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晟国出兵,也是近到徐国京畿我们方才知晓,之前一直消隐踪迹,确有怕打草惊蛇的成分,但臣下觉得凭借晟国作为,帮徐国只是个由头,一但破围,晟国势力大增,不敢说他别无他图,无忧远虑必有近忧啊,王上。”
晟国新王,登基不过四五年的光景,确实比他那个爹有魄力,当然也更有野心。既然周北一侧的硬骨头啃不下,就先吃光嚼碎其他的小国,所以这两年也算是可以和周北同盟旗鼓相当,这也是为什么晟渊侯一谏言,晟国王上就动了心思的原因。
如果此次晟国借由驰援徐国巩固势力,谁也保不准他之后会有什么其他想法。向来晟国和周北边境就剑拔弩张,若是晟国和徐国联手吞并了周北,那晟国便疆土最广,如若他想要称霸,徐国作为邦交或许会暂时躲掉一劫,但是毗邻徐国的苏昭就首当其冲了。但若此刻扶持公荀继位,结为姻亲,实力上不仅可以同晟国、周北相当,甚至还微微占了上风。
苏昭王上知道尹子庚说的有道理,自己之前也有想过,如果晟国得势,苏昭再想守土恐怕就不是件容易事了。可晟国军威在外少有败绩,苏昭王上是怕万一吃了败仗,直接引火上身,若是不出兵或许还有长久的安稳,晟国称霸本也是些许可能,或许根本就不会实现,太过杞人忧天也不是好事。
听王上对胜败担忧,尹子庚赶紧道:“王上,关于此,二殿下有一计策,不知王上能不能召见二殿下听他说上一说。”
“哦?”看来这尹子庚和苏韵锦早就通了气。尹子庚这人向来梗直,只道事实从不美言,却独独对二殿下青睐有加,若不是王上了解尹子庚忠信,二殿下孝谦,会觉得二殿下私下拉拢军备大臣。若是被心事不正的捕风捉影造些声势会折损了苏韵锦的声名,等这事过去了还是要点一点韵锦。
苏韵锦的面皮被晒的通红,唇色却寡淡粉白,鬓间能清晰的看见汗水,王上虽是心疼但绝不能先服软。先是言辞具厉训斥了苏韵锦一顿,后又道是护国将军力荐,他才打算听上一听,让苏韵锦别抱太大的希望。
苏韵锦此时已经眼泛金星,明晃晃的光斑像是长在了瞳孔上,让他不仅看不清事物,还一个劲的眩晕,即便如此他还是强压下顶着喉咙的异感禀明:“尹将军夸赞了,也是将军指点才想出的法子。说来也简单——诈降。不过全看时机,若是我军到时公荀的部下已经战败就要另想他法。”
“另想他法?!那公荀不是一般人物,算得上有勇有谋,在你们这代王子之中也是出类拔萃了,当时他挥军南下势如破竹,也不是在徐国京畿吃了苦头,若是能那么好破怎么会僵持不下!韵锦,可不要为了你王姐意气用事!”
“父王说的是。但那时徐国也是严阵以待,若是公荀旧部已降,这其实更容易里应外合。之前听尹将军说民间有用硝石打通甬道的巧匠,若讨来方法借以烟火可乱内城,至于高墙易可火攻,箭头附火,不仅增大了箭雨的威力,也能恫吓敌方。”
“箭头附火……”王上思量了片刻,之前并未听闻,可是苏韵锦说得如此胸有成竹定然是找到了方法,扬扬手让內侍给二殿下上了绣墩开言道:“说来听听。”
※※※※※※※※※※※※※※※※※※※※
是架空历史的文因为写了一、二、三、四……很多个国家,大概年代基本参照是三国之后五胡十六国期间。二殿下说得箭头附火其实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火箭。当时丞相诸葛亮率军进攻陈仓,魏国守将郝昭就在箭上装上火把,焚烧了蜀军攻城的云梯,守住了陈仓。在这里引用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