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2 / 2)

食缘稼穑 倪丁莹 1594 字 2020-12-24

吴嫂子娘家也不是有意的。

吴嫂子娘家日子过得一般,十分勤俭节约,没想到这么着差点害死吴嫂子的儿子。

吴嫂子又气又怕,在药铺里自扇了好几个巴掌了。

蒋氏说完,召娘立马想到自家也是做吃食儿生意的,她忙道:“爹娘,咱们辣条也得保存得当啊。不然有一个这事儿,咱们就说不清楚了。”

康大山也想到了,思忖再三道:“这事儿只能跟卖辣条的人讲好。”

召娘还是不放心,要求道:“讲好没用,写在契约上才是正经。”

康大川看他们讨论辣条,后知后觉地说起了连正的来意。

连正是想卖素油给康家。

往日里,康家素油都是从府城进的,自己吃,用量不大。连正他爹也没太在意,但是听闻康家要做辣条生意了,他立马就起意让他上门来推销许家油坊的素油。

康大川说完这些,问康大山道:“爹觉得怎样?”

康大山笑嘻嘻地道:“许家靠油坊起家的,油坊出的油一直都不错。要是给的价格合理的话,也没什么不可以的。都是乡亲,爹当然是想买自家镇上出的油。”说完这话,没等康大川再开口,他就一锤定音道,“这事儿,你去谈。至少得跟咱从府城拉回来的油一个价吧?”

康家从府城拉回来的油价便宜,是占了谢东来大姑脚店的便宜,他们三家合起来要油,量大自然便宜。单纯去府城买油,价格不见得真的很便宜。

康大川迟疑了下,应声道:“既然爹相信我,那我就试试。我先谈着,谈不下来,爹再出面。”

召娘听康大川这么说,笑道:“哥,你这还没出师就觉得自己可能谈不成,可不行啊。”

康大山听了召娘的话,笑着附和道:“你妹子说的对。”

康大川有些不好意思地挠头道:“我,我尽力。”

康大海一巴掌拍在康大川的肩膀上,笑道:“老大,我支持你。”

召娘顺势给康大川夹了一筷子菜,笑着道:“我也支持大哥。”

说完这些,蒋氏又把今日去寺里烧香的见闻,尤其是遇到喜丧和召娘抽了上签说了一通。

康大山很高兴,觉得这是好兆头。

得知开业日子定在五月初九,他做了决定,那天不赶外集了,全家都在家里帮忙。

召娘心里囧了囧,脸上却挂着笑看着康大山道:“爹,不用恁大阵仗吧,就是个小吃摊。”

康大山却大手一挥道:“就这么定了。啥小吃摊。你看你这辣条说是小吃,现在生意不也挺好的。今个生意一般也是正常,日后慢慢就起来的。”

康大山赶紧的时候,也带了十斤辣条去卖,全卖完了。

十斤辣条半吊钱,能赚一半,快比上他赶场子卖货赚的了。

说完这些,蒋氏又提起端午节走亲戚的事儿。

蒋氏娘家,召娘名义上的外婆家,蒋家肯定要去的。但是老家康赵庄那边也要回去一趟,看看康阿爷这些康家的亲人,毕竟他们如今住在镇上,并不住在村里头。这些亲戚关系要维护着,就得时常回去看看。

这世道和召娘前世那等独门独户过日子不太一样,这讲求一个家族兴旺。康大山希望小儿子能读出个名堂了,也打听过了,光靠闷头子读书还不成,还得有点名声。

所以康大山如今手头富裕了,待他爹不错是一,还经常回去看看族里的几个长辈,想给儿子积个好名声。

特别是许家从府城回来人后,看他家热闹的情况,康大山有些小目标,就是年过五旬之后能混个乡贤的名头来。

乡贤,就是乡邻间的贤能之士。

能人,康大山不敢说多能,贤达也不见得贤达,但是通情达理,扩展人脉,慢慢在族里能说上话,这事儿他还是能做上一做的。

蒋家的礼好准备,但是康家的礼得康大山拿主意。

康大山想了想道:“这样初四咱们回乡,初六去你娘家走亲戚。召儿辛苦一下,这两天做些凉皮,到时候回乡送族里人尝一尝。”

召娘点点头道:“知道了爹。”

蒋氏道:“还有一桩子事儿。既然要做小吃摊卖凉皮了,豆芽和黄瓜这些,你看是叫吴家送,还是叫乡亲送。”

往日里他们可是吃了不少吴家剩下的菜,如今要做生意了,总不好不帮衬一下人家。

康大山咂摸了唇道:“那个豆芽子要发,我召儿做的也不难,就让咱爹在家里发了送来。黄瓜让吴家送吧。”

这些事情分派清楚后,召娘又抛出来一个问题。

她道:“日后,我要淋凉皮,还要做辣条,怕是忙不过来。你看着这事儿?”

康大山沉吟了下道:“我再想想,看人咋安排。你娘跟我提过买人这事儿,眼下还没到那等程度。实在要人手的话,还是得从亲友族里选,选不到可心的了,再从外头找。”

召娘明白康大山还存着帮衬族里和亲友的心思,思量一下,便把心里的打算说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