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悠扬的婉笛声中,传膳开始,宫女们手托朱红餐盘,从万岁开始至皇子到客人及其百官鱼贯顺序一盘一碗的上起馔馐。
第一道菜是清蒸洋槐花,也是红尘民间最普通的菜肴。
白色的花蕊,撒了一层薄薄的黄色玉米襂,放在霁兰釉高底盘中。
这是一道样菜,白色象征天,黄色象征人间,兰色象征地,表示,天地人是和谐统一。
但,张玉香一个出身苦寒农家的女儿,从小就不知学堂在哪里,是没有半点墨水,更不知道宫廷礼数。
她看着这盘洋槐花菜肴,倒想起了饿死人的蹇年。
那年她十岁和母亲在春天里,一起去了姥姥家。
姥姥也是穷人家出身,家里没有半粒米面,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姥姥家庭院里有一棵高大的洋槐树,树上的树叶和花几乎捋完,就连树皮也刮去了,唯有树梢上留着一枝半开的花蕊。
她和母亲到姥姥家时,姥姥正有气无力的坐在树下,守护着那枝洋槐花。
中午时分,姥姥示意她爬树摘下花朵。
张玉香也是饿极了,爬上树,不顾树枝的脆嫩,连叶,带花加着树枝搉了下来。
做饭时,姥姥从怀中取出一小包未熟的大麦炒面和着树皮,树叶,花朵,熬了汤。
小玉香那年春天,第一次吃饱了饭,当她放下碗时,发现姥姥没有动筷,只顾对她微笑。
小玉香问:“姥姥为什么不吃?”
姥姥说:“不饿。”
不久,姥姥就饿死了。
张玉香想到这里,看着盘中洋槐花,思念着姥姥,不由大口吞起,但,无论这菜肴滋味如何嘉美,她也没有感觉到那个十岁的春天,在姥姥家吃的哪顿洋槐花饭香。
袁巧云坐在表嫂旁边,她一直看着女皇万岁的举止,见万岁并没有动筷,众百官也未动筷,便用腿轻轻触碰了表嫂的身子,示意她要文雅,懂礼数。
张玉香一口气吃完盘中洋槐花,再看诸人,大家皆在望她,便不知如何是好。
万岁向张玉香投来微笑,谕:“好吃吗?”
张玉香变得局促,红了脸,低头笑说:“好吃。”
万岁十分高兴,谕:“饭菜合你们的口味,我就放心,喜欢这里的菜肴就多吃些。”
第二道菜是清蒸雪莲,万岁方举箸优雅夹了一箸,把菜肴缓缓入唇,然后把箸放在托盘上,慢慢餐饮。
袁巧云羡慕着龙尊就餐,效仿着万岁的仪举,也夹了一筷菜,噙到口中,缓缓嚼咽。
袁巧云思忖,看来天下事,都是有规矩,包括餐饮也是有礼规,与宾客们在一起就餐。
一,不能拿着筷子这碗捣捣,那碗挑挑,要吃就在一盘中一次夹一筷菜,吃完再夹第二筷菜。
二,饭菜入口,不可狼吞虎咽,要细细咀嚼,品出茶饭味道,不能露出牙齿,随便谈笑风声,给人一种粗俗的形态,就是嘉宾间需要谈话,也要等饭菜咽下在开口说话。
这就是绅士风度,贵族的典雅。
袁巧云见过皇王的餐饮,方知过去她在与宾客聚会时,礼仪是不周全。
但,十分不解,为什么宴桌上每个人的位置上放有两双筷子,她正纳闷,黄普嵩吃完菜肴,见张玉香表嫂愣在哪里不在动筷。
黄普嵩放下了自己使用的筷子,便拿起桌上多余的那双筷,给张玉香夹过一菜,说:“张姑娘为什么不动筷,我来给你敬上一箸。”
黄普嵩说着话把所夹的菜肴放在了张玉香的餐盘里。
袁巧云这才明白原来闲置的那双筷子并非多余,它是公箸,用来给附近的餐友敬菜所使,筷有公筷,杯有公杯,宴会上有她许多不知道的礼规。
这顿饭共一百零八道菜,张玉香第一道菜就吃饱了,遗憾的后面什么,猴头燕窝,鲙鱼炸蟹,狼心狗肺,云骨风髓,仙家的口味她无福享受了。
张玉香暗忖:“日她娘,我和俺男人一样,都是没出息的孬种,有好吃的,好喝的,也不知道咋享用。”(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