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听醒木一声收(1 / 2)

美人何处 枼君倾城 1925 字 2020-12-18

后几日,她也在想,那一日乞巧节时,遇着的,是否是她十四岁最美的年华。而不是那样一段还未开始便已结束的故事。

终究最后那一日也接踵而至,她坐上御车前往华丽辉煌,富贵堂皇的皇宫,从此天涯作别。她是以那届秀女最高位份小仪入的宫,最是得君上的赏识,因此方才进宫不久,便升了婉仪直至婕妤,正是步步高升的好意头。

才进宫不过几月,便有了身孕。众人皆说她是个好福气的,也没有受到其余宫嫔的欺负便一跃到了贵嫔,封号为懿,取美好如意之意。可见她还未生子便已是受尽荣宠,当真是满门荣耀。

因着她的身孕,林家老爷也晋升为三品官员,放了闲职。待到来日无论她产下公主还是皇子都是保全了她此生荣华,况且她还年轻,前途更是无可限量。

她也是秉承着父亲训诫,谨慎行事,恩惠并济。因此人心所向,她也是愈发恭顺温婉。

转眼已是第二年的七夕夜宴,她已是皇帝身旁备受宠爱的妃嫔,得以与皇后并席而坐。众人心知,待她产子后,封妃封贵妃都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众人也都是恭贺她,说了些好话令她高兴,但她总是淡淡的,那样谦卑温婉。皇帝见她不甚欢喜,便唤了她让她吟首诗助助兴,总不辜负她们好意与这良辰美景就是。

她想了想,沉吟片刻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众人皆是道好,可是都不知她心思。其实她想要吟诵的是杜牧的另一首诗《七夕》: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

但是这首诗终究不是应景的,她也没有再去多想。

宫中七夕夜宴富丽堂皇,各色佳肴名酒,烟火缭绕,煞是好看。但不知究竟是少了些什么,却教她再提不起兴致来。唯一与去年相似的,是漫天的烟火,那样璀璨艳丽,像是开在她命里的花,绽放了,有千百种样子。但最终,烟花已过似水无痕。

这时,她却突然要临盆了。众人都慌乱着将她移入偏殿,她却是此刻清醒的。她看着这样多的人乱成一团似的,忽然很想要笑一笑,但是随即仿佛明白过来了。那些不同的东西少了的东西,原来是那年十四岁落在乞巧节上的心。时至今日,仿若镜花水月,只是一场虚妄的梦一般。

她果真有福气,生下了皇帝第三子,皇帝欢喜,升了她妃位。林家满门备受荣耀,更是尊贵一方的大府。

她也从此定下了心,专心教导着幼子。当二皇子周岁礼上,也是正逢七夕夜宴,宫中愈发热闹起来了。她抱着幼子坐在皇帝身侧,成为皇帝身边最为得意的人,荣耀至极。连尊贵端方的皇后都及不上她,满宫里惟她一人盛宠不衰,一枝独秀到今日。

她看着念念相似的烟花,眼底蕴开了一层光芒,如今,她是宫中最为显赫最为尊贵的女子了,身旁有夫有子,再不是孑然一身了。

每年的七夕都过得如此热闹,那孩子生得好,聪明伶俐的,承了他母妃大多的睿智。同样是几岁便通晓诗词文集,甚是得皇帝欢心。众人心里皆道,那孩子将来大抵是太子了,懿妃的好福气还在后头。

如此一来二去的,她也被捧得愈发高了。那孩子五岁时,她已经是连跳两级晋升为懿贵妃了,从此林家的地位再不能被动摇分毫。

而许多年过去了,那孩子长得愈发好,聪慧睿智,已经被立为太子。而皇帝已经逐渐年老,身子也大不如前。她也再不是那时十四芳华的女子了,只不过,仍然会记得,自己是在最美好的年华里遇着了那个人。而她与他一别经年,终是明白一个道理。在身边的人和在心里的人,可能不会是同一个人。

她不是不知足不知福的人,上天格外优待她,未曾让她受了什么苦痛便享尽了世间福气。她已经是很感激,再不敢多求些什么。

那一日终究来临,皇帝在一个春日里偶感风寒,却沉疴不起,最后崩逝于予以殿。她终是为自己为他哭了一回,那样撕心裂肺,痛彻心扉。

她毫无疑问地当上了位高权重的太后,独居深宫的她偶然间想起从前看的一首词: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这是姜夔的《鹧鸪天》,往事已矣,斯人已逝,岁月还那样绵长。就像江南的烟雨,淅淅沥沥的,将整个江南都笼罩在一处,霏霏然朦胧兮。

这首词句句肺腑之言,令人唏嘘喟叹。他与所思者睽隔时间之长,空间之远,相见只期于梦中,但连这样不甚真切的梦也做不长,其情何堪?

那句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意境更为空灵蕴藉,意愈切而词愈微,大约如是。

时的她,是寂寞的。亦是,念着昔日旧情的。那不过是早年一个心无处安放时的悸动。

新皇登基不过几年,便恩赏了林家上上下下。这年初又有了新旨意下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惟赞林卿淳淳口碑,厚德载物。民心齐而百业兴,朕心甚慰。天道酬勤,皆以在目,朕念其蔼,大义可嘉。特进封林卿一等公世职,加封林卿嫡妻为正二品诰命夫人,特赐嘉许,以表朕心。

皇帝这已是给足了林家的面子,如今的林家已是扬名一方。而她,临风窗下,执了一本《齐物论》来看,正看得颇有心得时,皇帝便来请安。

她见着皇帝面色郁郁,想来不止是请安问好那样简单。

母后,今日儿臣有一事未明。司空大人前来上谏,提及杜甫昔日讽刺唐朝杨贵妃与其兄杨国忠奢靡无道的《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母后以为该如何?

她不动声色,继续看着老庄写的《齐物论》不答话。

她是知晓的,那司空大人是忠臣,忠言便难免逆耳。他此举便是以杨氏兄妹来讽刺现下得势的林家了,正巧她看到万物尽然,而以是相蕴这一章。

她闭目想了想,皇帝也一直等着,她略一沉吟道:皇帝认为万物尽然,而以是相蕴该作何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