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凛冽的寒风吹在脸上,吹的脸生疼。
陈贵嫔一行人沉默的回到了寝宫。
留在寝宫的宫女们早早的就燃起了地暖。
陈贵嫔坐在榻前只觉的浑身都放松下来了。
她的贴身嬷嬷指挥着小宫女:“为娘娘捏捏肩膀。”
陈贵嫔在乾清宫呆了一天一夜,只觉得浑身酸痛闻言也没有拒绝。
贴身嬷嬷又吩咐小太监:“去膳房看看端些汤水回来。”
小太监连忙应了。
陈贵嫔却不太有胃口,闭目道:“算了吧,不太想吃。”
贴身嬷嬷却不太赞同,温声道:“娘娘熬了这么久,消耗了这许多元气,怎么着也要吃点东西才是。”
陈贵嫔待要摆手。
贴身嬷嬷却道:“便是为了王爷您也要保重身体才是。”
提到端王,陈贵嫔难得的沉默了。
现在太子和三皇子的竞争越发白热化了。
不要看现在贵妃母子似是处于下风。
可贵妃得宠二十余年,陈贵嫔从来不敢小瞧她。
依她看接下来这前朝后宫都不会太平。
想到这里,陈贵嫔叹了叹气。
是呀,就算是为了儿子,她也要保重身体才是。
她不争气,但好歹宫里有些什么消息能及时通知儿子。
陈贵嫔又叹了口气。
她的贴身嬷嬷却有些心酸。
自从王爷去了边疆之后娘娘就越发的爱叹气了。
贴身嬷嬷不愿意陈贵嫔陷入难过的思绪里,转移话题道:“听上次回来的人说,三公子和四公子长的粉雕玉啄的十分的可爱。”
提到两个孙子,陈贵嫔的眉眼都亮了起来,兴致勃勃道:“听五哥来信说两个孩子十分的活泼成日里都嚷嚷着要出去玩。”
贴身嬷嬷见她感兴趣便顺着他的话往下接道:“那证明咱们公子聪明活泼。”
陈贵嫔一向低调,但说到孙子却是掩饰不住的骄傲点了点头道:“是呀,听说两个孩子身子都很好。”
说到这里她就想到了在京里的两个孙子。
自从儿子走了以后,她见两个孙子的机会就少了。
有时候实在想孙子将两个孩子宣进宫来,可看到端王妃那张面无表情的脸她就觉得心塞。
偏偏有太子妃那一层关系在,她也不能像别的婆婆那样摆架子。
于是也就很少宣她们进宫了。
这么一算下来她已经有将近一月有余没有见到两个孩子了。
陈贵嫔想要宣那两个孩子入宫可想到端王妃和太子妃,又叹了口气。
贴身嬷嬷不想让陈贵嫔想些事就拿了话题问陈贵嫔:“对了,这宫里的事情要不要跟王爷说一下”
陈贵嫔想了想道:“不用,老五留在京里的人应该把消息递了过去。咱们只需告诉他皇上身子有恙便是了。”
那贴身嬷嬷闻言点头。
也是,具体发生了什么她们其实也不是很清楚,万一传了错误的消息过去误导了王爷就不好了。
却说端王这边是先收到陈贵嫔的家信的。
当看到陈贵嫔说天和帝昏迷直到凌晨方才醒转的消息时,端王瞳孔一缩,一下子站了起来。
李先生和毛先生正在书房里候着,见着端王如此,再一联想到这信是陈贵嫔寄来的。两人不由得对视一眼,心中担忧。
端王拿着信踱步走了两圈后站定问李先生:“近日里探子有没有传来什么重要的消息?”
李先生闻言想了想,喃喃道:“也没有什么大事,就是前段时间贵妃娘家侄子打死了人。”说到这里李先生警觉起来。
端王也是微微一愣吩咐陈得胜:“将这几日关于贵妃的情报拿过来。”
他这几天忙着军营的事,京里探子送来的情报觉得不甚重要的就没有看。
陈得胜连连点头,知道端王着急也顾不得什么规矩了,小跑着往外。
不一会儿就捧着一摞信件进来了。
李先生和毛先生连忙上前接了过来。
几人就这么拿着信件翻了起来。
李先生快速的翻看着每一封信件,他主要负责这些信件的查阅,想到自己遗漏了这么重要的信息,李先生的冷汗都要留下来了,手上动作更快了。
良久,端王放下手中信件,想了想道:“看来这事情的关键点就在于这张家小子了,只是不知这应天府尹是受了谁的指使?”
