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冲许氏福了一礼,温温柔柔地道:“正要大寮看看有什么功德可做。可巧在这里碰上黄太太了。”
黄太太便是镇长太太许氏。
许氏看她言语温柔,十分欢喜地伸手扶着刘十二娘一把,顺势牵着她的手,夸道:“真是个好孩子。”
却绝口不提刘孺人母女二人。
刘十二娘看得康召娘母女二人低眉顺眼并未看向自己,便也收回了目光,笑着回许氏道:“可不敢当黄太太的夸。”
人齐了,刘家与许家的丫鬟一前一后挑了灯照着路,倒也看得清足下的路,一行人就往大寮而去。
路上并未碰上什么人,许氏知道寺里正在做早课,压低声音问刘十二娘:“昨晚睡得可还好?”
刘十二娘微微叹口气道:“我有些择床,翻来覆去的,闹的八姐姐也没睡好呢。她和婶婶又一大早起了,跟着师父们去做早课呢。”
许氏听得这话有些讶然,却谨记许老封君的话“少问”,忙赞道:“可真是一片赤诚。”
刘十二娘看她不接话追问她怎么没去,抿了抿唇,也就没再继续谈论这个话题,而是问起了许老封君如何了。
许氏也是被许老封君带着交际惯了。虽说仗着许老封君的势偶有跋扈,却是个惯常许老封君话的。不然,她也不会在许老封君跟前吃香,谁愿意跟前留个杠精忤逆自己给自己气受呀。
许氏含糊地敷衍过去,不经意间就将话题转移了,说起了大寮掌勺法师耀净师:“耀净师做素斋可是十分了得。早几年,我还曾想跟她学一学,奈何机缘不巧。”
刘十二娘听得这话附和了一句道:“听闻你家老封君大寿时,请了她去做素斋,雕花栩栩如生,叫人叹为观止。”
许氏笑道:“是有这么一回事儿。”
刘十二娘忙道:“她可是轻易不下山给人做素斋,也就你家老封君福泽深厚。”
许氏忙提及刘家做的功德,很是恭维了刘家一番。
刘十二娘也附和着她的话很是把刘孺人那一房头夸了一番。她又忙自谦了起来:“我比不得八姐读书好,针凿女红也没落下,侍奉菩萨更是一片赤诚。我是个读书不成,灶上功夫一般的,寻常人。”
许氏却不信,若真是拿不出手的,刘孺人也不会将人夸了又夸,放心她去大寮帮忙。
许氏笑道:“十二姑娘真是太自谦了。”
刘十二姑娘余光扫了下后面,没扫到康召娘,却不妨碍她与许氏提及康召娘。
她道:“听闻那位康家小娘子灶上功夫十分了得呢?”
许氏昨晚得了许老封君的嘱咐,不似昨日那般急切地向推荐康召娘,淡笑着接腔道:“康家小娘子是个勤快的。”
却不提康召娘灶上功夫如何,只说勤快,显得十分敷衍。
刘十二娘看了许氏一眼,见她面色淡淡,又到了大寮院外,便不好再多问。
康召娘母女看她二人有话要说,便稍微与她们二人拉开些距离,低声问着许家的丫鬟大寮有那些个规矩。
许家丫鬟见她们问得诚恳,声音极低,却是细细将自己知道的说与蒋氏母女二人听了。
…
不许偷盗粮食。
…
不许滚汤泼地,免得伤了虫命。
…
不许闲扯搬弄是非。
…
手脚轻便。
…
菜洗干净,莫要浪费水。
…
蒋氏听闻这些,看了看大寮的院门,本想问问许家的马是如何照料了,这会儿也不便开口了。
召娘倒是觉得这也规矩并不难守,无外乎不浪费不搬弄,谨守自心,勤力做事。
又听闻许家丫鬟说耀净师灶上功夫十分了得,康召娘就有些心动,想要接近一下。
大寮灶上不是谁人都可以出入的,大寮师父得了通禀后,才让小沙弥尼请他们一行人进去。
耀净师是个面容严肃,极其讷言之人,做事规整。她一早就给许氏等人分派好了活计,都不是甚难甚重的。
也就是择菜洗菜,烧烧灶的事体。
耀净师只是把这些活派给他们,并没细分谁做什么谁做什么。
蒋氏母女在他们一行人中没什么话语权,刘十二娘是个未出阁的姑娘也没做出要表现自己的架势,活计就有许氏安排了。
这等事体,许氏也是做惯了的。
她安排了刘十二娘与她一道择菜,蒋氏和丫鬟们洗菜切菜,烧灶就交给了康召娘。
虽说是夏日,寺里的清晨并不热,烧灶并不是什么难事儿,康召娘却像和她娘蒋氏换一换。
因为蒋氏的腰不大好,不能总是蹲着或者突然站起来。
她想了下,笑着与许氏道:“太太,我想和我娘换下,我洗菜切菜,您看可好?”
蒋氏忙拉了她一把,向许氏歉然道:“孩子莽撞了。我们干啥都行。”
许氏没给二人脸色看,而是笑道:“活计谁做都成,都是功德。只一点不要耽误了师父们才好。”
康召娘忙笑道:“绝不耽误事儿。我可爱洗菜切菜了。”还怕人不信一般保证道,“真的。昨日圆善大和尚开示说,学佛当是欢喜事,欢喜自万事无挂碍。学佛我是不懂的,洗菜切菜这等灶上活,却真是叫我欢喜。我想着欢欢喜喜的,便不是学佛这等事体,只要心思纯正,大抵也能领悟一番无挂碍吧。”
蒋氏看她话多,忙扯了她一把,示意她这里不是旁处,安静些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