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 / 2)

各位不必惊慌,请听我细细道来。洛依依清清嗓子,开始细细摆活了。

我洛依依自小生活在洛云城,王爷说,我生在洛云城,不知城外事,当真是幸运。那时,我不明白此话何意,我还觉得生在金陵城更幸运呢。金陵城人物风流,城中的人皆优雅有礼,男儿温润如玉,如琢如磨,女儿秀美清丽,温柔婉约。可是,直到我经过河阳,看到河阳的难民,我才知道王爷的意思。

洛依依环视众人,又道:在坐的诸位当中,年轻人可能不知我所言何意,可是年长的人一定知道。因为我们金陵城也曾受难过,不是吗?王爷书房里有本小册子,记载了我们大梁建立之前的历史,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战乱频繁,乱世流离,恒代而北,尽为丘墟;崤潼已西,烟火断绝。齐方全赵,死于乱麻,人皆相食、白骨遍野、千里无烟爨之气,中原无冠带之人。洛依依面上肃穆庄重,眼中已隐隐泪水。

我们才乱世未久啊,仅仅几十年的安稳日子,就让各位忘了曾经的惨剧吗?

场上年岁略长的人已经面有戚色,而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竟然低头垂泪。乱世流离,邑皆荒毁,劫抄蜂起,盗窃群行,谁又没经历过呢?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覆巢之下无完卵。诸位,大梁的兴盛与强大,不只是关乎大梁皇族,不只是关乎王亲贵族,不只是关乎文武百官,更是关乎我们每一个人。在场的各位,很多都是和我一样经商的人,我们的感触应该更直接。大梁强大,我们去异族就好做生意。大梁衰弱,异族人就敢欺负我们。看看我们和南召,看看我们和拓跋,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三十年前,拓跋盘踞我们中原,烧杀抢夺,三十年后,我们将他们赶去关崂山以北。

洛依依说到将拓跋赶去关崂山以北时,在场的人皆是一愣,因为大家都知道,拓跋氏和洛云城比邻。当年,大梁拼劲全力,也是将其赶出洛云城以北,关崂山以北,还从未听闻。

洛依依看着众人的反应,便看向吴京与,吴将军应该知道此事吧?

吴京与赶紧站起来,王妃,末将知道此事,前几天王爷才下令,让镇北将军李广静突袭拓跋,将其赶去关崂山以北,死死压住,不准拓跋向前进一步。

那吴将军知道王爷是何意吗?我们大梁四处灾乱,已是焦头烂额,为何还要在此事对拓跋用兵,岂不是添乱吗?洛依依瞧着吴京与,也扫视着众人。

回王妃,王爷此举当然不是添乱,王爷是为了震慑周边各部族,以防他们趁火打劫!

对,是为了震慑,如果西北各异族趁我大梁内乱之际,勾结在一起,挥师南下,那我大梁又将兵祸连绵,民不聊生,诸位可还记得两脚羊?

众人中一白发苍苍的老者,耸动着肩膀啜泣起来。那些西北蛮夷,占领中原城池后,曾将俘虏的人当做军粮,所以称作两脚羊,那是做梦都不敢梦到的惨状,所谓人间炼狱也不过如此。

各位,既然是震慑,那肯定是权宜之计,我家王爷说,大梁要安内,他必须先平外,给大梁争取来一定的时间。可是这个时间不会太久,如果半年的时间我们还不能将各地灾祸平定下拉,那周边部族肯定会伺机而动。到时,我大梁又岌岌可危矣,那个乱世,我们决不能再回去,我们的子子孙孙更不能回去!洛依依虽是一个刚刚及笄的女子,却俨然已有了大梁魏王妃的气度。

那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忽然站起来,王妃,您说的道理,我们都懂,如果不能阻止异族部落,别说子子孙孙了,不断子绝孙就不错了。王妃,您有事尽管差遣,我们周家绝不说半个不字。老人是周家的当家人周庆轩,家资颇丰,在金陵城的商人中很有威严。他此话一出,其他商家也纷纷赞同,都表示出了任凭王妃差遣的诚意。