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底下的“准”异能者们,因惊喜而兴奋的心情稍微平复了些,吴平就开始安排次日的垦荒工作。
对发展种植业来说,最重要的是天坑悬崖上那些一层又一层的岩洞。
这是用来种植那些喜阴、喜湿的苔藓和蘑菇的好地方。
几人计算过,每一层至少有600800平米不等的空间,都是由末日前的建筑方开采出来的空间,末日后全变成了黑黝黝的岩洞。
除了个别的岩洞,一眼望去深不见底。其它大部分岩洞都可以用来种植可食用作物。
从天坑底部向上看,密密麻麻的,几乎有20个这种半人工的“历史遗迹”。据吴平估计,全部加起来,可种植面积至少有3050亩地。
如果能全部用来种植,即使不用在每一层岩洞中搭建土架,用“堆叠空间”来扩大种植面积,这里能产出的苔藓和蘑菇,就能极大的满足天坑聚居村自身的需求。
甚至还有些盈余,能向希望镇或是其它的垦荒村交换物资。
由火系的人先放火烧荒,再由土系平整土地,撒上菌种之后,水系负责浇水灌溉。
由黎小英和一批植物系“准”异能者负责种植苔藓和蘑菇。
当前最有价值的,是那个天坑湖。
这个湖面积足有近2500平米大小,已经超过末日前一些地区的中、小学校面积。
这样面积的一个湖泊,只需要安排一些人手清理下湖中一些凶猛的鱼类,这些鱼类都可以作为垦荒者们的食物,再将湖泥也可以挖出一些出来,用作农业肥料。这个湖泊就可以开展农业种植、特色养殖了。
这个湖泊,仅仅安置原来吴平他们带来的水豚一家子,就显得太空旷了。吴平决定带一批人手,去原来发现水豚的大湖沼泽,再捕获一批水豚来。
一方面是食物,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扩大水豚养殖范围,将这个偌大的天坑湖充分利用起来。
天坑上方,悬崖边上,由于末日繁盛的树木、灌木疯狂的生长,已经遮挡了大半照射到天坑的阳光。
因此,也需要有人手去砍伐一批遮掩阳光的树木。砍伐下来的树木还能做简陋的木制工具,木屑还可以用来培植蘑菇。
范文成负责垦荒村的所有后勤工作,所有的普通人职业者,都归范文成带领。
这几方面一划拉,看似庞大的准异能者们,就已经分配完毕。
人手有限,天坑大小也有限。
但放在所有垦荒者面前的活儿,是无限的……
安排完毕,吴平让那些准异能者们和普通人去休息。
由吴平、沈伟、黎小英和范文成组成的天坑村“村委会”又开起了碰头会。仔仔细细的将各个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推敲了一遍,等到末日的寒冷夜风已经吹进了岩洞,他们这才各自休息。
大贾国的人,都有种搞基础建设的热情。
在这种末日的残酷环境下,人们寻找适宜的生存点,抱团取暖。为生存、生活而努力工作,天坑垦荒村丰富的地形、优越的条件,再加上吴平提供的“神一般”的符文装备,这给在末日后苦苦为生存拼搏的人们,一个巨大的希望。
这希望就象在人们绝望的心田上烧了一把火一样,温暖着所有垦荒村的人。
三天后。
有着一帮天坑村的人手,吴平带着两窝一共21只肥嘟嘟的水豚赶回了天坑村,其中一只肥胖的母水豚肚子鼓鼓囊囊的,看样子要生产了。
除了水豚之外,还带回了山鸡、鹅,最重要的是,带回了藕种。
这群在长途跋涉中疲倦不堪的人,刚一进入天坑村的外围,就已经看到了几辆独轮车。
这些独轮车上面堆着好些粗大的木材,垦荒者们在忙碌着装木材,有的已经绑好了木材,三人一组,前拉后推,正准备进入天坑村。
这正是垦荒者们“自行开发、自行研制”出来的交通工具。
由于“准”火系异能者们,具备了切割木材的能力。这使得制造圆形实心木轮变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