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地心生物(2 / 2)

探陵笔记 六欲天女 1093 字 2020-11-16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生物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进化出许多独特的生物体系。比如鱼类可以利用腮须在水中获取氧气,谁知道这玩意会不会在泥土中分解有机物并获取营养物质。”

“真是太可怕了,如此庞大的地下生物,也不知已经存活了多少年。”

“从壁画中的形态上来看,这个生物的外形十分接近地球生命的祖先——三叶虫。大胆假设一下,这颗肉瘤的历史很可能追溯到寒武纪晚期的冰河时代。”

“寒武纪距今约有56亿年,这意味着眼前这生物的历史比任何一个时期的生命都要古老。千万年来,它在这地下保存了最初的生命特征,并存活下来。单细胞形态让我们推测它与三叶虫生活在同一个时期,是地球生命的祖先。”

香香提出疑问以置信,按常理来说,任何生物都有自身的生命周期,水和氧气是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必须条件,随着体内组织的不断氧化,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怎么会有某种生命能够存活几亿年,并且身体组织不断生长?”

我不禁感叹目前所知,地球上最大的生物莫过于,可是眼前之物比起来又何止大了几十倍。生物中包括植物来算,人参、灵芝不过千万年,老龟虽寿,犹有尽时,眼前的生物明显具备生命特征,却能够在这地底下生存亿万年,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说到这里,我又话锋一转道过也不能肯定,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即便生物演化到今天,仍有许多生命保持了最原始的形态特征。比如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蚯蚓,这就是一种最原始的单细胞无性繁殖体。”

“我的意思很明确,石塔中生物的历史不可能追溯到冰川时代,在那以后,地球上环境又经历了几次大的变化,三叶虫、恐龙相继灭绝,没有陆地,全世界都是海洋,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几乎不容许任何生物生存。直到百万年前,环境、气候渐渐稳定下来,生命才得以生存发展,眼前的生物有可能来自史前,最夸张也绝不会超过几百万年。至于庞大的体积则实属罕见,由于我们所见很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对于古老生物的实际大小还不得而知,但从这座玲珑石塔来看,生物的体积至少不会小于第四层,也就是长约一百米,高约三十米。”

香香摇了摇头道夸张了,如此巨大的体积,每一次运动势必需要大量的氧气,以地球上现在的空气稀薄度来看,根本不容许如此庞大的生物生存,这也就是几百万年前,许多大型生物灭绝的根本性原因。”

陈教授点点头道错,从理论上来说,这样大的生物绝不会出现在如今的地球上。但是,它现在又呈现在我们眼前,由不得我们去怀疑。已知它确切存在着,问题就在于,这个生物的实际体积有多大,这是个未知数,我们不能先入为主,以整座玲珑石塔的体积相估量。还有一点就是,石塔内的生物,是死的还是活着的?”

我想了想道些活动的肢体,也许是生物表面蠕动着的触须,从这一点上来看,里面的东西还有着明显的生命迹象。”

“现在该怎么办?没想到石塔的内部,居然是这样一副情景。我们现在离开吗?难不成从那些触须上爬过去?”香香有些不知所措道。

陈教授看着我,眉头紧皱,似乎有些心事。

我考虑一番过后,还是决定上去看看。这件事本身太蹊跷了,许多疑点还没有解开,石塔的顶部又会是怎样一副场景,壁画中曾描绘虞王率人攀爬石塔,他们究竟发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