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这里是枹罕(2 / 2)

枹罕,是那场席卷整个西北地区的羌人叛乱的发源地!

北宫伯玉、宋扬、李文候、边章、韩遂、马腾等,这些人因为那场羌人叛乱而在汉末的正史中给自己留下重重的一笔。

而与之对立的,镇压了这场声势浩大的叛乱的名将们,张温、周慎、董卓、皇甫嵩、盖勋等人,也在自己的功劳簿上添上了厚厚的一笔。

汉末的西北,因为这座小城而风起云涌,因为这座小城而血流成河,更因为这座小城几乎断送掉了自己最后的生机。

可以这样说,现在的王小伟正处在历史交汇的一个重要地点上。

现在是光和五年,也就是公元182年,将整个东汉和三国年表背得滚瓜烂熟的王小伟想也不用想就可以算出自己还有多少时间了。

黄巾起义是中平元年也就是公元184年,如果再精确一点的话应该是公元184年的农历二月。

与之呼应的羌人西北叛乱,则是在此之后稍迟的一段时间里,应该是在农历十一月左右才正式爆发的。

感受一下身边依旧炎热的天气,现在应该就是光和五年的农历五月左右了,也就是说,自己若是什么都不做,那么还有一年半左右的太平日子。

一年半之后,黄巾起义就会对小城枹罕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了,再过上十个月左右,这座小城就会成为战争的策源地了。

对于王小伟来说,在这么一个时机出现这么一个敏感的地点,实在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不说其他因素,单单考虑王小伟身上,就有着一点因素会让他日后处在很被动的处境上。

那就是他是个汉人,尽管他的发型和衣着(小伟同学的衣着破烂,和那些不大在意卫生的羌人同胞们差不多,至少从外观上看是这么一回事)都同当地的汉人迥然不同。

但是只要他一开口,就彻底将他的身份暴露出来了。

汉人的身份要是放在中原地区,那没什么大不了的。若是放在交州这些落后的地方,王小伟搞不好就能摇身一变,成为一个贵族呢。

这里是枹罕,是一个羌人几乎统治的小城。

不说是枹罕,在整个西北地区,羌人都以其强大的势力和种族数量,隐隐约约占据着领导者的地位。

虽然在史料记载上,并没有出现羌人叛乱之后造成的大规模的种族屠杀。但是战火是无情的,对于平日里早就积攒了不少矛盾的羌人和汉人,谁又能保证会在战争年代和平相处呢。

现在摆在王小伟面前的,似乎只有两个选择了。

要么离开这里,跑到最近的汉人势力最大的地区,这样至少就能保证他在日后的羌人叛乱中活下去的几率大大提升。

要么就利用这一年半的相对安宁的时间好好发展自己,毕竟穿越大军浩浩荡荡,小伟同学就不信了,凭借着自己领先当代这群土著居民们近两千年的见识与智商,以及众多前辈们的光辉战绩,自己想称王称霸还不是小菜一碟。

就在王小伟流着口水yy的时候,灾难正不知不觉降临到他的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