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 暗箭——万水千山只等闲(1 / 2)

第四十五章暗箭——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长征》)

2019年6月16日星期日

拉达克位于克什米尔东南部,属于in国控制区。面积45110平方公里。官方语言为藏语(拉达克方言)和乌尔都语。拉达克地居世界屋脊之上,位于喜马拉雅山南沿与克什米尔山谷的东北面,全境介于海拔3000~6000米之间,但大部分的居民住在海拔3000米的印度河上源的山谷里。曾是古丝绸之路必经的重镇,首府le城市(leh)。

1975年才对外开放的拉达克地区的确有世外桃源的感觉,北有喀拉昆仑山脉作为屏障,东临西藏高原,西边和南边与喜马拉雅山脉接壤,其首府le城市大概算是拉达克最低的地方。每年的11月到4月就交通断绝,一般没有游客。地理环境决定了当地人有机会保持着他们自己的生活状态:平和、尊严,不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在克什米尔,也许只有在le城市很少看得到军人,但也许,只是因为隐藏得很深。但事实上,据马大正主编的《西藏通史》(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介绍,早在公元9世纪,拉达克就是吐蕃的一部分,13世纪统一于c国的元朝,后来统治北in地区的莫卧儿帝国曾侵入拉达克,迫使其成为藩属,但随着莫卧儿帝国的衰落,拉达克在清代重新归属c国西疆管辖,拉达克王由驻藏大臣“节制”。从1683年开始,拉达克就年年向西疆进贡。1826年,拉达克部长奉驻藏大臣松廷的密令,缉拿逃亡拉达克的张格尔匪徒100余人,并立即派人禀报驻藏大臣。1829年,道光皇帝赏给拉达克部长五品顶戴花翎。也就是说,至少自清代以来,c国历届政府就从来没有承认过拉达克地区属于in国,即便是在清末最屈辱的年代,面对en国政府的胁迫,清政府也从未就拉达克地区的归属问题做过任何的妥协。在c国地图出版社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c国历史地图集》第8册中,有1820年的全c国地图,该图同样把拉达克划为c国西疆的一部分。在in国和pa国独立后,双方就克什米尔归属问题爆发战争,战后in国控制了拉达克。in国曾单方面声称,c国与in国边界西段早在19世纪40年代就已划定,遭到c国方面的驳斥。直到今天,c国与in国边界西段问题仍悬而未决。

拉达克的首府le城市,位于南亚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在喀喇昆仑山脉的东麓,距离印度河约6公里,平均海拔3514米,是一个有着11万人口的高原城镇。在城市的南部,有个一大型的机场。机场虽也作为民用,但其深埋于山体间的机库和掩体以及频繁起降的军用战机,都是它作为印度在克什米尔及c国与in国边境重要空军基地的最直接的证据。事实上,之前被二中队击落的六架直升机,虽不是从这里起飞,但却是接受了这里的指挥。

现在,肖剑他们正坐在一辆“借”来的民用箱式货车里,而目标正是le城市。车子正高速行驶在21号公路上,肖剑坐在后车厢内分析着敌人可能的行动和部署,再一次回忆着从昨晚到现在整个行动的每一个细节,他必须搞清楚是他在牵着敌人的鼻子走,还是自己被牵着。不知道为什么,他突然有了一种不安的感觉,他需要仔细地分析和判断来验证或推翻自己的直觉。

在此之前,一整夜的高原山地行军,让所有人都有了筋疲力尽的感觉,只在天快亮的时候他们才稍稍休息了一会。在大家休息的时候,肖剑则带着丁洛阳在30号公路旁的一个小镇顺利地偷到了一辆小型箱式货车。这个名叫kasol的小镇小到所有资料上都查找不到它的中文名称,但是现在它的存在却给二中队之后的任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虽然只是一辆老旧的汽车。

