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荒唐的哭天(2 / 2)

刘秀和刘演的大军眼看就要在函谷关汇合,下一步就是剑指长安。

当然,王匡为了不让刘氏兄弟独揽功劳,他,申屠健和李松,三个人各带一支大军,跟在两兄弟的后面,将两兄弟的功劳当成他们自己的。

刘演攻下洛阳之后,王匡的部队随后也住进去,于此同时,他还特别隆重的将刘玄接到洛阳,并定都洛阳。

这样一来,就让很多不明真想的群众认为是他打下的洛阳。

武关是长安倒数第二道屏障,守将是新朝的老将廉成,他的带兵风格就是稳健,没有百分百把握,绝不出击。

这种人就好像是为守城而生的,再加上武关粮食充足,各种武器也很多,廉成在刘演攻打宛城的时候,就已经在为守武关做出准备。

他没有太多的军事才华,但善待下属和百姓,手下有不少人愿意为他而死,只要他一声令下,老百姓也能团结一心。

廉成自称是廉颇的后代,他的梦想是像廉颇那样成为一代名将,现在也到了尚能饭否的年龄,于是他更加的意气风发,想要通过守住武关来证明自己。

屡战屡胜的刘演自然不将武关放在眼里,尤其是刘稷,一路的高歌猛进让他认为他有樊哙之猛,在发现武关居然要和他们抗争的时候,他表现得特别的兴奋。

以前那些人还没开打就求饶了,也太没劲了,现在终于遇见一个敢和他对打的,他自然倍感珍惜。

刘演的一路高歌猛进,惶恐的除了王莽还有王匡他们。他们冲到刘演他们前面吧,还真没把握每战必胜。

但是老跟在刘演他们身后,也不是事儿,刘演虽然没有明着表态,但刘稷就多次在公开场合嘲讽他们是捡漏的跟屁虫。

刘稷这小子为人是嚣张了一点儿,但打仗是真的勇猛,其风头逐渐碾压了在昆阳之战中,表现突出的李轶,这让李轶的心里充满了失落。

李轶和他的堂兄李通,是最早跟随刘演起事的,严格的说,算是这次起义的发起人,按理说应该享受最高规格的待遇。

但现在,刘演明显更偏重对他死心塌地,且作战异常勇猛的刘稷。无论是开讨论会还是庆功宴,刘稷都和刘演坐得最近,如果刘演得到了天下,刘稷肯定会成为第一功臣。

李轶刚开始之所以死心塌地的跟着刘演,是因为他相信,“天下归刘汉,李氏为股肱”的谶语,认为他们李氏应该是刘氏江山最大的功臣。

现在刘演还没有得到天下,他股肱的作用就开始明显下滑了,他很难保证自己能从刘演那里得到尊贵的地位。

对于李轶的失落,别有用心的李松自然看在了眼里,他立马主动和李轶套近乎,最后一个劲儿的鼓吹刘演这个人是如何如何的靠不住。

其实在起事之前,刘演和李家有深仇大恨,刚开始因为想着美好的未来,李轶愿意不计前嫌,但现在他发现刘演对他并没有之前那么好了,旧恨自然就随之而来。

李松在和李轶开怀畅饮几次后,就将李轶的心里拿捏得死死的,说的都是李轶爱说的话,将在刘演那里受尽委屈的李轶捧得都快要上天了。

当然,李松并不仅限于口头上的忽悠,他还从刘玄那儿为李轶争取了不少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