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大人是打算抱牢芸伺这棵大树的,毕竟他主管官吏晋升之事,势力匪浅,何况芸伺家幼女芸媚天生丽质,算是京畿的可人,虽和自家闺女一同入宫,可是却得王上恩宠,晋升为妃更是指日可待,等到那时芸伺的仕途便是一片光明!
可是谁成想突然之间依仗的大树竟然倒了,芸媚突患重疾一命呜呼,芸伺怕是思女心切深受打击,自此公务上错漏百出,王上不念旧情直接贬黜异乡……面对这样的情形戚大人直抖搂手,还真是世事无常,好在自己闺女还位列后宫,可没多久连王上也驾崩了,戚夫人一下成了戚太夫人,戚大人哀叹,明明是一手好牌,怎么就急转直下成了现在这般光景,他也算是彻底死了争斗之心。
人无争欲,便盼着平安是福,可先王驾崩不到一年就得闻戚太夫人病逝,戚大人伤怀,若是当初不送女儿入宫或许今天也不会白发人送黑发人……痛心至极,看着发妻端详女儿的画像不免唏嘘,两个如花似玉的姑娘,就这么草了一生。画中人正是戚太夫人和芸媚静坐微笑的模样,那是两人入宫选秀时让画师一并给画的合像,当时两人还说自小就如同姐妹,若是能一起入宫也算是有了照应,没想到……宫闱深似海,命断红墙内。
这幅画辗转到了苏韵熙的手中,派去查探的人看到了画中人和苏韵熙佩戴同款样式的发簪,也知道戚太夫人陨殁之时,手中也是攥着一支发簪,自己查探更是因为王后娘娘对那只发簪起疑。
苏韵熙看着画中挂着微笑的一对美人,好一会没说话。两人戴着同款的金簪,不过一支为红石一支为翠绿,一个穿着初春桃红的裙衫,一个则用了水天一色,都如出水莲花般清秀可丽,苏韵熙识得戴着红色玉石双手交叠压在桃红罗裙上的女子是戚太夫人,而另一位则手持着与衣着同色的团扇,立在胸前,媚态百生,虽然静止,但也能感觉出女人摇曳扇子的娇柔,这位就是芸媚。
苏韵熙从未见过芸媚,但却对这样的打扮却有印象,这不正是她最后见戚太夫人那一日时,戚太夫人的装扮吗!回想起当时的种种,苏韵熙越发狐疑,这戚太夫人素来喜欢红粉之色,后宫相聚几次她也都是那样的打扮,可是独独来苏韵熙宫中的这几次,却都是偏于绿蓝的穿戴,苏韵熙细细回想,突然公荀微咬唇壁的样子一下就跳进了苏韵熙的脑子里。或许公荀不知道,但是苏韵熙发现公荀一旦深陷思考之时都会下意识的轻咬下唇的唇壁,当时苏韵熙沉浸在小孩子衣物的极大兴趣了,并未当回事,现在想来,当时公荀的状态却有异样……苏韵熙让人拿她的金钗去检查,发现上面的玉石有过修理的痕迹,应该是重新加固造成的,想起画中人款式相同,嵌料不同的金钗,以及戚太夫人自缢时手中握着的那只金钗,苏韵熙突然意识到,自己那一支很可能是戚太夫人那只红石金钗改的,而她死时拿着那支应该就是芸媚的,为什么要大费周章的把一支和芸媚一模一样的金钗送给自己?这一切都指向了芸媚,可是查了许久,芸媚的事情好像从宫中抹去了一样,只闻当时的芸夫人突患重疾可是是什么病却不得而知,只说是急症,太医院连施救的机会都没有,人去的时候,芸夫人已经凉透了,苏韵熙想问一下当时的情景,却发现芸媚的宫人全都消失不见……苏韵熙发现芸媚的死,公荀的戍边,太后突然被禁足修行都发生在同一时间内,这会是巧合吗?!难道都是废后陈氏搞得把戏,可若是这样戚太夫人为什么要接近自己,能和自己牵连甚深的怕只有公荀了……苏韵熙这样想的时候,自己都吓了一跳,她怎么会怀疑公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