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1(1 / 2)

西瓜被余小鱼放进空间了,她听到有人提到文县,大雨还在下,西瓜现在运回去,太凉,人们估计不会太乐意买西瓜,余小鱼临时决定改变策略,带西瓜去北方换粮食。

幸好第一车西瓜来的时候,怕西瓜被晒着捂着,找的位置比较偏僻,有大货物挡住其他人的视线,刚好也方便她操作。

“我找人先装船了,村长,赵婶儿,麻烦你们了,把西瓜卸这儿就成了,天黑你们赶紧回村吧。”

赵婶连连点头,再不回去,的确是要摸黑了,“行,小鱼,以后有机会还来婶儿家吃饭!”

村长有些不放心,“要不要我跟码头的工人说一声,一起帮忙上船上去。”

“不用了村长,你们都累了一天,再受累我心里实在过意不去,你们还是先回去吧,路上当心点。”

村长这才作罢,赶着马车驮着赵婶儿走了。

余小鱼冲赵婶儿挥手之后,她又看向杨磊,“你去问问现在还有去市里的班车不,要是没有,还有什么办法回去不。”

杨磊担忧的左右看了眼,码头这边人还很多,他快点回来也是一样的,“行,那你小心点!”

等他也走了,余小鱼左右看了看,趁着没人注意这边又赶紧把面前的10筐西瓜放进了空间里。

余小鱼抓了抓前面的刘海儿,装作什么事也没发生的样子,自然的走出码头。

跟其他地方的安静不同,码头人来人往的,谁都不会注意一个独身的女子,余小鱼快步走进人群中,站的离码头稍微远了些,等杨磊。

看到他的人影,余小鱼赶紧挥手示意。

杨磊气喘吁吁的喊她,“余同志,末班车已经停了,我们只能明天早上在走了。”

意料之中,余小鱼从口袋里掏出一块钱递给他,“给,这是你今天的工资,我要去住招待所。”

杨磊接过钱,内心很纠结,他一天就一块钱,住招待所一晚上就没了,但若是不住招待所,大晚上被公安抓到,那也挺麻烦的,他只好跟着余小鱼去住招待所。

云县招待所没有市里的大,可余小鱼这会儿顾不得那么多,她只想洗个澡,好好睡一觉。

顺利的开了房间,余小鱼一进去就把

自己瘫成了大字型,狠狠的躺在了床上。

今天真的是太累了,腿也疼,脚也疼。

余小鱼干脆闪进了空间,在泉水里泡着,解乏的同时恢复元气,晚饭还没吃,余小鱼取了个苹果,津津有味的吃着。

这将近500个西瓜,就是她采购路上的第一步。

后面只会越来越好。

第二天一大早他们起了大早,洗漱之后,余小鱼拿出包里的馒头递了一个给杨磊,“吃完我们就买票回去,今天去平县,你之前说那儿花生不错,除了花生还有别的东西不?”

“这我就不知道了,得亲自去看。”

等到了水安市,余小鱼第一件事就是去招待所退房,多少还是有些经验不足了,像昨晚那经历,回不来又退不了房,只能两处花钱,这样太吃亏。

“我出去一趟!你弟一会儿来了,直接让他到车站等我!”

余小鱼想去的地方是黑市,每个地方都有黑市,这儿肯定也不例外。

这也是采购西瓜积累的经验,比起钱,村民其实更喜欢要些实在的东西。

在市里饶了好些圈,终于被她发现了,余小鱼神色轻松的走进巷子里,有人在打量她,还有人冲她吹了声口哨。

“妹子,想买啥?肥皂要吗?”

余小鱼停下脚步,“怎么卖?”

“一块儿三毛钱。”那人没想到余小鱼真有意思,立马走的近了些。

“有多少,我全要。”

男人上下审视了番余小鱼,眼里闪着光,莫非他们是一路人?

“目前身上有40块。”

余小鱼掏了12块钱给他,然后把手里的行李袋打开,“全装进去。”

衣服已经提前被放空间了。

那人立马从柴火堆后面拿了个筐子,直接往行李袋里倒。

其他人看她这么大手笔,连忙上前问她要不要别的。

余小鱼要了胶鞋,针线盒,牙膏跟饭盒,都是生活用品。

公家的钱花了,现在她得赚自己的钱,余小鱼打开挎包,从里面拿出一包红枣,“5块一包,有人要吗?”

面前的都是倒爷,走量她就不要票了。

那是好货,一等一的好货,他们干这行当这么久,一眼就能看出来这大枣值这个价钱,而且这一包份量还很足。

“我要,给我一包。”

先前要红枣的男人,率先给了她5块钱。

陆陆续续又有人要了3包。

有人还在纠结。

余小鱼继续说道:“细粮要么,5毛一斤。”

细粮?

5毛一斤?

各位倒爷都沸腾了,这女同志看起来不简单啊!

年纪轻轻的连这种好货都有。

买了红枣的男人干脆把她给的12块剩下的7块全还给她,“按这个钱数给我配,米跟面各一半。”

那就是米面各7斤,不行,她的挎包刚卖了不少的红枣出去,挎包这么大容量容易引起怀疑。

余小鱼只好说道:“没那么多,各两斤。”

那人只好给了她两块钱,余小鱼把米面递给她,放好身上的钱,提上袋子走人。

有人没买到东西,顿时有些急了,连忙追问她,“妹子,你以后还会来吗?”

余小鱼头也不回,走出巷子直奔汽车站,幸好杨磊已经在车站前等着了。

“你上哪儿了?”

