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厢,王柳氏也不是全然的傻,对张小花的态度提出质疑。
“花娘,你今天怎地啦?”
“怎地?”张小花揣着明白装糊涂,“我没怎地啊。娘——咱别站着啦,有什么到屋里说。”
“行吧,上屋里去。正好我也有事要跟你说。”
“行啊,娘。有什么你尽管吩咐。我先给你倒杯茶去。”
张小花搀着王柳氏,小意殷勤。
王柳氏逐渐适应了张小花的殷勤,私下里还挺受用。没错,妹子说得对,当婆婆的就得拿了当婆婆的架势。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今天一定要把规矩立起来!
张小花哪晓得王柳氏打的是这主意,而王柳氏也不晓得张小花打的是什么主意。各怀心事的婆媳俩肩挨着肩地进了屋,留下王大妹一个在原地心怀安慰。看着娘和大嫂处得这样好,她嫁人也能嫁得安心了。
是啊,她是嫁得安心了,可王柳氏安不了心啊。
她虽是小户出身,但爹娘看她生得水灵,一心一意借女求荣,攀个高门寻个富贵女婿。因此打小就娇养着,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后来果然觅得金龟婿,嫁进王家当主母,十几年如一日专职负责貌美如花。
原以为这一生就这么圆圆满满地过去了,岂知人算不如天算,夫君去了,家产没了,没落到这个小乡村里艰难度日。
不过好在,王大妹长久以来一直在为嫁去董家做准备,从前在府里就已经学着操持家事。而且她像她爹,能干麻利,所以即便破落了,王柳氏依旧不需为一日三餐诸如此类的事情发愁。
但是女大不中留,王大妹眼看着就要出嫁了,她这一走,留下这一摊柴米油盐的交给谁来料理呢?最好的接班人张小花,便站在王柳氏的面前。
“娘,喝茶。小心烫。”
如此乖顺体贴,顿时给了王柳氏错觉,自己把自己抬上了说一不二婆婆的高度。
“花娘啊——”
“哎,娘。我听着呢,您说。”
“你晓得的,大妹她没几个月就嫁人了。”
张小花不同意王柳氏的时间观念,”娘,还早着呢。不是说要等到董家三子秋试放榜。现在才春天,不着急。”
王柳氏立马就着急了,“这日子说慢就慢,说快就快。春天到秋天,一晃眼就过去了。”
张小花不搭腔,自己跟自己琢磨。
什么意思?敢情这是暗示她要为王大妹准备嫁妆了?不行,她得凝了神,千万不能偷鸡不成蚀把米,还没榨出点油,自己倒先剜了块肉。
不想王柳氏却道:“花娘啊,前阵子你新进门,我念你对家里到处都不熟悉,所以家事还是由大妹来操持。如今也过了这么些日子了,从明儿开始你就跟着大妹上厨房,慢慢学。”
“啊?”一听这话,满怀戒备的张小花,始料未及,愣了愣。
她这里还没想好如何应对,王柳氏似乎早料到了,迫不及待地甩出一大堆一早就准备好的说词。
“我知道,你不擅厨事。我也没要你即刻就上手。你从前跟着你爹你叔伯糙惯了的,我能怎么办呢?宁佑已经把你娶进门了,我总不好叫他休了你吧。你莫急,大妹也不是这会子就出嫁了。你先跟着大妹一点一点地学,给她打个下手。大妹一个人管我们一家子吃喝拉撒够辛苦了,你也是时候出把子力气了。新进门的媳妇,总不好天天晃膀子吃白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