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2 / 2)

食缘稼穑 倪丁莹 1597 字 2020-12-24

“那我和娘守店?”这是老规矩了。大川和大海下学四五年了,渐渐也出师了,不是特别远的地方,大海能能独自去赶场了,远点的地儿还是跟着康大山。若是遇到特别热闹的时候,都是这么安排的。

召娘看爹娘说完了隔壁镇唱戏的事儿,央求康大山道:“爹,我跟大哥二哥去赶戏,好不好?你看我都两年不晕了,我还会算账。能看摊的。”

二哥大海还招她道:“到时候有流水宴,撒铜钱寿糖的。”

蒋氏拍他一巴掌道:“你还说。现在天热得跟什么似的,让你妹子去,晒得跟锅底似的,还咋说媒。”

最后那句,她压低了声音,含糊着说的,召娘还是听到了,却当没听到。当着未出嫁的姑娘说做媒什么的是不体面的事情,可蒋氏担心嘛。

到了贞娘这个年岁,好些女郎都定亲成亲了,她还没着落。上门的媒人也少得可怜,身世还在其次,最主要的是她的晕病,人家怕啊。

康大山也哄召娘道:“到时候你喜欢啥,就让你哥给你买。”

蒋氏呵斥她道:“你可别闹。那是隔壁镇,十几二十里地。咱家就一个牛车,得先送你爹到卢集再去赶戏,肯定没法载你,靠你双腿你走得了?”

卢集是黄埔镇西北的一个大村落,因距镇七八里地,有点远,就起了集。

召娘不情不愿地道:“那好吧。可我也想帮家里做点事儿嘛。”

蒋氏听她撒娇,笑道:“你乖乖听话就是帮忙了嘛。”

召娘就势进行情感攻势:“我觉得不够啊。爹娘兄长们还有小弟待我这么好,我光听话不做点什么,心里总觉得过意不去啊。我觉得我是家里拖累。”

康大山骂二儿大海道:“都是你招的。叫你瞎说。”

大海忙哄召娘道:“妹妹哪里是拖累?你饭菜烧得那么好吃,怎么会是拖累?你是全家的宝贝啊。”

召娘立马摆出高兴的姿态来,与蒋氏商量道:“连嘴最挑的二哥都说我做饭好吃呢。那我要不要做点小吃拿去卖?镇东头关家的卤肉没我做的好吃,卖的去不错呢。若是娘不依,那就得让我去赶戏,不然我,我就不开心啦。”

召娘不是第一次提出做小吃了,早先蒋氏说她想一出是一出没定性,有些不以为然。但是这两三年,她越发地发现召娘手艺好,不比镇上那些开吃食店卖的吃食儿做的差呢。

她今日提去赶戏,根本就是声东击西,重点却是吃食儿。以她对蒋氏的了解,蒋氏是不会同意她跑十几二十里地去赶戏,除非有蒋氏在场的情况下才行。这样一来,她多半会同意自己做小吃的提议。

蒋氏怕她犯病,这几年就没同意过在没有蒋氏在场的情况下让她出远门,哪怕跟着家里其他几个人。她如此做,固然关心爱护了召娘,却也限制了召娘的自由。

蒋氏却也不傻,点点她脑袋道:“你在这儿等着娘的吧?”

召娘闻言也不怵,只抓住蒋氏的胳膊晃悠道:“你看啊,娶了嫂子生了侄子,三弟还读书,家里处处花钱,进财处就这么些。娘,你就让我试试。要是成了,总能多一份进项,说不准还能是份家业呢。等两个嫂子进门了,也能做下去。”

她尽量用不带有情绪和挑拨离间倾向的语气来说自己的理由。她心里清楚,蒋氏固然疼她,但是三个儿子也是她生的。

有道是,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康大山不是暴脾气,总是笑呵呵的,蒋氏就成了严母。蒋氏只是要求孩子们勤俭节约这些,并不是性情乖戾之人,也是慈母。

召娘相信她这话,蒋氏肯定能听心里去。春上,小妗子来借钱,她还跟姥娘抱怨呢,说不说召娘那份嫁妆,但就三个儿子也得一碗水端平。怎么是端平,银钱上别太有太多出入。如今这宅院和铺子肯定是分给老大了,老三眼下看着读书不错家里也打算供他继续读下去,难就难在老二大海身上。就算他接了康大山的牛、鞭继续赶场子,可总不能没处住处,得盘处宅院。娶了媳妇再生了孩子,那花销可就更大了。

林林种种说了一堆,固然是让娘家体谅她的难处,但是所言也是实情。

当时,召娘听了这话后,就同蒋氏提过做小吃的事儿,但是蒋氏没同意。

这次已是第五次提了,第四次的时候蒋氏就在考虑了,这次想来会记到心里去。

召娘原以为还要两三次说服工作,没想到蒋氏思忖了一晚上就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