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2 / 2)

食缘稼穑 倪丁莹 1552 字 2020-12-24

一个残疾人艰难地求生存,谁有资格看不起呢?

召娘只是没见过聋豆,不免有些好奇罢了。

当下听得赵老汉这么说,正准备回话,洪山村要买东西的人终于现身了。召娘便住了嘴,等聋豆做完生意。

赵老汉也是闲着无聊,又出于好心想帮聋豆,就没回身,而是站在一边看聋豆卖东西,打算等会儿要搭把手的时候帮衬一下。

来的是三个半大孩子,带着四个小豆丁,是来买糖豆的。

召娘本有心找这些小孩子试试市场反应的,不过转念一想他们是外地人,这么贸然怕不好,就打住了念头,老实和田氏站着。

田氏的儿子有点爱热闹,看那边小孩子多,就想跑去玩,一直伸着手要往那边去。

田氏怕他磕着碰着,就把他抱了起来。

召娘看他要哭,就找了几颗杏子拿出来哄他。

洪山村几个孩子消费能力倒是不差,几乎把聋豆的糖豆买完了。其中一个嘴巴很会说,让聋豆送一些添头。不过聋豆耳背,听不太清楚,他说话声音一大,别人说话声音也跟着提高。

如此,砍价便砍得像吵架。

蒋氏等人个个拿了一个碗,正有说有笑地往这边走,看到这副情景还以为货郎跟客户闹得不愉快,吵了起来呢。

看赵老汉神情放松,他们才知道不是吵架,等到了牛车边问召娘和田氏,知道了缘由,不由得笑了起来。

召娘好奇他们怎么进了一趟村子就一个人拿了一个碗过来,不由得问道:“哪里来的碗?”

蒋氏将碗放在背篓里,笑道:“村里人办喜丧,讨了个碗。”

召娘只听说过喜丧,从未经历过,眨着眼睛问道:“为啥讨碗?”

蒋氏便细细与召娘说了一下这喜丧有什么说话。

喜丧就是家中有年过古稀的德高望重之辈含笑而去,虽是亲人离去是丧,但是逝者生前有福有寿又得了善终,算得上是一生圆满皆大欢喜。

像洪山村这位年过九旬近百岁,生前家族人丁兴旺,生得五男四女孙辈近六十人重孙辈更多,睡一觉过去的,可谓是福寿全归。

大家去讨的碗,也成为了寿碗,沾点老人的福寿。拿回去给小孩用,避邪免灾,祈求长生;大人用,也能招财进宝添寿。

蒋氏说完这些,笑道:“将来我也是死了赶上这么一场喜丧,也能含笑九泉了。”

召娘很快领悟了大家的心理,忙道:“阿娘定是长命百岁。且等着,有大福等着你享哩。”

陶柳氏也笑道:“你娘可等着享你的福哩。”

召娘冲蒋氏狠狠地点头道:“我定叫娘享福哩。”

他们这边说着喜丧,聋豆的生意也交易完毕了。

聋豆感谢了赵老汉,又问起了辣条的事儿。

“大山家的来,来。”赵老汉喊了蒋氏一声,又对聋豆道,“诺,她就是大山家的,就她家的东西,你直接问吧。”

蒋氏正和陶柳氏等人说今日兆头不错,闻声忙笑问道:“咋啦?”

赵老汉没等她上前,就把聋豆问辣条的事儿说了出来。陶柳氏“咿”了一声,看蒋氏走过去了,笑着对召娘道:“刚还说兆头好呢,这就来了生意了。”

召娘心中不以为然,但是人家恭维你生意好,你也不能冷脸子啊。她这点规矩还是知道的,忙笑道:“承婶子的吉言,等下咱们到了寺里定都是心想事成。同喜同喜。”

陶柳氏听了她这话,哈哈一笑,拍着她胳膊道:“你这闺女就是会说话。”

而聋豆这厢也与蒋氏聊上了。

他也认识蒋氏,毕竟是同行,都是这一带的,便不是经常打交道,偶尔也会碰到。甚至他有时候货不全还去康家周转一下货。

康家有牛车卖杂货也不是一日两日了,每年都去府城进个七八回货,花样比一般货郎家要多要全。

“嫂子,这是府城新出的吃食儿吗?”聋豆做这一行也有些年头了,在卖货方面也有些眼光和见地了,知道哪些货拿回来不压货还卖得好。他看赵老汉吃得津津有味,而来买糖豆的几个小孩子看到他吃,忍不住多看两眼,还流口水,便知道这东西有赚头。

蒋氏没想到烧香路上就有人问这个,笑道:“不是府城新出的,是我们自己弄出来的。打算放到脚店里寄卖。”说着话,她解开布包从油纸包中拿出来一些辣条,一边让召娘分发给同行的诸人,又拿了一些给聋豆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