李先生之前犯了那么大的错,此时正是想要弥补,因此他在翻看的时候大脑就在飞速转动,将京中形势快速过了一遍后,李先生道:“依属下看只怕是有人从中推波助澜将张家和齐王的事都抖了出来。”
端王闻言一默。
齐王的事他也知道,只是贵妃得宠,人人都不敢多言,但这只是一重原因。
更深层的原因则是他们都在怀疑,父皇是不是也知道三皇子和张家的所作所为,所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所以哪怕齐王和张家做的事成了这京里人尽皆知的秘密了,大家都还不愿意将这事捅到天和帝面前。
大家都怕当那个捅破窗户纸的人。
而如果父皇不知情的话。
端王觉得自己好像有些明白天和帝昏迷的原因了。
这么些年跟在父皇身边,他也算是对父皇有些了解。
父皇虽偏宠贵妃,但于朝政上却从不懈怠,并且对于普通百姓也十分关切。
如果他知道自己最为喜欢的女人和儿子背着他鱼肉百姓,心中一定十分悲痛吧。
端王静默了一会儿,随即微微叹了口气。
过了一会儿,端王对着毛先生和李先生道:“京里的消息这几天应该会送过来,你们这两天重点关注一下。”
毛先生和李先生连忙应了。
如此过了几天两人时刻注意着回事处的信件,终于在这一天等到了这封信件。
两人不敢耽搁,揣着信去了端王那里。
端王一字一句的读着这封信,终于弄明白了这其中的前因后果。
这封信比陈贵嫔的信晚了三天,之所以晚是因为探子们需要去求证这中间的前因后果。
果然如他所料,有人把齐王和张家做的事情捅到了天和帝面前。
端王将信递给毛先生和李先生道:“你们也看一看吧。”
毛先生上前接过信,两人就这么看了起来。
端王背手踱步去了窗前。
他的脑海中回想着从小到大与天和帝之间的点点滴滴。
忽然在某个瞬间,他好像有些明白天和帝想要的儿子是什么样了。
毛李二人很快就看完了信,两人都是专业做幕僚的,脑子自然好使。
在脑海中组织了一下语言后,毛先生和李先生对视一眼。
李先生示意毛先生先说。
毛先生想了想道:“王爷,依属下来看,接下来这段时间咱们最好不要掺和京里的事情。”
端王点了点头,示意毛先生继续。
毛先生摸了摸嘴唇继续道:“太子和齐王在朝中各有拥护者。太子代表正统,齐王代表圣恩。虽说现下来看齐王略略占了下风。只看这次官家处置了齐王和张家却偏偏没有动贵妃,就可看出官家心中只怕对贵妃仍是有情。”
端王闻言点了点头。
毛先生继续道:“向来英雄难过美人关。只要贵妃不倒,恐怕齐王这边仍然有起来的希望。可太子又已参与朝政,一山岂可容二虎,太子就算为了自己的地位只怕也不会轻易放过齐王。由此来看接下来几年京城局势必定会十分火热。而圣上又正值壮年,只怕短时间内两人也难分胜负。”
李先生点了点头道:“正是这个道理。接下来这段时间咱们就韬光养晦,按兵不动。反正时间还长着呢。”
端王闻言点了点头。
他也是这么想的。
与其在这个时候搅进去,不如趁现在在边疆积累实力。
只是母妃和王妃她们都在京里,母妃倒也罢了。
可王妃与太子妃是姐妹,他就怕王妃那里做了什么事会让人以为是他授意的。
想到这里,端王对着陈得胜道:“拿笔墨过来,我要给母妃写封信。”
陈得胜亲自过去取了笔墨。
端王转头看向毛先生和马先生对着两人道:“辛苦两位先生了,两位先出去休息吧。”
毛李二人微笑应了。
端王一个人在书房呆了很久,没人知道他做了什么。
但到了晚间陈得胜去了回事处,吩咐回事处的太监道:“快马加鞭送到娘娘手里。”
回事处的太监不敢怠慢,连夜骑了快马出了军营。
----------------------------------------------------------
端王府
秦采桃看着两年没见的弟弟秦正韦,激动的不行,拉着他的手道:“怎么走了这么长时间才到?”
秦正韦与两年前相比整个人有了很大的变化。
不仅长高了,而且因为常年练武的关系整个人给人一种挺拔坚定的感觉。
他见到姐姐也十分的开心,温声道:“我们走到西北的时候,师傅说他在西北有一个朋友功夫十分好,我们就去了那里拜访了一下他。”
秦采桃一面吩咐蓝玉上些果子,一面拉着他的手坐了下来,轻声道:“哦?那里好玩吗?”
秦正韦哭笑不得道:“什么好玩不好玩呀?我们是去那里请教的。”
秦采桃笑了起来道:“那你们都请教到什么了呢?”
说起这个,秦正韦像是被打开了话匣子一般兴致勃勃道:“郭先生果然如师傅所说于武艺上十分有见解,只随手指点了我几句,我就觉得自己进步了许多。”
秦采桃闻言笑道:“他都指导了你什么?”
秦正韦却不太想说:“这个太专业了,跟你说要说很久。”
秦采桃哭笑不得,轻轻拍了他一下。
秦正韦倒也不躲就这么由着姐姐打,随后笑眯眯的问姐姐:“我那两个外甥呢?”
