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她的悲声却引来了一群人。
一匹羸弱瘦马拉着一辆破烂不堪的马车载着一位精神矍铄的学者,车上还有许多成捆的竹简书籍,后面跟随一群饿得东倒西歪有气无力的书生。
车子到了函谷关下,哪位学者没有见到悲伤中的女子,却见到了迎风临立的老聃氏,他不顾了女子的泣哭声,急忙下车说:“老聃先生,学生不期这里与您邂逅相遇,晚生给您见礼。”
“别来无恙,大司寇孔丘先生您怎么也行到了这里,幸会,幸会。”
孔丘说:“如今晚生受荆襄楚国国君邀请带领弟子前往郢都讲学,不料走错了路,在此与先生相逢,可谓天下若比邻,甚幸,甚幸。”
老聃氏笑说:“大司寇一生积极出仕,为国担忧,为民解困,喜好风雅,追求仁义,弘扬中庸至德,提倡克己复礼,如今弟子三千,有名望者七十二贤,可佩可佩。”
“徒有虚名。”孔子说:“先生您是洞察天机,明生死,懂鬼神的大方,晚生当拜您为老师才对。”
老聃氏说:“道家、儒家各有千秋,孔丘先生谦虚了。”
此刻,孔子不知老聃氏适才遇着西王母之事,以为老聃氏独自一人骑着青牛站在函谷关面对斜阳心情非常逍遥闲逸。
孔子不由发思古之幽情,笑对老聃氏说:“老聃先生,您上知五千年,下卜五千年,您说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函谷关以后可留什么史迹?”
老聃氏捻须笑说:“五百年之内,必有两个王在这里打赌,必定留下先入关者为王的事迹。”
孔子笑说:“也许吧,你我在此相逢,不如面对函谷关各吟一联,莞尔一笑如何?”
老聃氏不以为意捻须唱道---
斜阳不知人间事,
明日依旧照墟里。
孔子笑说---
太平高楼起艳妆,
狼烟总是携离人。
西王母闻听二位圣人对话,方知“道不同不相为谋”,她在铜镜中说:“俺的救星到了。”
孔子与他的学生听到身旁有妇人燕燕之语,再次大吃一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