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对康阿爷康有福有意见的,暗戳戳地道:“就你刚才那主意听到有心里止不住咋想呢。”
蒋氏笑笑道:“那就按叔的来。要是族里谁家想学拌凉皮也过来帮衬一下。反正这东西就是个吃食儿,赶集不买多也能卖少,咱们这一片不行,还有别的集。做生意就是不能懒,脚勤嘴勤罢了。”
康有财听她这话还是打着主意批发给族里,叫族人往外卖,点头道:“我回去帮你问问。卖不卖看自己,人勤地不懒嘛。”
蒋氏客气地冲康阿爷笑,但是与族里交谈起凉皮批发生意,也是如鱼得水,一点也不怵他了。见康阿爷一直拿眼看她,笑着道:“要是弟妹他们愿意做这个生意,吃得了这苦,也尽管来。只不过生意都是自己的,做成做不成全凭自己,不能赖别人。”
有说了一会儿话,康家这几个长辈才开始老实吃饭。不是在自家院子里吃饭,而且男主人还不在,便是这是族中小辈的家,族长康有财等人,还是觉得不甚自在。
送走了康家几个长辈,召娘心疼地要撩开蒋氏的裤腿,看她膝盖有没有受伤。她边看蒋氏的腿,边问道:“娘,这样值得吗?”
蒋氏笑笑道:“有理走遍天下,没理寸步难行。可有时候你有理却依旧寸步难行,为什么?闺女啊,有些事儿直道走不通,咱们就走走弯道。吃点苦受点累,怕啥?”
召娘也知道自己智商情商都是一般,两辈子在人情世故上都做不到蒋氏这老辣,也就低头受教了。
她点点头道:“我都听娘的。”
蒋氏摸摸召娘的头道:“只恨你不是生在帝王家里,不然就锦衣玉食地过着,才不受这些气呢。”
帝王家也不见得就过得快乐。
多少人幸运在有个好的投胎技术,生来就赢在起跑线上,然而那些人都很快乐吗?
快乐是一种感受,并不只是拥有。
或许拥有的越多,反而更不快乐,因为你要分散更多的精力去守护你所有。因为守护,可能就会有更多的患得患失。
就像现在的她,因为心疼蒋氏,就有些患得患失,希望蒋氏能过得好,又暗恨自己不中用。
适才,康家长辈都在的时候,她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努力,让蒋氏过上更好的生活,受人尊重,不要这样为了行使一点自己本该有点的权利而给人下跪。
她不想自己这样,也不想家里人这样。
心里有了具象的目标,生活的动力就全然不一样了。
等人一走,她没等蒋氏催,就忙巴巴地开始做凉皮了,等肖氏来后,她摊子也出好了。
今日不光肖氏来了,肖氏还带着她妯娌一道来的。乡下确实不像召娘他们这些生活在镇上的人,主要靠铺子为生,乡下人要以田为生,家里人口不足的,男女老少都要下地干活。专门拎出来一个人卖凉皮,对于他们来说人工成本有点高。
召娘以前都不太参与这些讨论,今日却很积极,听了肖氏妯娌两人的打算。他们的打算就是不赶大集,就跟村子里卖豆腐似的,下乡去跟人换。
趁着闲暇或者饭点的时候,总之不要耽误太多农活和家务。乡下人虽然质朴,见的市面少,但是也知道一些基本常识性道理。
就拿着凉皮生意来说,肖氏虽然动心,下定主意不赶集,也是觉得蒋氏这要是做了批发生意,那么赶集摆摊的人就会不少。人一多,能挣的钱就少,还不如早早地去乡下卖,至少混个脸熟,还能多跑几个庄子。
召娘听了他们的打算,点头道:“这样想也成。”
肖氏叹气道:“就怕大家都做起这个生意来,生意就不好做了。”
召娘听了她的担心,也明白为什么村子里的人明知道他们赚钱,却不愿扎本钱来卖凉皮了。大概是觉得这不是个长久的营生吧。
今日生意不算很好,肖氏妯娌帮着蒋氏摆完摊,把剩下的凉皮多要了,两人推着独轮车,去下乡卖去了。
召娘跟蒋氏说起肖氏的担忧,叹气道:“我真不是个做生意的料。要是个做生意的料,他们这些担心早就该想到了。大家心里胆怯,也是觉得方子不在自己手里,心里没底。”
蒋氏却又不同的看法,道:“就是不爱动脑筋,又觉得做生意是个贱活罢了。当初你爹会做生意吗?也不会,为啥做成了?还不是被逼的。人不就是这样,胆子大点,勤快点,只要不走歪门邪道的,不贪图大钱,好生经营,咋能经营不出一份家业来?就说你阿爷那个杂货铺子,你爹第一次货算是白送的,足有二两银子。结果把你阿爷他们的心养的太大,以为开个杂货铺子恁容易。赔赚根本不算账,没东西就来这边拿,也不给钱。自己不进货,还想赚钱,你说天上咋有这馅饼掉来,叫他们捡起来?”
蒋氏说的都是她的生活经验,就她这种自力更生,靠自己求生存的态度,让召娘无比的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