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十五了吗?”月桃直接问道,“就跑出来教书,你爹娘知道吗?”
“我怎么没有十八,只是长的小罢了。再说这教书是看学问,又不是看年龄。不信你们考考我!”
“小子口气倒是不小。考肯定是要考的。你吃过晚饭了吗?”月桃见他刚才进来时,将一个馒头藏在身后,便问道。
“没。我自己带了干粮,刚才借这客栈的厨房热了热。要不你们等我将这个馒头吃完,再考我,如何?”刘秀才道。
月桃点头。刘秀才找了个地方坐下,将手中的馒头就着自己带的水壶里的水快速的吃了下去。
月桃和阿牛见他吃完了,也走过去坐下。
“好了,我吃完了,你们考吧。”
“你先给我们说说,你擅长什么,准备如何教学。”
“教书不仅是要教会学生背文章和识字,更要将文章的内涵道理和背景教给学生。所谓授人与鱼,不如授之于渔。只有让他们以史为鉴,通晓其中的道理和做人的道理,才能作好文章,做好人。”刘秀才道。
月桃对他的回答十分满意。阿牛又问了一些诗书方面的问题,这刘秀才都回答得头头是道。月桃在一旁也听得十分满意。
“你的学问和教书方法我们都了解了,都觉得不错。可你也得给我们说说你的情况和身家背景,我们才敢用你啊!你到底多大?这是诚意问题,我们不会因为你年幼就不用你。”月桃抓住不放,反正古代也没说不可以用童工。
刘秀才低头沉思了片刻,像是下定了决心,“我翻年就十五岁,之前人家因为我年幼,都不肯请我,所以我才故意说大了几岁。”
刘秀才接着介绍道,他名叫刘天宝,是河东县云锦镇人氏,父母都在,家里有兄弟姐妹四人,他排行老二。家里是桑蚕生意的,可规模不大,一年下来也就够一家人糊口。
天宝的长兄帮着家里干活,下面还有两个年幼的妹妹,尚且要帮着打桑叶喂蚕,家中只有他一人吃闲饭不说,每年因为读书还要费些银钱。
所以他想着出来教书,为自己赚些学费和赶考的路费。
“那你自己还要继续参加科举考试了?”
“是的,还有三年便要举行乡试,我能在私塾当三年先生。”
“那你自己读书怎么办?”
“我自己能解决。”
“这可不行,我不能用你。”月桃拒绝道。
刘天宝见月桃这样说,露出失落的表情,向他们抱拳告辞,便转身离去。
“你回来,我话还没说完呢!我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用你。你还是我请的先生。”月桃叫住了刘天宝。
刘天宝一脸疑惑道,“敢问先生,此话怎讲?”
“我家里有两个弟弟,已经十一岁了。明年我打算送他们到河东城里书院来念书。你可是高阳书院的学生?”
“在下正是。”
“那你收他们为学生,平时也多关照关照。如何?”月桃看他文采不错,想请他做二娃和老三的“家教”。
“你没跟我说笑?这书院里多的是比我厉害的先生,为何要我来教他们?”
“你都敢出来教书,教他们你却胆怯了?我看得出来,你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就算作为给他们的额外补充吧!我请先生多少银子,就给你多少银子,还帮你出书院的学费。你若不信,我们写下字据,我先付你一年的定钱,余下的等我俩弟弟去书院报到了给你,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