀各种称谓:“爹地”、“老爹”、“亲娘”、“娘亲”、“老妈”等。逗的大家都跟着学,然后全家一起乐。
“老大憨老二奸,俗话说的真不错啊!看咱家老二啊,说话就是没个正形。”张秀就笑着说。
“就因为她这点,这没什么文化啊,还在外面挺吃得开!”方四儿也乐呵呵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