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花’是个好东西(2 / 2)

为了加速资金周转,减小资金压力,他在和律师开会之后,决定在动工之前就向大众卖期房,并且支持分期付款,随便付上百分之10或者百分之30的首付,就可以预定一套公寓。除此之外,他还印刷了‘售楼说明书’,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户型图,分发给市民。

今天看来是不新鲜,但是当时可是全球首例,四方街项目第一天开售,买房的人蜂拥而至,买到名额的人随便转手就可以加价卖出,超过1200套公寓很快卖完,自此,这种卖期房加分期付款的方式,就被香江人称作是‘卖楼花’。

尝到甜头的东哥已经变成了东叔,又建起了一座8层楼高的香槟大厦,这是当时全九龙最高的楼层,不但如此,他还想要用这种方式卖出去,但是每个公寓的面积都不同,之前的那种每层均分的方式行不通了,电梯维护、房契变更很容易产生纠纷,又见了几天的律师,双方合计就按照‘公共契约’的形式,大楼内的人按土地面积分配,不同的户数按照不同的比例,共同分担整栋楼的产权,这就是所谓的‘公摊’。

其实这样细分下来也不错,大平米自然有有钱有势的人住,小户型也让那些手里有零散资金的散户也能够拥有自己的房子,但是问题来了,就是公共区域的面积应该由谁出钱呢?所以就更详细的规定了每一层的公共区域由这一层的所有住户一起承担。

公共面积包括大堂、公共门厅、电梯井、地下室、管道井、楼梯间、电梯机房、走廊、过道、配电室等等设备房间,因为这些设备全部都是为了住户服务,所以他们必须掏出钱来买下这些设备所用的占地面积,平均分配到每户人家的头上,根据你买的房子大小来确定公摊面积大小,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大头全让开发商给得了,啧啧,这脑瓜子是怎么长的,这么丧心病狂的注意都能够想到?

真不知道这个决策一出来是‘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不过她想祖宗十八代肯定是安稳不了了,因为每天都有人指着鼻子骂,任谁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攒钱买了一间百平米大屋之后却因为公摊面积甚至还不如乡下80平堂屋大的时候都会破口大骂吧。

依旧是‘东叔’的东伯也想到了之后可能会‘被骂八辈祖宗’,所以急流勇退将这个损人利己的主意启发者的名头盖到了李家的头上,看来姜还是老的辣,东伯这一招祸水东引,明明白白的阳谋,就看他会不会为了这么大的利益而心动,结果显而易见,一时间民怨四起,哀声遍野却也无济于事,只能老老实实被剥削。

李家手底下还有一个大将更馊,还出了一个‘卖车位’的注意,动辄几万江币一个的车位价格看的人们愁眉不展,可是现在车多人多,不能像是之前一样随便停在路边,所以自家小区里,楼底下如果正好有车位的话,就不必每天多走十分钟的路程去开车,在方便快捷和一时间的荷包赤字之间左右衡量,最后还是屈服在了‘方便快捷’和虚荣心之下,毕竟你能够买得起这么贵的小区,却连个车位钱也掏不起?跌份儿,太跌份儿了。

后来触角伸的更长了,产生了一种票据叫做‘楼票’,这是拆迁户的福利,开发商要了他们的房子、地又暂时没有那么多资金支付拆迁款,索性就在原址或者附近用来规划作为居民区的地方盖几栋楼专门用来抵债,前期工作自有别人去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用最少的钱得到最大的利益,户型图、沙盘就在售楼处摆着,挑中哪栋楼就要哪栋,立马就有专人打票证,表明了你的房产所在地,几号楼、几单元,所属楼层,上面全都写的清清楚楚,只等盖好、手续办完之后或自用、或出租或转手卖了,这都是楼主自己的事儿了。

其实这种办法也挺不错的,受众特别广,有的拆迁户特意将自己得来的一栋楼里面一层一层所在位置都要化整为零的开出楼票来,等开盘的时候自己拿着楼票去售楼处直接换现钱,爱沾便宜的人有的是,就算一平只少几百块那也是天大的喜事,开发商是不管这事儿的,毕竟他们在拆迁户身上就已经赚了一大半的钱了,卖一栋楼更是二倍的赚,就算是让他们卖能有多少?那些拆迁户手里还有地呢,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说不定就在哪里阻碍一下企业发展的脚步,还不如大气一些,在售楼处里面特意开辟了一个柜台,先来的看房客自然可以去捡便宜,但是后来的可就要实打实的被抽血了,一下子付不起,没事儿,分期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