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愔……”
锁一各种脚步混乱的跟上去,浑身上下都透着无奈,“我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虽然老李在房子和孩子的事情上骗了老郭,但好在不至于开头儿就闹得风风火火。
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老郭只得放弃之前的工作,尽管它收入可观但毕竟在三四十公里之外,实在是没有继续的交通条件。
那个年代并没有初胎避孕的习惯,多是什么时候有了就什么时候要,他们三月份结婚,七月,我就出现在老郭肚子里了。
其实那个时候老李蛮兴奋的,添丁进口是好事儿,而且,据说他小时候的梦想就是能有个妹妹,后来结婚了,就一直期待有个女儿。
当然,我也是后来才知道,他是觉得妹妹或者女儿,都是料理家务的专员,可以省去很多麻烦。
“胎儿偏大,而且已经超过预产期两周,建议尽快入院准备剖宫产手术。”
这是当时分场(我们这边儿县下一级就是各个农场,姥姥家是一农场,奶奶家是十一,很巧的凑上了首尾)医院给出的建议。
姥姥和大姨二姨那时候是一直劝着的,“早点儿住到县医院去观察着,超了这么多天可别有什么危险。”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生孩子可马虎不得,要是真出了什么事儿晚了。”
“这事儿真得抓紧了啊,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生了,再拖下去可不行。”
老郭是个挺没有主意,也不大会心疼自己的人,这样的事儿还是等人提醒了才意识到重要性。
不过,她还不算心大,当晚就去和老李商量了。
“人家都说,咱们这孩子大又超了日子,应该早早的住到医院去准备刨腹产。”
“你看……要不咱就去那边儿看看,听医生怎么说?”
老李大约也配合着思考了一下,很敷衍回,“完喽再说吧。”
“再等等看。”
说完这话,也就一根烟的功夫,就找着借口去了奶奶的屋子。
那时候我家和奶奶家是隔壁,中间连堵墙都没有,所以同行起来很方便。
“谁没生过孩子?就你这么矫情。”
“还刨腹产,十里八村儿谁家不是自己生的?怎么就偏你会有危险?自己想享福就直说,还找这么多借口。”
“我告诉你,我的孩子就得生,没有刨腹产那一套,别总听你娘家那些人瞎撺掇。”
“她们都什么条件,你家什么条件?把心眼儿放正点儿,别总跟人家攀比。”
这是老李串门儿回来说的话,大约还有更难听的,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老郭也记不太清了。
只知道当时很伤心,有一种万念俱灰的感觉。
可笑的是,老郭居然答应了,从那天之后便再也不提起这事儿,只等着阵痛来访。
老郭一直在家里老老实实的待到疼得受不住,才被老李送去了医院。
没有待产环节,到哪儿就进了产房。
意料之中的……难产……
医生又给老李讲了一遍生产的危险性,和剖宫产手术的适应性,很可惜,老李始终记着那句……所有孩子都是女人生出来的,剖宫产没有必要。
老郭大约是在产房之中度过了她最难熬的几个小时,从午饭之前一直到医生晚上下班,晚上的六点零三分,我终于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