余小鱼把袋子递给他,杨磊没准备好,原本以为里面装的是衣服,可一提才知道自己掉以轻心了,很重,“你去买东西了?”

余小鱼点点头,“做了点准备。”

正好有辆去平县的车要开,他们上了车,买了票。

杨磊见她拿出一个本,把票夹在昨天夹的后一页,顿时明了,估计回去得查票。

干采购员也不是那么轻松的,记性得好。

余小鱼喝了口水,等车离开水安市,她才正在放松下来,这次她大胆了一些,人生地不熟的,谁知道会不会出什么岔子。

想到这,她又喝了一口压压惊。

“你买的都是什么东西啊?还提着到处跑,不嫌累吗?”杨磊有些疑惑。

余小鱼摇摇头,“是到了平县有用的东西。”

原来如此,杨磊趁着余小鱼不注意,偷偷拉开看了眼,里面黄澄澄的肥皂,瞬间让他精神了。

到了平县,同样找了个赶车的村民带他们回去。

等他们到了村里,不少的人都在地里拔花生秧。

跟他们一块儿回来的妇人晓得她来的用意,赶紧马不停蹄的回家准备细粮了。

“同志,看到那田间的穿红背心的男人没,那就是我们村的村长,姓陈!”

余小鱼用手挡住光线,看到了他说的那个人。

赶车

的村民很热情,主动要去帮忙叫村长回来。

“谢谢你大哥!”

余小鱼跟杨磊就站在原地等候。

那大哥跑的很快,在村长耳边说了些什么,村长就朝着他们走了过来。

“陈村长你好,我是文县来的采购员,余小鱼,这是我的向导,杨磊。”

余小鱼把提前准备好的介绍信递给他。

“你也想来采购花生?我们今年要交的公粮还不够,恐怕你要失望了。”

“不一定是花生,只要是细粮我都要。”

来的路上杨磊说了,花生他们只种一季,其他时候都是种庄稼。

细粮?

陈村长挑了挑眉,看来是做过准备的,他们平县是水安市最大的县城,不禁种花生,他们种的粮食说是养活一个省的人民也不为过。

他把她的介绍信还给她。

“你带了什么东西来?我们不要钱跟票,只要东西。”

细粮给了钱票,那意义就不同了。

杨磊笑着说:“她是供销社的采购员,国家单位,钱票要的了。”

陈村长摇摇头,“保险一点,你带了什么东西?”

余小鱼把行李袋拉链打开,露出了里面东西,陈村长只看了一眼,就知道今天是阻止不了。

说话间,立马就有好几个妇女提着筐子往这儿走,后面还跟着好几个,你追我赶的,吸引了田间其他人的注意,有人吼了一嗓子问是干嘛的。

领头的女人连忙说道:“换肥皂的!快回家搬粮食!”

夏天早上出工早,这会儿正是日头,格外晒,算起来也能收工了,田间拔花生的妇人赶紧看向记分员,“今天到点了吧,要不下午多干一个钟也成。”

记分员看了眼手表,全村只有一个手表,他管上工,下工的时间。

“到点了!”

田间的妇人赶紧放下手里的花生秧,小跑着来看这里有啥好东西。

“同志,这个饭盒咋换的?”

“肥皂呢?肥皂咋换?”

“娘,你看那胶鞋多好,给大生买一双吧!”

场面很是混乱,他们想在日头晒着,余小鱼还不想,“我们先找个阴凉的地方!”

立马有人很给面子的赶着牛车去了村口大树下面。

“肥皂得3斤米或者3斤面,胶鞋得25斤米或者面,铝

制饭盒15斤米或者面,针线盒1斤米面,全都只要细粮,不限数量。”

话刚落下,有人倒抽一口气,这么贵吗?

“只要米面,其他的都不要吗?我们家自己种的芋头,能不能换?”有人问道。

余小鱼琢磨了下,“芋头只能换针线盒,想要其他东西,还是拿米面来换吧。先到先得。”

人群里议论纷纷,这时领头拿粮食的女人,拿了5块肥皂,“同志,我要5块肥皂,给你15斤面粉,这都是好面粉,你看看!”

她把筐子提起来,还好在车上打听了下,准备的好好的,女人很兴奋,5块肥皂省着点都能用两年,15斤面粉才能管多久,最主要的是,他们没有工业票啊,买肥皂得要工业票。

杨磊这时穿过人群,“让一让,让一让,我来称下秤。”

他刚刚跟着陈村长一起去借秤了。

面袋往秤钩上一挂,斤数不多不少,刚好15斤。

余小鱼拿笔在本子上记下,下一个拿了粮食来的,赶紧喊道:“我也要5块肥皂!”

又入账15斤面粉。

其他人一看肥皂顿时少了一半,急了,赶紧往家里跑,再不快点这肥皂就是别家的了。

换粮有序的进行中,车上面袋子越来越多,陈村长干脆给她找了个干净的麻袋。

“乡亲们,你们家里都只有面,没有米吗?”又是一个拿面来的,余小鱼终于忍不住问道。

“米多珍贵,下去的也快,还是要留点给贵客吃,面就不同,玉米面,红薯面里面只加小半碗白面,馒头做出来就很香!”旁边有人解释道。

原来是这样。

“这位大娘,不好意思,少了一二两。”杨磊把秤给余小鱼看。

余小鱼看过之后,又让他称了一次,还是这个结果,于是余小鱼只好把她的面袋子还给她,“大娘,对不起,针线盒换不了,你回去准备好再来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