秦采桃道:“你来的倒不巧,他们两个正好睡着了。”说完便看向小鱼道:“去看看两位公子醒了没,让他们过来见见舅舅。”
小鱼连忙应了,亲自去了东厢房。
秦采桃继续拉着弟弟说话。
秦正韦等着见两个外甥,答话就有些心不在焉。
秦采桃有些想笑,索性闭口不言。
不一会儿,秦正韦就听到外面传来小孩子蹬蹬蹬跑的声音。
他一下子站了起来往外面走,正好和也在前面跑着的弟弟撞到了一起。
弟弟身后的奶娘惊了一下,赶紧上手要去扶。
秦正韦却顺势抱住了弟弟。
弟弟睁着眼睛看着眼前的大男孩,有些犹豫。
秦采桃笑着走到了几人身边,拉着哥哥的手对着两人道:“这是舅舅。”
舅舅?
两个小家伙眼前一亮。
两人自出生就在边疆从来没有见过母亲的家人。
但他们平日里有母亲提起过在京里的外祖母和舅舅姨母。
弟弟是个活泼不怕生的,大声道:“所以你是我娘的弟弟吗?”
秦正韦看着眼前活泼机灵的小外甥十分的喜欢,笑道:“是呀。”
弟弟十分的高兴大声对着哥哥道:“又有人陪我们玩了。”
哥哥无奈的看了一眼弟弟。
秦采桃也有些哭笑不得道:“怎么总想着玩?”
秦正韦却哈哈笑了起来道:“行呀,到时候舅舅带着你们出去”
他刚想说带着他们出去看花灯,吃美食。
但又想到两个外甥的身份。
毕竟是龙子凤孙,这宫规森严,也不知道那些嬷嬷们许不许。
想到这里秦正韦就有些心虚,打着哈哈就想混过去。
弟弟却不想让他就这么混过去,大声道:“舅舅你要带我们做什么?”
秦正韦嘿嘿笑了两声,眼含祈求的看向姐姐。
秦采桃也不敢让他带两个孩子出去,见状便上前转移了话题道:“你们两个昨天跟尹哥儿他们做什么了?”
弟弟闻言头一缩。
哥哥也抿了抿嘴。
两人俱低头做鹌鹑状。
秦正韦眼含佩服的看了一眼自家姐姐,等到转头进去时偷偷问姐姐:“他们做什么了?”
秦采桃叹了口气,摇了摇头道:“他们几个带着小太监们说是去捉麻雀。在外面呆到了天黑都不肯回来。”
秦正韦闻言吓了一跳:“这天寒地冻的,奶娘也不管吗?”
秦采桃摇了摇头道:“她们想管,可这两个孩子小小年纪竟然摆起了主子的款,板着脸一动也不动。奶娘们也不敢动他们。偏偏那个时候我又去了马府。”
“马府?可是母亲的族姐。”秦正韦好奇道。
秦采桃点了点头道:“是的。马夫人前段时间不知怎么地染了风寒,本来大家还没有当回事,结果到了后面竟然越来越严重了。我想着怎么着她也是母亲的族人,若是不知道也就罢了,知道了不去一下有些说不过去。”
秦正韦在京里时有听母亲提起过这位马夫人,这两年每年到了年节,马夫人也都会送了节礼过来。
这次他来边疆,母亲和外祖母也特意嘱咐过他要去马夫人那里坐一坐。
想到这里,秦采桃就将母亲和外祖母的嘱咐说与了秦采桃听。
秦采桃其实之前已经收到了母亲和外祖母的来信了。
其实从母亲这边来说的话,与马夫人这门亲戚走不走倒是无所谓。
可是从外祖父和外祖母这边来论的话,她倒还好,已经入了王府又是外嫁女。
但秦正韦来了却是不得不走动起来的。
毕竟大家都知道外祖父和外祖母现在是住在了她们家,并且马夫人这两年节礼,寿礼一样不落的送到了秦府。
秦正韦作为秦家人来了之后怎么也得要过去看一看。
不然传到外祖父族里恐怕又是一番口舌,只怕会对外祖母家里有些影响。
毕竟现在宗族的能量还是很大的。
甚至律法都有规定,若是有人犯了错,宗族是可以直接处置的。
因此,秦采桃闻言并不阻拦,点了点头道:“你今日刚来恐怕是有些来不及了,况且马夫人那里还病着,也不知道那里是个什么章程。我让宫人过去一趟问问那边的安排吧。”
秦正韦闻言笑道:“这些我不懂,姐姐你给我安排吧。”
秦采桃笑着摸了摸他的头。
秦正韦又嘿嘿笑了起来。
若说秦正韦来最高兴的人是谁,不用说肯定是两个小家伙。
因为他们发现这个舅舅实在是太好了!
他会带着他们在梅花桩上从头走到尾,也会带着他们爬树。
以往娘虽然允许他们爬树,但只让他们爬到一半就不允许他们再往上了。
可娘从来不说舅舅。
舅舅一来就爬到了树的最顶端,还从树上发现了一个鸟巢。
虽然鸟巢里没有鸟但能看到这个已经让他们觉得很是新奇和兴奋了。
并且这个舅舅还会捉麻雀。
他叫人拿了一个箩筐、木棍和长长的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