这辆车按照肖剑划定的路线由战士们轮流驾驶,大摇大摆地开上了21号公路,也就是le城市-里拉马高速公路。这个举动虽然有一点点冒险,但实际上则增加了行动的隐蔽性,也提高了他们的行动速度,而且还让所有战士都得到了充分的休息。

车在开上21号公路之后就一直向北,开始还算好走,不过很快就开始变得蜿蜒起来。在经过了利纳莫、又驶过大约三四段异常曲折的盘山路之后,在距离瑟尔科格约5公里的地方离开了21号公路,开始沿着河岸的公路向东南方向前进。又这样沿着道路行驶了十四、五公里左右,趁着路上没有其它车辆的时候,他们离开了公路,把车藏在一个山坳里,肖剑和陈浩两人便下了车徒步前进。而其他人除了警戒哨之外,则继续在车内休息,并随时等候命令。

由于是白天,又紧邻公路,所以肖剑和陈浩两人的行动格外小心。这里并没有什么植被为他们提供掩护,视线也开阔得很,每当远远看到有车辆经过,他们就必须立刻趴在地上一动不动,静静地等车走远,才能再迅速地爬起来飞奔。而在这之前,他们还要先借着乱石的掩护趟过了那条并不很宽的小河。不过,在穿过开阔地进入一个小山沟之后,情况就稍微好些,但却要更加小心。因为这里距离他们第一个目标已经不远了。

肖剑和陈浩都匍匐在地上,紧贴着地面一点一点地向坡顶挪动。根据卫星图像的显示,他们的目标,就在山坡的那一边。这里,很可能早就设好了埋伏。

肖剑和陈浩两人并没有直奔目标而去,而是先以专业狙击手的眼光和经验,仔细搜索检查了周边所有可能设伏或隐藏有狙击手的地方,这也是只有他们两人前来的最重要的原因。俩人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发现了几个并不专业的暗哨,肖剑并没有去理会他们,而是躲开他们的视线,和陈浩从两个不同的方向接近了目标。

肖剑在一个石块的边缘伸出了15型狙击步枪——他的目标是恐怖分子,没有人能用在恐怖分子身上找到的弹头说事儿。没有了顾虑,肖剑自然也就选择了最适合的武器。瞄准镜里,肖剑先对整个环境进行了大致的观察,不由地在心底开始鄙视起对手来:这个假目标也做得太不专业了!所有建筑都是临时性的,这倒还能理解。但问题在于,在这么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这些建筑居然还都崭新崭新的,透过瞄准镜,甚至能看到钢架切口处闪烁的光芒。这些建筑出现在这里绝对不会超过半个月的时间!这怎么可能是恐怖分子的基地?

“撤!”

肖剑在“蝙蝠”里只对陈浩说了这一个字,然后两人又按照原路一点一点地“蹭”了回去。不过在回到公路一侧时,肖剑却没有向车辆所在的位置走去,而是爬上了陡峭的山崖,陈浩自然也跟着爬了上去。肖剑的目的很简单——既然来了,就不能白来,总要给敌人留点纪念。既要让敌人知道自己来了,又不能让敌人太早知道。他把外围那些所谓的暗哨定为了自己的目标。

爬上山崖,两人各自选择好了隐蔽的位置。之前肖剑已经把自己的意图详细地告诉了陈浩,由肖剑对目标进行狙击,陈浩则观察情况,并在肖剑万一因射击而暴露时提供掩护或辅助攻击。

目标有四个,其中两个的距离是800米,另外两个分别是1000米和1200米。如果是在理想状态下的靶场射击,肖剑可以说有绝对的把握。但是在这里,肖剑还是感觉到了一些压力。这里空气状态良好,目标清晰而且静止不动,肖剑可以稳稳地把他们套在瞄准镜里。但是超过1000米的距离,风成了最大的障碍。虽然这里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弹道的影响相对较小,可由于地处山谷,风力变化很大,也许就在这1000米的距离上就会遇到几股不同速度甚至方向的阵风。说实话,肖剑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这与技术无关,纯属自然因素造成的,或者还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