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召娘直到日头照顶才醒来,看着眼前陌生的环境,耳畔萦绕着全是蒋氏的声声叫声。
她睁开眼睛,有了须臾的混沌,好半晌才找到焦距。
蒋氏看她醒来,有些惊喜地喊道:“法师,我儿,我儿她醒了。”
法堂长老几人只有明英长老、耀净师在了,其他人都去参加禅会去了。
蒋氏也在,许、刘两家的人没被留下,康大山等人得知了情况也不好来下院。
明英师看康召娘醒来,道了声“阿弥陀佛”,打量着康召娘的神情。
康召娘目光循着蒋氏的声音望去,落在她身上,轻轻喊了一声:“娘。”
蒋氏“唉”了一声,眼泪就簌簌往下落,根本忍不住。
耀净师递了一杯水给康召娘,轻声道:“小施主且喝些茶水,润润嗓子才说话,免得伤了喉咙。”
“就是,就是。”蒋氏忙附和着接了耀净师手中的茶杯,要喂康召娘。
康召娘没让蒋氏喂,而是从她手中接了茶水,看了一眼,慢慢喝了起来。
明英师看她喝着水,眼睛不住地四扫,似乎在打量这是哪里。
她轻声道:“这是灵山寺下院法照长老的僧寮处。”
康召娘放下茶杯,冲她道了声“阿弥陀佛”,已是想起自己此前是在大寮烧灶的。
蒋氏看了耀净师和明英师一眼,轻声问道:“我的儿,可还记得怎么回事?”
康召娘想了下道:“我在大寮烧灶的时候,看着豆腐泡,看着看着就看进去了,进了一个很大很长的街道,看到好多好多食物。然后,我就醒来了。”
蒋氏听她说的很简单,想想这几个时辰自己的忐忑、焦虑,忍不住想捶她。
什么出息,看炸个豆腐泡,就能看进去。
早知道这样子,就天天吃,让她吃个够,看她还能馋成这样子不。
耀净师和明英师也没想到她居然是这样的原因看进去的。
康召娘也只能是这样的原因。
她不可能跟人分享她的穿越,也没打算和人讲述她的前世。
每一个人都有独享的人生。
孤单和秘密是人生路途的必备。
她不觉得同人保密是失礼的。
窥探了旁人的秘密,并不一定都会有君子行径。
她这样也是为了自己和旁人的安全。
耀净师看蒋氏没有替康召娘圆场的打算,忙笑着对明英师道:“这位小施主十分擅灶上活计。”
明英师“阿弥陀佛”一句后,笑道:“悟道成佛,人人皆有机缘。这也是小施主的机缘。”
康召娘点了点头,看向蒋氏,见对着自己一言难尽的神情,低声道:“我不是馋油豆腐泡。我是想,豆腐掉进油锅里能成豆腐泡,因为油的高温把水一下子蒸掉了。如果掉进热灰里,如果放在火炉里烤会怎样,我才进去的。”
她可不想给人留一个贪吃的名声,尤其是不能让她娘蒋氏觉得她丢人。
不然,她以后到了府城,只能做个贞静女子,怕是摸不到厨房的边儿了呢。
耀净师笑道:“确实很有天赋。善于观察,也善于思考。”
蒋氏想说一句,她就是贪吃,到底没敢在法师们面前放肆。
明英师也和煦笑道:“阿弥陀佛。悟道本无定法,修行何不拘泥。小施主悟性非凡,好生珍惜,莫要蹉跎才是。”
康召娘心下一动,看了眼耀净师,又看了眼她娘蒋氏。
耀净师神色有些意动,似有话说。
而她娘蒋氏并没有听懂明英师的暗示和指点。
康召娘确实是有想过与耀净师套套关系,能切磋下厨艺什么的,聊一聊做菜的心得。
但是,她可没有出家的打算。
她别说七情六欲未断,对神佛之流也是十分抗拒和害怕的。
因为那是她所不熟知的事物和存在。
穿越已经让她寂寞如雪了,好容易与康家人磨合好了,再让她出家。
她可不只是会哭这么简单了。
她还没拒绝,就听耀净师道:“一心向佛便好了。”
明英师看她拒绝了,也就没再说什么。
不多时,明英师先行离去前往了上院的禅会,耀净师脚下踟蹰,看了眼康召娘母女二人,让小沙弥尼给康召娘那些点心吃,也去了大寮。
蒋氏等人走了,才念叨起康召娘来:“你说你这是怎么回事儿?吓得人半死,你也真是的……跟那刘家十二娘说什么夜哭神做什么?弄人人都以为你撞鬼撞邪了呢?好在寺里的法师们说你没有撞邪,不然就是有一千只嘴巴也说不清楚。”
康召娘着实饿了,她昨天晚上没吃,今天早上也没吃饭。
她任由蒋氏念叨,小口吃着点心,喝着茶水,也不言语。
蒋氏看她呆呆的,只顾憨吃点心,狠狠地叹了口气,瞪了她一眼。
康召娘打个饱嗝,胃里舒服了,整个人都是暖暖的。她才有力气和精神与蒋氏分说分说。
她当然不会说自己迷进去的事儿,提了头,她一句话还没多说,蒋氏就能再念半天。
她道:“娘,我想好,咱们的店做什么了。”
蒋氏愣了下,又给她倒杯水道:“再喝杯水,走吧。你想想,想什么想。赶紧去禅会,露个面才是正经。”
蒋氏还挂心着康召娘这“撞邪”的名声,哪里有心思听她说什么做生意的事儿哦。
康召娘被迫闭嘴,也就不再浪费口舌。
两人起身,守在外面的小沙弥尼道,今日下院的法师们都基本都去了上院参加禅会,没有午餐可食,康召娘若是还未吃饱的话,她还有几块点心给康召娘吃。
康召娘忙谢过她,看她可可爱爱的,冲她合十道了声“阿弥陀佛”,蹲下来问她道:“敢问小师父,法名是哪个?真是多谢你的照顾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